產權到底是道什麽樣的坎兒?
(2005-12-29 14:21:27)
下一個
產權到底是道什麽樣的坎兒?
中國青年報刊登了魯寧的文章《國企改革繞不過產權這道坎兒》。文章的結論稱
“這個常識就是,國企改革怎麽都繞不過“產權”這道坎。”真的如此嗎?
首先我們應該搞清楚“國企”改革的目的應該是什麽。由於曆史的原因,中國經濟
體係中形成了在很多領域內“國企”壟斷經營的局麵。這種壟斷首先使價格形成機
製失去市場導向,從而使資源配置無法準確反映和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國企改革
無非是希望通過改革使價格形成機製發生變化,最終達到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價格,
從而引導資源分配使之合理化。所以經濟改革的主要手段應該是減少壟斷而不是消
滅公有製經濟。
其實,壟斷和所有製之間並沒有任何必然聯係。舉例來說,微軟、波音都是私有製
企業,但這並不妨礙它們在各自的領域內形成壟斷。另一方麵,國有的多家航空公
司的存在也事實上形成了競爭,打破了壟斷。誠然,多家國有航空公司的存在從
“所有製”層麵上講,仍然是一種理論意義上的壟斷,但由於各自有獨立的經濟核
算,從經濟運行的層麵上講,已經相互競爭不再扭曲價格形成機製。國內航空公司
之間的“票價跳水戰”也證明了這一點。
所有製層麵上的壟斷是否一定會扭曲價格形成機製呢?如果國企按照經濟人假設運
行的話,它們應該爭取股東利益的最大化。一個顯而易見的手段就是聯合起來形成
價格壟斷爭取高額壟斷利潤。即使出現這種局麵也是完全可以在不改變國企所有製
的條件下打破的。一個簡單辦法就是在其經營領域內引入其它所有製形式的經營者。
由於高額壟斷利潤的存在,其它資本的進入是有充分的經濟動因的。
減少壟斷本身也不能極端化。在某些行業中,消除壟斷幾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城
市的供水、供電、和汙水處理就不可能消除壟斷。即使把現有的國企改為私有製,
也不過是把公有製的壟斷換成了私有製的壟斷而已,壟斷本身並沒有絲毫變化。在
很多西方國家對這些行業的處理也是改為公有,然後低利潤、零利潤、甚至虧損經
營(虧損部分由地方政府以稅務轉移支付來平衡)。
古人告誡我們:“不懂得戰之害者就不懂得戰之利。”其實市場競爭對資源配置的
引導作用也是一把雙刃劍。其負麵作用之一就是所謂“強者逾強,弱者逾弱”的馬
太效應。這種負麵作用在悲壯的“教育產業化”、“醫療產業化”中已經顯露出來。
而在文化和藝術等領域內引入市場競爭則直接導致文化和藝術的媚俗化傾向。因此
在哪些領域內應該引入市場競爭機製是需要認真研究的,絕不能盲目地迷信和崇拜
市場化。
以上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產權這道坎兒”並不是經濟改革的主要問題。過分強調產
權問題極有可能模糊經濟改革的焦點問題,即減少壟斷,而把經濟改革引入歧途。
對“產權這道坎兒”的炒作很容易導致對經濟改革的綁架。使“經濟改革”等同於
“消滅公有製經濟”。這種危險是值得人們充分警惕的。
漁樵閑話
二○○五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