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如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多層住宅與非計劃性運動

(2025-08-13 16:09:02) 下一個

多層住宅與非計劃性運動

如山

2025年8月13日,星期三)

前些天我寫了一篇博文退休後選擇平層房的不利之處 - 博客 | 文學城主要是述說一個觀點:60來歲退休的“老留”們選擇搬到平層並非一個優選。我的觀點是在行動自如時從多層住宅搬到平房減少了“被逼”上下樓梯的運動。讀者留言中反對的占比不少。我並不選擇去一一辯駁。而是用這篇文章深入探討這種“被逼運動“給人們帶來的好處,以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與發揮好這種”被逼運動“。我想先借用網友newtux 的留言來表達一下(我跟網友newtux不熟悉,隻是從他兩次的留言中看出他是這些方麵的專家):

摔倒的原因不是樓梯,而是長期缺乏鍛煉,平衡身體的神經,肌肉和跟腱萎縮了,重心偏移的時候沒有能力平衡身體。人生前半部分,處於生長期,不需要特別鍛煉,體能自動上升。中,老年後體能衰退,下降是無可避免的自然規律。處於這樣的趨勢中,認知力和體力的界限就不斷向以自身為中心的方向收縮。如果不堅持反推,挑戰這些界限,衰老就更快。“

肌肉訓練對中、老年人是如此之重要已經不言而喻。

有讀者留言說,“房屋是用來住,不是用來鍛煉的”。這也可能代表了一部分讀者的觀點。這個說法乍一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要強調的部分卻是除了有去健身房的結構化運動,還有非結構化運動同樣重要。

有計劃的運動,又叫結構化運動/Structured exercise,是指定提前設定好的運動時間、內容、頻率、強度等有計劃的運動。例如一個星期中一、三、五做力量訓練與高強度間歇運動;二、四、六則做有氧運動如跑步、登山、徒步、遊泳等等。更進一步分細的有結構化訓練/係統化訓練Structured training。如專門針對增肌、康複、馬拉鬆等專項體能訓練。

非結構化運動/Unstructured Physical Active 就是除了計劃性的有特定目的運動之外的日常生活中的運動。如整理院子、家務、在房間裏的走動、上下樓梯、去停車場、逛商場等等。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移動有多重要?我用自己的卡路裏消耗例子與學術研究結論來說明一下。

我現在每天的卡路裏消耗在蘋果運動手表的記錄是每天大概800卡。其中計劃性運動消耗500卡,餘下300卡中大概有50到80卡左右屬於大運動量後產生的持續燃燒消耗EPOC與 少量基礎代謝率BMR、食物產熱效應TEF等消耗。而大概200卡到250卡就是每天日常活動的移動消耗的NEAT。

本文要強調的就是這個NEAT- 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非運動性活動產熱的重要性。從上麵我的卡路裏消耗量記錄可知,這個NEAT 大概占我整體消耗量30%多!

非計劃運動的不僅僅是卡路裏消耗的意義,更為重要的這個活動幫助防止躺平、久坐給人帶來的危害。

久坐對身體有什麽危害呢?

美國紐約大學蘭哥萊恩醫學中心的心髒病專家 Stephen Williams 曾表示,“久坐與吸煙一樣危險”。很多有關專家把久坐稱作新型吸煙生活方式” 。甚至稱久坐 1 小時的危害約等於抽兩根煙。有關研究發現:久坐會讓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112%、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47%、總體死亡率增加49%。

所以,盡管你已經有了計劃性運動,也無法代替、抵消久坐帶來的損害。

而非計劃性運動中有樓梯的房子就需要“被逼”上上下下,就比平層房子多了一個移動的機會與增加體能的消耗NEAT。多層住宅樓房的意義就在於此。

英文有句格言:Every Step Counts我這裏直譯為“每一步都算”!用於我要闡述的觀點正合適。

是的,每一步都算。首先從運動表的Move計算就是你移動每一步它都記錄在案。並且受益於你的身體。

除了多層樓房家裏的樓梯是現成的、被逼的要上下,在日常中我也是有意識地增加步行。例如,在停車場上盡可能停遠點增加走路長度;在有樓梯的地方隻要是超過十層或者樓梯不方便(如酒店)我都選擇走樓梯而不是坐電梯。旅行時,飛機場上我會在登機前或者轉機時在機場上來回走動;旅遊的地方城市中2個小時內的距離都選擇走路而不坐車。如去年的旅行到日本、歐洲巴黎、瑞士、羅馬等地幾乎沒坐公交車,每天的步行數都在2 萬到3萬步之間。我們出遊一個重要要求就是酒店必須有GYM room,特別是好的健身設施。就算最近的加勒比海7天的郵輪上,我也是每天上下餐廳不用電梯而用樓梯、每天在郵輪的健身房1個到一個半小時,每餐之後必在船的步道走30分鍾。都說上郵輪回來得重幾磅,但我這次特別在去前與回來或都稱重:結果一模一樣。其實我什麽都吃,就是同時保持每一次都有足夠蔬菜,不吃甜點與控製澱粉量而已。

計劃性/結構性運動、肌肉訓練無疑非常重要。堅持訓練,就算原來走樓梯已經困難也可以通過有計劃的訓練肌肉而產生逆轉。肌肉是人體唯一能夠再長的部分。平衡能力也可以通過訓練獲得。例如,我從原來不敢上、不能站波速球(Bosu ball)到現在將波速球反轉平麵向上,站在上麵負重做深蹲與單腿硬拉全靠健身私教的指導與鼓勵。靠牆倒立就是在上了半年瑜伽課在老師的指導與鼓勵下做成。

下麵的圖片都是健身俱樂部所拍。有清楚人像的兩張照片都是經過他們同意拍照並且Post。留意最後一張圖是80多歲的老人在做重力運動。

本文是為與有緣讀者分享自己的理解與實踐。

謝謝諸位的閱讀和捧場。

(注:本文為如山原創,轉載請與作者聯係)

 

我私教在示範動作

俱樂部小組健身課

80多歲的老人在做重力運動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