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 理

人 為 何 許 人 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飲食男女總有別) 6.吃,喝以及吸煙的等級定律

(2013-08-10 21:46:33) 下一個


 




      聖女德肋撒將人體科學地稱之為“這所監牢和這堆靈魂被塞入其中的鐵疙瘩”。當一個人沿著歲月小路蹣跚前行的時候,他就逐漸地了解自己將無情地長於斯和逝於斯的天然之家,它持續不斷地變動著,轉化著,在身體和心理方麵都是這樣。體積,重量,身高,線條,形狀和顏色都在持續不斷地變化中。在從幼年走向成年的那一輪一輪的年代裏,得以觀察到我們隨後從不同的側麵來進行分析的帶有社會特性的結構定律:


                      兒童               --身體


                      ———— = -----------


                      成人               + 身體


 


      在這個總體定律之內,我們能夠找到一個側麵來證實它,可以稱之為吃/喝的消化結構定律,其構架如下:


 


兒童         --數量       --           --強壯


——    =   ——    =   ——    =   ——


成人         +數量       +           +強壯


 


      這裏指的是食品和飲料。在某些物種的動物當中,幼崽和成年動物之間,在這類物品之間的比較範圍要小得多,並且在時間上空間差異也要小得多。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不能喝卡洛斯三世白蘭地酒,也不能吃一盤辣椒蝸牛。人類中嬰兒和成人間的結構/消化距離在這個領域裏的時間上差距很大,而在食品和飲料的數量和質量(烈性/柔和,甜/苦)也是相距甚遠。


 




我曾聽到一個幽默專家講,當一個蘇格蘭嬰兒開始啼哭的時候應該給他奶頭,而當他拒絕接受並且還是啼哭的話,就要給他威士忌,這意思是說他將是個優秀的蘇格蘭人。在這個部落幽默笑話裏,意圖在違反飲料的結構/評估定律來激起人們的發笑機製。一個嬰兒可以喝下數量很大的液體,但是不能是同樣的質量。(執行規則或定律)隨著兒童在年齡等級階梯上的攀登,他吃進更大量的食品,更喜歡甜度越來越低的食品和飲料,逐漸喜歡味道更加濃重的食品和飲料(添加辣椒醬等等佐料)這是正常的。一個叼著乳頭或奶瓶的成人就是一幅不正常的和引人發笑的景象。


在人類當中,可能遇到最嚴重的和最驚世駭俗的違規,其結果可以讓任何其它物種的動物感到吃驚,如果他們會吃驚的話,但是,定律的運行則是無法阻攔的,就是說,檢查機製的運行,它也是根據違規嚴重程度而或嚴或鬆地在操控。當男孩子跟他的爸爸進行比較時,無意識地就觀察到,當他自己“長大的時候”,就要刮胡子,喝含酒精的飲料和吃辣椒蝸牛---假如他爸爸食用這道佳肴的話---。通過這種形式,吃與喝,這些其功能本來在於維持個人器官生命的有機機製,阿門,大自然巧奪天工地使它們變成了社會機製,其職能也成了無論是在消化係統還是在性係統方麵,來維持人類社會的結構。事實上,在成人世界的這個領域裏,也要遵守盡管程度要低一些的男女之間的結構定律:


女子    -食品/飲料     -濃烈        -


—— = ————--- =   —— = ——


男人   +食品/飲料     +濃烈       +


 


      通常情況下,在一個鄉村的或“原始的”環境中,經常是很嚴格地遵守無論是消化的還是性別的社會定律,男人和女子之間的食品和飲料,經常是嚴格地設計好了的。所以任何一個違規,立刻就被偵破並受嚴格的檢查。例如,在一個歐洲鄉村環境下,男人可以---盡管能夠,但是醫囑禁止除外---喝烈性酒精飲料。相反,女子不應該喝這個,或是行的話,也要喝很小的量。例如在歐洲的一些地區,遵守這個結構定律:


                  男人       白蘭地           啤酒


                 ——— = ——— = ————


女子         茴芹酒           果汁


 


 




 


(請看西班牙電視台的廣告:“XYZ,討丈夫歡喜的夫人們的茴香酒”。在BBC的廣告中,經常出現一群男人,他們體格上符合男性身體定律,端起巨大的啤酒杯痛飲,與此同時透過女招待的大腿間,一位金發女郎雙眼“驚愕地”盯視著他們。所有這些廣告源自於這條結構定律:“隻有男人才是至高無上的君主!”等等)。如果女人喝啤酒,或酒精飲料,應該喝得量小或度數低,以便遵循結構定律。在男人們當中,這裏就有個遊戲競技場,在那裏比試著爺們氣的質量和數量。男人之間在這個如同在別的領域裏一樣,存在有一個心照不宣的默默較量,和一些公開挑明的競賽(就如同女人之間在,體形美上的較勁一樣)。


