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2 (36)
2017 (1)
2018 (1)
2020 (1)
引言
在美國從事房地產經營的八年多來,粗略估算,本人所參加過的房地產拍賣會少說也超過一百次。趁著目前地產市場蕭條,“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將我經曆過的趣聞趣事寫出來與讀者分享。以下所述 基本是我的親身所曆。為增加可讀性以及避免有人對號入座,故事中的人和事稍作修改。
我所知道的非自願轉讓(Involuntary Alienation)房地產拍賣在本州有如下幾種:1.Sheriff sale (由警官主持);2. 房地產稅拍賣 (Property tax sale); 3. 取消回贖權拍賣(foreclosure auction),或叫受托人拍賣(trustee sale)。本人所經曆的主要是第3種,以下所有的故事都源於此。
(一)兒戲般的拍賣場地
從書本上知道在取消回贖權拍賣上能買到很好價格的房地產後, 就很想到現場見識一下。經過幾番打聽,得知拍賣會每個禮拜五的上午在本縣法院大樓進行。回想起在電視上看到的拍賣會情景,個個與會者都是衣冠楚楚 ,正襟危坐,待到那拍賣官手持小錘往下一揮,便定買賣誰屬。還不知道入門要求如何,是否要帶備一定金額的銀行本票。但無論如何也應該到現場去看看才能清楚。於是,我翻出幾年不穿的西裝、領帶、連同公文包。收拾整齊,開車直奔目的地。
上午九點多鍾到達法院大樓,先看指示牌。但怎麽也找不到相應的標記。聽一個人說,可能在三樓會議室。上得三樓,也不見拍賣會的蹤影。問了兩人,都回答說不知道。攔 下第三個匆匆而過的職員,丟下一句“ 靠前門”。這就奇怪了,我剛從大門進來,什麽跡象也沒看到。 我趕緊跑到一樓,左右查看,也找不到拍賣的地方。正在東張西望時, 一位男士走過來問我找什麽。當時, 我大概被看作可疑人了。這也難怪,911 才發生不久 ,法院大樓又是帶點敏感的地方。我趕緊聲明,在尋找房屋拍賣會場。“那不是嗎?”。 我隨著他的手指透過玻璃門往外一看,隻見三五成群圍成幾堆。就像我們鄉下趕集的人們圍著做買賣一樣。我萬分驚訝,“那就是拍賣場?露天?”。“ 對,露天,隨便誰都可以進去”。
當天還下著毛毛雨。隻見一堆堆人分別圍著一個人在讀著什麽。後來才知道那人就相當於拍賣官的角色,人們簡單地叫他們 “Caller”。他們代表不同的受托人(trustee)拍賣借款人過期不付款(mortgage)的物業。他/她隻要把最後競投者 的價格(bid)連讀三 遍,沒新人應答的話,一單交易就算完成。拍賣就在這樣一個露天的地方進行。街上人來車往,既 沒有舒服的座位,也沒有一個拿錘子的拍賣官,更沒有正襟危坐的競投者 。競投者與非競投者都可以靠近去聽。常常還有人插話,“到了什麽價?”,“聽不見,請重複一遍”(因為周圍的嘈音太大)。還有人在拍賣的中途才插 進來。競投者的穿戴就更隨便了。 有些人還一身髒兮兮,像是在做裝修。再看我一身西裝領帶的打扮,顯得滑稽可笑。
就這樣一個兒戲般的地方,一 筆幾萬到幾百萬的房地產買賣有時就在十分八分鍾內定局。每個星期五拍賣出數十到數百個房產,拍賣總金額達幾百萬到幾千萬。從這一天 起,連續 四年,我幾乎每場都到。也從此走上了經營房地產的不歸路。其中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沮喪。這是後話。是時不時發生 的一些有趣故事,為這本應緊張的場所平添不少戲劇色彩。
如果說拍賣場地過於兒戲的話,那麽當到你接收房產才發現成功投得的房產並非所看過的房時,就更令人啼笑皆非了。請讀故事(二)。
(注:本文為如山原創,轉載請與作者聯係)
謝謝你的光臨。成功好像就沒多少好寫的:-)。
謝謝。
在這兒您的博客我是看得最多次數的.雖然隻是從今年九月份開始.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非常感謝.
以前隻看不回貼.現在知道這種行為叫看”霸王貼”.和吃”霸王餐”類似.真不好意思.
我也是從今年九月份開始接觸到法拍屋這個行業的.真的是你貼子中所寫的,短短幾個月多數遇到過了.
不過我從來沒有去過法院拍賣現場.我覺得聽聽就緊張,到了那兒看了還不都慌了?根本冷靜不下來.買高買錯肯定會發生.
隻是覺得最基本一條:沒看過的房子一定不能買.寧可不攢這次錢.留著本金在,不怕沒錢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