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洋概況
今年是中國跟墨西哥建交四十周年,兩大文明古國交往的曆史可以追溯很遠。中國曆史上,遠古時代的法顯和尚的航行,扶桑木的傳說,文革前鄧拓先生在《三家村》也談論過中國人最先到達美洲的故事。墨西哥的曆史非常悠久,是美洲古代文明的當之無愧的優秀代表。對從亞洲大陸跨過白令海峽,遷徙過去的印第安人,墨西哥城的人類學博物館有非常清楚的圖示介紹。到了十九世紀的近代史,雙方的接觸更直接了,就不得不提鷹洋。
墨西哥鷹洋的曆史並不悠久,1823年開始鑄造,到20世紀初的1905年止, 前後曆時83年, 是世界上發行時間最長的銀幣。鷹洋以老鷹的圖案而得名,傳說13世紀,從北麵遷徙而來的墨西哥人有仙人指點:“如果見到一隻鷹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條蛇,那就是你們永久居住的地方”。後來墨西哥人照神預言,修建了特諾奇特蘭城(今墨西哥城)一帶定居下來。那是一片湖泊中間的一些大島。墨西哥人是最早施行網箱種植的民族。
墨西哥獨立後鷹啄蛇圖案成了國徽。鷹最早在1811年出現在墨西哥8雷阿爾銀幣上, 鷹洋的正麵圖案來自墨西哥國徽圖案,主圖為一隻展翅的老鷹,鷹嘴銜著一條蛇,一隻鷹爪立在仙人掌上,另一隻鷹爪抓住蛇的下半截。而老鷹的下方由具有該國特色的仙人掌和月桂組成, 整體圖案象征力量、勇敢、忠誠與和平,邊緣上方拱形地書寫著西班牙文“REPUBLICA MEXICANA(墨西哥共和國)”。 花邊和直邊鷹洋的背麵邊緣下方鑄有幣值、鑄造廠家、鑄造年份和驗金師姓名縮寫等字母,圖案由一頂“自由帽”和周圍長短相間的光芒線組成。“自由帽”的帽簷上有西班牙文“LIBERTAD”,為“自由”之意。而32條長短相間的光芒線是代表獨立時全國31個州和一個聯邦區。
16世紀中期,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中外貿易日益擴大,當時最大宗的交易是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同西方的白銀和銀元的貿易。使用新大陸的銀元的不僅僅是西班牙商人,其它一些歐洲國家也是用這些跟中國進行貿易,包括著名的瑞典哥德堡號。 通過絲瓷茶-銀貿易開始進入中國的主要是西班牙人在墨西哥開設的造幣廠鑄造的俗稱本洋和雙柱的銀幣。五口通商以後的1854年(清鹹豐四年)鷹洋才開始流入中國。墨西哥盛產白銀,銀質優良,所有鷹洋工藝精湛,成色(90.30%)好於其他外國銀元,而且保持多年不變,因而它成為外國銀元中最受歡迎的品種。鷹洋迅速在中國流通起來,成為中國許多地方的標準貨幣。後來由於辛亥革命以及墨西哥采用金本位,到1911年,墨西哥鷹洋在中國境內才停止使用。有人估計,19世紀約有15億枚鷹洋流入中國,在中國貨幣白銀化過程中,墨西哥鷹洋顯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鷹洋從大的區別上可以分為花邊鷹洋、自由帽天平圖鷹洋、直邊鷹洋三種。如果按造幣廠廠名的不同以及發行年代、圖案、麵值、邊齒、字母的等方麵的差異來區分可以有千餘種版別,有資料說,鷹洋麵值有1/2、1、2、4、8雷阿爾和1比索等,僅8雷阿爾鷹洋就達1164個版式, 1比索的好幾十個版式。早期的鷹洋沿用西班牙人的幣值,為雷阿爾,後期到十九世紀的最後三年改稱比索作為自己的幣值,一比索就是八個雷阿爾。 鷹洋的版別繁多堪稱中外銀幣曆史之最。從收藏角度看,鷹洋確實是一種有深度的錢幣收藏品種,因此收集鷹洋放在求全上是不現實的, 筆者也就知難而退,沒去隨大流,而選了一條適合自己情況的搜集興致。