      當一個男人邀請另一位同性喝幾杯威士忌,然後一杯接一杯地喝的時候,在這方麵那是男人之間在無意識地進行著比試。如果另一位不是要酒精飲料,而是要果汁,也許就會拿健康原因,倫理或審美理念為借口,對這個異常之舉做出一個合理解釋。在一種歐洲鄉村環境當中,一個不在酒吧喝葡萄酒或啤酒的男人,一個在午飯的時候不喝葡萄酒,啤酒和任何烈性酒的男人,往往會被定性為“不夠爺們”,除非能找出健康或倫理/宗教類的解釋。相反一個女人不在這個遊戲競技場地上,跟另一個女人或跟男人們進行較量。


 


此外,存在著男人間的看誰吃得多或喝得多的競賽或公開賭博。這類競賽---盡管被稱為“蠢驢行為”,毛驢也要目瞪口呆的---會給人們的消化係統帶來極其惡劣的後果,甚至會折陽壽的。我從不止一位寡婦那裏聽到這種哀怨:“我丈夫是個特別棒的男人,可是禁不住一幫朋友的忽悠。他知道不應該喝酒,此外他明白不應該喝那麽多。可是他沒有道德力量來抵製那幫朋友的壓力,他們對他說:“甭聽老娘們的叨嘮,別理大夫還有神父的說教!這是口福,為了咱大家夥兒,來來來,……



在這些話語中,我們可以判斷出,讓一個男人去參加這種比試男人氣概遊戲的壓力是多麽地強大。在深層次上講,這種壓力是源自於這個自然定律的,而非來自於這些“狐朋狗友”,他們也像傀儡一樣被這條和如此眾多的心理潛流所左右著。在這種場合下,一個男人在他所活動的範圍內,必須在他的健康和他的男子漢名聲之間作出選擇。在有些情況下,這個選擇可是一點都不輕鬆。


在有些場合---鄉村節慶,一個周末,各類娛樂聚會 ---,一個男人跟一群同性別的兄弟湊到一起,就會被迫喝下巨量的烈酒。盡管這不是固定和正式的比賽,但卻是一種真正的男性搏鬥。迎著見證人的壓力必須犧牲胃和錢袋。隨後,每個人就吹噓自己喝下了巨量的烈酒還都能承受,而且“一丁點都沒有暈眩”。“要讓咱喝醉了,那除非得是一桶酒”。這類自吹自擂揭示出,其背後是每個男人必須在這種遊戲競爭場合下要承受的心理壓力。


另外,在整個歐洲,在所有“原始”或“文明”社會裏,都存在著的一種公開競賽項目,“獲勝者”是飯吃得最多和酒喝得最多的男人。不止一個小夥子在這種男子漢嚴酷競技中,損失健康甚至丟掉性命。通常女性是被排除在這類心理壓力之外的,盡管,隨後我們會看到她們承受的的是在其它類遊戲競爭場合的壓力。


 




非常有意思的是我們發現,無論男人還是婦女,在必須要選擇承受社會定律的心理壓力還是身體壓力時,往往會選擇後者。一個女人會折磨自己的身體,來獲得一個看上去比自己實際需求還要細的腰身,或者忍饑挨餓以便不破壞自己婀娜的身條,而一個男人為了不被自己工作的同事或消遣時的夥伴們責罵成“小丫頭”,他會不惜毀掉自己的健康。這些都揭示出大自然預先設計的社會定律的力量和活力,看來兩者衝突的時候,定律更傾向於維護個人的社會結構而非其身體結構。


一個男醉鬼和一個女醉鬼所展現出來的場景也是不相同的。一個酒醉的男人---根據他的階級,部落或時代或多或少地---,會受到社會文明,倫理和審美定律的審查,但是不會受到男子漢定律的任何責難。但是相反,一個醉酒的女人除了違反了上述各種定律,還將受到性別定律的審查。故此,我們在探討的這個定律是得到公認的,所以會有這樣的評論:“一個男人喝醉了是件壞事。但若是一個女人當街發酒瘋那可就是太醜陋了。要是跟朋友一起上街,碰到我父親發酒瘋,我會感到羞愧。假如碰到撒酒瘋的是我母親,我的臉就會羞愧得無地自容了。罷了罷了,我永遠不會原諒她的,無法理解呀!”


