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樵閑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
正文

腐儒批判:導言(續)

(2005-05-11 12:02:22) 下一個
腐儒批判:導言(續) ━政治平等和社會化大生產 “自由、人權、平等”誕生於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表麵看來它是基於宗教信條 “上帝麵前、人人平等”,但其本質動因是適應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 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需要大量而廉價的勞動力。這就要求把原先在封建領主製約束 下的農民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讓他們參與到社會化大生產中來。“平等”就成了 消滅封建等級製度的最有力武器。 資產階級革命在西方世界中的勝利使政治平等成為西方文明的核心價值觀。有了政 治平等,不同的思想之間才能夠不因差異而相互歧視,因而有了思想自由。有了政 治平等,勞動者才能不因地域差別而被歧視,因而遷徙自由成為可能和必要。有了 政治平等,才有可能在一般意義下討論“人權”,而無需考慮社會等級。 政治平等又反過來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的迅速發展。 有了政治平等,勞動者的思想不因其社會地位而被歧視。勞動者知識和經驗的積累 受到社會肯定。勞動者的發明創造以知識產權的形式迅速地加入到擴大再生產過程 中來。勞動者這個生產力中最主動、最活躍的因素,在政治平等的條件下,其創造 性和主動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釋放出來。 現代化,不僅僅是生產的社會化,還應該包括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價值觀念, 以及由此而引出的上層建築的其它方麵。對腐儒文化表象的批判,隻有以其是否適 應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為標準,才能使這種批判建立在令人信服的基礎之上。中華 文明要完成自身的現代化就必須對儒文化中封建的、腐朽的、與社會化大生產不相 適應的部分進行堅決徹底的批判。 漁樵閑話 2005。4。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