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2 (36)
2017 (1)
2018 (1)
2020 (1)
我與AI鬥智的經曆
如山
(2025年2月17日,星期一)
現在AI使用的迅猛發展已令世人矚目。目前各種各樣服務在漸漸被AI 所代替。而最快並且普遍使用的是各公司/商店在網上與電話上應答顧客。作為顧客,我們有涉及服務類問題需要打電話具體谘詢時,第一輪回應我們的基本就是AI,不是自然人。
有時因為我定貨技術問題、商品的相關質量問題想打電話聯係或者投訴,首先就是AI用各種各樣提問試圖將我引向其預設的答案。常常是兜兜轉轉又回到原處,甚至斷開電話聯係。然後再得從頭再來。有時候打得煩惱時,真是草泥馬在心中奔騰不停。真想罵一句Fxx。不過萬一AI倒是聽懂了這個“國罵” 以後都不接不進行對話直接掛斷,豈非更慘?我隻是想有一個人出來回應,這樣快很多。後來我心生一計,不說英文,我說普通話,反複兩三回後AI說聽不懂,馬上轉到一個自然人接電話,問題很快就得以解決。此後,我凡碰到AI回答都應用這一招,果然屢試不爽。後來再想,不久後應該是沒戲,因為目前這些商品銷售公司的AI使用還是有一定成本,他們還未能馬上應對世界各種語言的。隨著AI使用成本越來越低時,他們必然能使用對世界各種語言詢問的即時反應。因為現在技術上已經做到了,隻是使用成本的影響吧?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想到了後招,我以後就使用我們本地話。廣東本地話就有好多種,而且相差還非常大,同是廣東人都未必聽得懂,更何況AI?隻有說到AI聽不懂才會被轉到一個自然人接聽與處理。
一句話,AI會深入各行各業、千家萬戶,現在還是人服務行業的都會在不遠的將來被AI取代。例如我目前雇用的健身教練、書法老師、遊泳教練、按摩師等等不久將會被AI 取代。而曆經了400多萬年發展的人類已然在基因上烙下種種人類特性,如社會群體互動、感情交流甚至身體接觸的渴望與需要。我們作為自然人而麵對一個AI,這些都消失了。無論是可喜還是可悲,這已經是無可避免的趨勢。所以我常常想,現在能有真人服務的咱就盡量使用吧,且用且珍惜。因為以後有錢你也難買到真人服務。
甚至文章、視頻、電影等等恐怕也是碰到越來越多的AI製作。AI的文章與視頻可以麵麵俱到、美輪美奐,但是挑不出毛病的AI 文卻缺乏了自然人寫的靈性、作者與讀者心靈深處的交流與共鳴。
可參照我的博文:ChatGPT 的陷阱 - 博客 | 文學城
謝謝諸位的閱讀和捧場。
(注:本文為如山原創,轉載請與作者聯係)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AI能聽懂廣東話,你可以嘰裏呱啦亂說一通,無法就是讓它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