 


一個女人可以公開地甚至帶著些許女性驕傲地,容許自己比丈夫吃的飯量要小;容許自己不能吃一些味道濃烈(豬尾豌豆,辣椒蝸牛)但是老公“欣喜若狂”的飯菜;容許自己不喝啤酒更別提伏特加了,而少許的葡萄酒入口就會眩暈。相反,一個男子不可能公開承認上述這些而不受到男子漢定律的壓力,這定律迫使他要對這個不正常,拿出健康理由或是倫理宗教信仰,來作出“合理解釋”。


 


在男人之間,對那個沒有其它合理原因,而過分偏好於飲食的女性口味的人,會被責罵為“沒有男人味”,“丫頭片子”---滿含譏笑的口頭審查用語---。當今婦女在一個城市環境下,可以喝幾口酒精飲料而不被認為是違反某條性別定律。雖說如此,盡管在這種的氛圍下,還是有人在窺探女人的行為舉止,而不會對“喝下半瓶白蘭地仍鎮定自若”的女人視而不見的。


 


也就是說,一個女人可以涉足男人的領地或是一個男人可以染指女子的領地---在吃喝這方麵---,可是即使在“寬容的”和“自由的”城市環境下,也是以吃喝的性別定律來觀察和評論著每個人的行為舉止的。因而,在城市更加寬容的環境下,可以容許在這個領域如同其它領域裏---但並非所有領域---出現性別違規,但是傳統規矩人們是知道的,並且會對這類男女的違規評頭品足的。因此,人們了解,接受並談論著吃喝的性別定律。


 




同樣有著另一個並存的性別定律:抽煙的定律。在某些地區有著這樣的結構定律:


      男人         抽煙


————————。


女人         不抽煙


 


 在另外一些地區,有這樣的變化


男人       抽煙+      煙勁衝 +
—— = ———— = ——————
女人      抽煙 -        煙勁淡


 


    如今在歐洲都市的環境下,一個男人可抽可不抽哈瓦那雪茄或是煙鬥。一個女人同樣可以點著一顆美妙的哈瓦那雪茄或是叼著一個粗大的煙鬥出現在公眾麵前。第一種現象不會有任何“吸引人們視線”的效應。那是某種完全正常的事情。現在好了,如果是伊薩貝爾.特乃葉----或是任何一位女士----抽著哈瓦那雪茄主持RTVE的訪談,那可就是一場不太正常的節目了。人們可以努力容忍或是準許對這條或是任何一條的社會定律的違規,但即使這樣卻無法摧毀定律本身。


今天如果女人在城市環境下抽黑煙---味道最衝的煙草----,在男人們麵前不會是被視而不見的,並且----在這個領域裏----失去了某種程度的女人味,她為此也失去了無意識的迷人魅力。這是一個可以容忍的極其輕微的違規,卻不會是完全讓人們視而不見。一個女人的唇邊叼著一棵哈瓦那雪茄或是一個煙鬥,如今在某些城市環境下是被容忍的,但是會被人們捕捉到,被評頭品足甚或被譏諷。


男孩子們當到達青年期門檻時,感覺到一股強烈的本能衝動,要啟動男性遊戲的角逐。除了其它的行為外,抽第一支煙是在公眾麵前有助於確認自己男性特性的一個象征性行動。當一小群這樣的年青人裏,能夠向空中吐出第一口煙霧時,幾乎就可以察覺到和觸摸到他們男人的自豪感。年輕女孩卻沒有這種要使用煙草的---自然背景下---文化定律的心理壓力。


 




在這個或那個社會裏,鄉村或是城鎮環境下,如今或過去的年代裏,使用和濫用煙草的定律都是或多或少嚴格的,但是在所有社會裏都能偵測到吸煙的性別定律,對它的違規也是多多少少被容忍的。這條定律遵循吃東西或喝飲料定律的同樣前提 :


 


兒童     不抽煙         抽得少--       抽的煙勁小
------ = --------, 甚或-------- 甚或 -----------------
成人         抽煙         抽得多           抽的煙勁大


 


男人    抽得多           抽得煙勁衝(雪茄/煙鬥)
------ = ------    甚或 -----------------------------
女子    抽得少           抽的煙勁小


 


從這些前提中可以再次推導出同樣的等級通用定律:


兒童       女人
-----   =    -----
成人      男人


 


----


① 聖女德肋撒(1515-1582),羅馬天主教聖人,西班牙傑出神秘主義者和文藝複興時期著名作家。


② 卡洛斯三世白蘭地酒,西班牙傳統名酒品牌。


③ 伊薩貝爾.特乃葉,西班牙近代電視節目主持人。RTVE:西班牙國家電視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