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孔子與學生子夏的故事

(2016-04-11 10:57:41) 下一個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生於公元前507年,比老師孔子小44歲,比同學子遊大1歲,與同學子遊一樣,精通西周的文獻典籍,是孔子學生中“文學”方麵的高才生。

       子夏從小就很聰明,也很頑皮,自從到老師孔子那裏上學後,就改掉了小時候頑皮的習性,專心致誌地研究起學問來。學問學問,他一方麵深入地鑽研學習;另一方麵,他又經常向老師請教提問。一次,他請教老師:“老師,‘婉麗倩美的笑容呀,嫵媚動人;黑白分明的眼睛呀,流轉傳神;純淨潔白的絲帛呀,文采絢美。’這說的是什麽意思呀?”孔子告訴他:“這說的就是:先有白底子,然後才可以繪畫。”子夏聽後,若有所悟地進一步問道:“老師,那麽,‘禮’也就在‘仁’後囉?”孔子讚歎道:“啟發我的,是你阿商啊!現在我可以跟你談論《詩經》了。”

       子夏在學校裏學習很用功,學習成績也很好,但放學回到家裏,就會耍些小脾氣,有時候還給父母臉色看。雖然子夏回家後也經常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活,有好吃的也讓給父母親先吃,但孔子覺得子夏給父母沒好臉色的毛病必須改正,不然會影響他品德修養的提高。於是,趁一次子夏問怎樣才能做到“孝”時,孔子告訴他:“長期地、一貫地在父母麵前做到和顏悅色,是很難的。有事情,作為晚輩的,替長輩效勞服務;有好吃的,讓長輩先吃。難道這就是‘孝’了麽?”子夏聽老師說完,慚愧地低下了頭,跟老師說:“老師,我知道該怎麽做了。”孔子微笑著看看子夏,滿意地、輕輕地點點頭。

       時光荏苒,很快,子夏要畢業了。離開學校那天,子夏拿著畢業留言簿首先請老師給自己題個字,留個言,做個紀念。孔子針對子夏“謹密有餘,而宏大不足”(錢穆語)的缺點,題寫了“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勉勵子夏做一個君子型的儒者,不要做一個小人型的儒者。子夏拿著老師的題詞,高高興興地告別了老師,告別了母校。

       畢業後,子夏被推舉擔任莒父的行政長官,在去上任之前,子夏再一次來到學校與老師告別,並順便再一次請教老師:“老師,從政得注意些什麽呀?”孔子拍拍子夏的肩膀,語重心長地告誡他:“不要著急,不要圖快,不要顧惜小的利益。著急,圖快,反而會達不到目的;顧惜小利,便辦不成大事情。所謂‘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啊。”子夏帶著老師的諄諄告誡拜別了老師,到莒父上任去了。

       在莒父幹了一段時間的行政長官後,雖然工作幹得很出色,老百姓也很擁護,但子夏覺得官場太齷齪了,不如教書的好。於是,子夏辭掉了行政官職,到西河一帶,也就是今陝西中部黃河西岸韓城、大荔等地收徒教書去了。

http://www.jydoc.com/article/459598.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