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核平統一”的誤解
(2005-05-10 16:53:40)
下一個
對“核平統一”的誤解
台灣新一輪“大選”結束後,台獨勢力繼續掌握台灣政權。這標誌著“和平統一”
的最後一線希望也已蕩然無存。武力統一成為統一祖國的唯一選擇。在武力統一的
過程中是否應該使用核武器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也存在著很多誤解。謹以此文
簡單討論。
“多算勝,少算不勝”。既然武統成為唯一選擇,就要考慮各種選擇和結果。
一。不用核武,結果戰敗
二。不用核武,結果戰勝
三。用核武,結果戰勝
四。用核武,結果戰敗
其中“一”和“四”比較簡單。統一之戰是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戰。如果出現
“不用核武,結果戰敗”,我們除了追悔莫及之外還有別的可說嗎?如果“用核武,
結果戰敗”,那我們已盡全力,而天不助我,也可無愧於子孫後代。
剩下的兩種情況正是很多爭論的焦點。反對“核平統一”的主要理由無非以下幾點:
1。對手日後報複
2。過度的平民誤傷和財產損失
3。國際影響
4。戰勝以後的治理
“對手的日後報複”其實和作戰方式完全無關。如果有朝一日,中國走弱,台獨再
次在台島猖獗,它們的報複會不會因為此戰中核武的使用而有所改變呢?最大的可
能是不會。因為台獨就是靠對祖國大陸的仇恨來支撐的,經過台獨政權多年來的煽
動,這種仇恨絕不會因為沒有使用核武而有絲毫的減弱。
對“過度的平民誤傷和財產損失”的耽心其實是一種誤解。對比一下使用和不使用
核武的情況就更清楚了。
台灣常備軍力隻有大約四十萬人,但一旦戰爭暴發,其動員能力可達約二百萬。如
果隻使用常規武力,必然導致逐城爭奪,則戰火遍於全島。其結果必然是無村不冒
煙,無家不戴孝。島內人員和經濟損失慘重。要消滅二百萬抵抗力量,至少需殺死
其中大部,即至少一百萬人。按每個敵人需兩公斤TNT當量計算,至少需要投送兩百
萬公斤常規炸藥。光運輸就是一筆很大的成本。要消滅這麽大規模的抵抗力量,解
放軍也必將付出一定代價。台獨軍隊一再聲稱“先製反擊”,也確實具有覆蓋北至
上海、南京,東及香港、廣深的投送能力。而東南沿海地區正是我們經濟最發達的
地區,任何一處受損都對大陸經濟構成嚴重影響。戰爭時間托得越久,沿海地區付
出的經濟代價就越高。
反過來看一下使用核武的結果。使用核武可以保持戰役的突然性,因為常規兵力的
大規模布置不可能躲過美國的監視,而核武的使用無需大規模調動。如果開戰之初
就使用核武,可以有效地在第一時間消滅台獨的遠程投送能力,確保東南沿海不受
戰火直接打擊。核武的使用完全可能極大地打擊島內抵抗意誌而使台獨份子不得不
在第一波打擊下投降。如果台獨死硬份子拒不投降,我們完全可以按陳SB的得票率,
選擇台灣南部經濟較為落後的城市,逐城炸平。就算按五座城市計算其人口和經濟
總損失也比使用常規武力下兩岸的總損失來得小。
“國際影響”方麵。不用核武,戰爭時間長,完全可能招到美帝國主義的武力幹涉,
那時我們將不得不麵對美軍、台軍,甚至加上日軍的幾麵作戰。而使用核武,戰爭
在極短時間內結束,使美軍反應不及,隻好接受結果。統一戰爭一旦展開,美帝國
主義必將夥同其仆從國對中國實行各種經濟製裁,這是與我們使用核武與否完全無
關的。
“戰勝以後的治理”方麵。治理的難度是與有多少人依舊仇恨我們直接相關的。常
規戰爭,“無村不冒煙,無家不戴孝”,隻會使仇恨的種子遍於全島。而使用核武,
除了正常的軍事設施破壞以外,僅僅是台南部分會留下仇恨我們的人。更何況核武
可能將一些家族連根拔除,殘存者隻要是與死者沒有那麽緊密的親屬關係,不見得
恨到哪裏去。
綜上所述,在國家統一戰爭中,我們完全不必要“談核色變”,僅僅考慮自身的心
理因素,而應該拓寬思路,全麵考慮其影響。理直氣壯地堅決支持核武的使用。
祖國統一是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共同心願。一切企盼中國統一的人們都應該放下心理
包袱,堅決支持“核平統一”的正義事業。
漁樵閑話
200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