發行於1823年至1897年期間的為小“自由帽”鷹洋,邊齒為花邊,麵值8雷阿爾(Real),直徑39毫米,重量27.07克,成色90.30%,含純銀0.7盎司,正麵為墨西哥國徽圖案,背麵為自由帽圖案。這個尺寸重量是當時的基本標準,各國的多種銀元大致跟這個取齊,就是成色魚龍混雜。發行於1898年至1905年期間為大“自由帽”,邊齒為直邊,直邊鷹洋麵值1比索(Peso),和花邊鷹洋規格相同 ,圖案也相似,直邊鷹洋鷹嘴所叼的蛇的尾巴較細,與鷹翅不相連,單腿立在仙人掌上,背麵中央自由帽周圍放射著的32支光柱,其中自由帽頂的3支光柱,中間一支較長,同花邊鷹洋正好相反。自由帽下邊緣有9支光柱,花邊鷹洋有11支。直邊鷹洋由於造幣廠、年代、字母的不同,形成的版別應有40 多種。由於直邊鷹洋發行數量較少,所以價格一般比花邊鷹洋要高。
發行於1869年至1873年期間的還有自由帽天平圖鷹洋,邊齒直邊,此版鷹洋計有30多種。自由帽天平圖鷹洋銀元正麵是一隻張翅的鷹,嘴叼長蛇,單腿立在造型扁平的仙人掌上,和其它兩種鷹洋圖案有比較大的區別。
背麵上方為一頂光芒四射的小自由帽,帽下為均衡天平,中間卷軸、軸麵刻陰文“LEY(成色)”,軸後斜置利劍,幣值用“UN PESO(1比索)”等文字。 墨西哥自由帽天平圖鷹洋是世界各地“貿易銀元”的典範,其構圖含意深遠明確。
一枚枚墨西哥鷹洋還是中墨兩國傳統友誼的象征。有人認為中國用“元”作貨幣單位與墨西哥出產的銀圓有關係,明代萬曆年間開始,那時中國還在流行鑄錢,外國的“銀圓”開始悄悄傳入中國,並且很快被廣大百姓接受,後來流行最多最廣的是墨西哥銀圓,銀圓因材質為銀,形狀為圓而得名,一枚就稱為一圓。這“圓”字既是貨幣名稱,又是單位名稱。為了書寫方便,後來人們就用圓字的同音字“元”代替了“圓”,我國的貨幣單位名稱“元”是由此演變來的。
偶然走入收藏路
2003年12月13日上午,溫家寶總理在訪問墨西哥時的墨西哥企業家早餐會演講中指出:“中墨雖然相距遙遠,但兩國人民的友誼源遠流長。早在400多年前,兩國就開始貿易往來。著名的‘中國之船’滿載瓷器和絲綢,破萬裏波濤,經馬尼拉抵達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150多年前,墨西哥貨幣‘鷹洋’開始進入中國,流通時間長達50餘年。這些都是兩國友好交往的生動見證。” 發言稿當然都是有關部門準備的,有意思的是當溫總理念完這段話的時候,抬起頭來脫稿說了這麽一句話:“說實在的,我都沒見過鷹洋什麽樣”。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筆者當時就坐在早餐會場,送別代表團後,工作之餘開始了在墨西哥的一番搜尋,最初是在首都,隨後每當到一個城市訪問的時候,增加了一項新內容,尋覓銀元。而由於銀元體積小,攜帶方便,不占地方,很適合旅行者進行搜藏。
說實話, 別說溫總理了,就是我們這些個跟西班牙語打了幾十年交道的人,也沒見過這個鷹洋,或是說沒注意過, 深感慚愧。一掃街就發現原來不起眼的墨西哥老城裏竟然有這麽多錢幣店,而每個墨西哥州府也都有店,尤其是產銀有礦的那些地方。在店裏櫥窗裏擺著各個年代的墨西哥銀幣,進得一家店裏, 請店主隨手拿出一枚鷹洋,都是十九世紀的,幣值8個雷阿爾,采用繼承的還是西班牙人的計量方式。翻來覆去看了半天,愛不釋手,收入囊中都是自然的了。第一枚鷹洋到手了,非常興奮,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鷹洋,國內小說,電視劇裏提到它的可是不少。當時的銀價也不高,十幾個美元一盎司。買下第一枚之後,跟店家聊天,他說這鷹洋種類很多,獨立後1823年始,各州在製造銀元,總體圖案一樣,一側是老鷹站在仙人掌上的圖案作為國徽,另一麵中心是自由帽, 各州在銀幣自由帽一側左下角上打上自己州的縮寫字母。也不是所有的州都有生產,實際上就是中北部的十幾個州府。對應咱們的曆史,道光在位是1821-1850,所以鷹洋應該在那個時候登陸中國的。
