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形象靠什麽來改善?
一個國家的形象是靠宣傳還是行為,“大國崛起”是靠吹噓還是實力?“奪取話語權,改善國家形像”真的能夠起作用嗎?會不會反倒起了反作用呢?下麵的一段廣播好象隱喻了什麽。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在這整齊洪亮的口號聲的廣播的背景中,BBC WorldService 的廣播員開始了她的節目,--解說中--這是中國60年大閱兵的壯觀場麵,中國動用了巨大的資金和人力打造了這個炫耀光彩的閱兵大遊行,在這裏向世界展示和宣傳了富國強兵的成就和輝煌。
奧巴馬的中國訪問,似乎是將歐盟甩在了觀眾台的位子上,
中國為了在盡全力的扮演著一個付責任的大國的角色,花了大量的金費在全球的媒體做宣傳,不斷的宣傳好的正麵的方麵,力圖在全球樹立起其強大的國家形象.
然而在哥本哈根的會議上,中國卻一改常態,不僅主動的顯示自己是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還強調中國還有超過5千萬的人們生活在每天不足一元錢的貧窮生活當中。(真有點象川劇的變臉,昨天還在自豪著大國的崛起,從來是報喜不報憂的政府,從來CCTV沒有播過的這類的數字,這時卻一改一直以來的習慣,今天就在全球的會議上大膽的坦誠的露了窮。)
拒絕簽定有法律效益的限定排放量的協議,起了一個主要阻止的作用.
為此,各國認為中國對全球的事務過於幹擾和影響,中國還遠遠沒有準備好真正能夠在全球事務中起主導作用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