鷹洋上的漢字密碼
不久後,再來到一家距離墨城中心廣場很近的一家錢幣店,店主是個高高大大的美國人,幾十年經營這家店,西班牙語已經說得很不錯了,他給我出示了一枚上麵帶漢字戳的鷹洋,問我那字是什麽意思,這番聊天又引出了新的故事。他說,據記載,墨西哥的銀元到了中國貿易城市,做外貿的商號在驗了銀元的成色後,從外國商人手裏接受下來,但是再付給自己的供貨商時,因為上麵都是洋字碼,一般人不認識,於是就在銀元上打上自己商號的字,保證真假和成色。
我拿到第一枚無字的鷹洋時,是興奮,這東西原來是這樣的。拿到這個帶漢字戳的鷹洋的時候,久久無言, 有一種特別的血脈相連的感覺。那一般的鷹洋,我們能說這東西到過中國,但是無法證明那枚銀幣到過哪裏。而這上麵有漢字戳的鷹洋,明白無誤地告訴你,它到過中國,曾曆經滄桑。在中國大地上流通後,又是如何再回流到它的出產地,是早年跨洋修鐵路華工苦力的盤纏, 還是現當代收藏家們回購的呢?每一枚後麵都應該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店家說的這些中國商人,分明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廣州十三行行商。中央電視台曾做過一個節目《帝國商行》,講的就是這些行商的興衰,還有當時的首富伍秉鑒。過去讀書時講的中外貿易史, 是鉛字打印出來的,覺得很遠,現如今手裏有一塊帶著先人們戳記的銀元佐證,那曆史就是活生生的, 真實可信。從此之後,鎖定目標就搜集這帶漢字的銀元。偶然地還是必然地進入了錢幣收藏的一個門類。而在國際錢幣收藏界裏,由於銀幣打上字後不完整了,價格反而要便宜一些。
地理大發現之後,歐洲列強都占有了大片的海外領地。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跟中國做生意的船隻越來越多,東印度公司應運而生。線路基本都是繞非洲的好望角,經印度,馬六甲再到中國。而唯獨西班牙還有一條海上專營線路,就是太平洋的線路,具體路線是從中國的福建廣州經菲律賓的馬尼拉到新西班牙(墨西哥)的太平洋港口阿卡布爾科,上岸卸下貨物後用毛驢馱隊轉運,翻山越嶺到達加勒比沿岸的維拉克魯斯港,再裝船駛往西班牙本土的塞維利亞。這條路線用的船,叫中國之船“la Nou de China”。這個貿易在西班牙人占領菲律賓以後,在1575年就開始了。直到1810年墨西哥爆發獨立戰爭之時停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條商路還是什麽別的原因,菲律賓並不屬於西班牙本土直接管理,而是歸屬於在墨西哥的新西班牙總督節製。
今天的菲律賓因南海問題而跟中國反目,曆史上鄭和下西洋的時候,那裏的蘇祿國王跟著寶船一起到中國來朝拜,後來死於歸途葬在山東,隨行人員守靈未歸,而成了地地道道的山東人。成為西班牙殖民地的菲律賓人口很少, 西班牙人放鬆管理,有大批福建人早期移民過去,從事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口一度超過西班牙和當地人。有記載稱,貿易繁榮的時候,有從中國過來到馬尼拉的商船不卸船不換人,使用中國水手直接轉運阿卡布爾科港。
費迪南七世,亡國之君,遭拿破侖軟禁,美洲殖民地紛紛獨立,
其後墨西哥鑄造的就是鷹洋了。
數百年裏,這條商路運過來的可不是鷹洋,而是有西班牙國王頭像的本洋,雙柱銀元。墨西哥城的銀幣鑄造所在整個新大陸都是第一家,1535年國王特批。這些銀元在墨西哥城鑄造,稱新西班牙銀元,圖案跟西班牙本土的一樣,開始是是卡洛斯-胡安娜,隨後是本洋,雙柱,後來主要是卡洛斯三世,卡洛斯四世和費迪南七世的頭像,在康熙年之前就登陸中國。讓我們回溯這段曆程。
日升倉票號稱卡洛斯三世為小衣國王,卡洛斯四世為大衣國王。卡洛斯四世是費迪南七世的父親,卡洛斯三世的兒子。西班牙王朝在他手裏開始走向衰落。
卡洛斯三世頭像的銀幣出現在1733年,他是西班牙曆史上的一個改革家,奠定現在的馬德裏城市的雛形。對幣值進行改革還有眾多改革措施。
外交上,對外抗衡大英帝國, 支持美國獨立戰爭。父子兩個在銀幣的國徽一麵沒區別。 在這三位國王的國徽一側,你細心的話,就能在左側柱子上找到美元$標記的來源。對應卡洛斯三世和卡洛斯四世的時候,應該就是咱乾隆爺(1736-1795)時代,也是廣州一口通商的時候。除了弄些自鳴鍾外,外商主要的貿易手段還是銀圓。
此前的西班牙銀幣是兩個地球
這枚銀幣上麵還是卡洛斯三世的年號,盡管戳記很多,年代還是很清楚。
戳記很多,所以就不僅是銀號在做這事,有可能過手的每位客商都打上自家商號的字,奧妙無窮就在這裏,這都是誰家的字號,什麽年代,在哪個城市,廣州十三行的,山西票號的,胡雪岩的還是徽商的,哪個是? 很多都是到目前無解。望有賢者點撥。
地球兩側是兩根柱子,代表本土和海外領地,這是費迪南六世的時代
再往前1700年之前的西班牙銀幣不定型,偏向圓型,以重量計,
國徽圖案也不一樣,那是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年代,我能確定這是十六世紀的銀幣,難得的是上麵已經有中文戳記。
而從卡洛斯三世至今則是波旁家族。 於是我收藏的一條縱向主線,從墨西哥的鷹洋,追朔曆史,盡量往前推,進到西班牙殖民時期的新西班牙,看看這代戳記的銀幣最早在什麽年代就出現了。在下收集到手最早的這塊,1657。距離貿易起始年代還差100年呢。任重道遠。諸多錢幣帶著很多那個時代的信息,鮮活的曆史見證。從這枚還能看出當初是要拿刀切開看裏麵的成色和真偽。
越往前越困難,時間太久了。價格不菲。也越發吸引人去找尋。尋找一個失去的世界。
越稀少,留存的越少。收藏之路還很長,越來越難,......
這是博物館裏的資料說的,再早就是這樣的了,而開始從馬尼拉跟中國南方沿海做生意的時候,使用的貨幣也是如下哈布斯堡王朝的圖案。菲律賓就是用當時西班牙菲利普國王的名字命名的。
而看完這些銀幣,再給你解惑。為什麽荷蘭,大英帝國對華貿易公司始終叫東印度公司呢?西方認為的西印度在哪裏,加勒比海有西印度群島,是那裏嗎?答案就在這些西班牙銀幣上,主要是看卡洛斯三世,四世和費迪南七世的銀幣更清晰好認,在上麵弧形排列的一組拉丁文,西班牙國王的名號:HISPAN ET IND REX,西班牙及印度國王。這個名號一直保持到十九世紀,盡管在1507年出版的世界地圖上就首次出現了阿美利加州的稱呼。
銀幣上,我們祖先留下的戳記,各式各樣,豐富多彩,讓你在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又會產生新的疑問,奧妙無窮,樂趣無限。
(配樂《我是墨西哥人》,馬裏亞奇樂曲,演唱者:多明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