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時期,中國社會的苦難與血腥

我是中國貴州作家張宗銘。我的係列長篇小說,是中國第一部敦促共產黨人換位思考的作品,被文學教授推薦,連續參加諾貝爾文學獎角逐!
正文

毛澤東時期,中國社會的千奇百怪(十四)國民黨哪會抗日?

(2009-05-06 05:16:51) 下一個

毛澤東時期,中國社會的千奇百怪(十四)國民黨哪會抗日

--摘自張宗銘長篇小說《女人土匪東洋狗》

 

 

派出所的小高和小李同誌,這天走進了張家大院。實際上是幫助農民來向戴敏清算“剝削帳”來的,而表麵卻是是來查楊永春和戴敏一家的戶口登記。

張雲軒和楊永春無奈地來到大客廳坐定,張雲軒問道:請問兩個同誌,我家登記的戶口,有何指教的地方?

高同誌說:指教嗎,談不上。首先,我們今天來這裏的主要目的,是決定這個地主婆一家子是走還是留下的問題;其次,我們隻知道你是起義將領,你的出身、個人籍貫、履曆、學曆、出生年月……另外,高同誌看著楊永春,這個叫楊永春的國民黨軍人,戶口也落在你們家裏。你們之間是啥關糸?他的原籍、個人履曆,所有、所有的一切……我們都不清楚。今天我們要把這一切都了解清楚。

張雲軒知道中國有句俗話:不怕官,隻怕管。他沉思著,心中卻翻滾著一汪漣漪,一個國民黨舊軍人的過去和現在,共產黨似乎要天天問、月月問,問少了不行!於是,張雲軒和楊永春無奈地對視一笑,向兩個派出所的同誌,細說起他的履曆:

張雲軒開始敘述說:三七年蘆溝橋事變後,九月初,當時留駐貴州的國民黨二十軍軍長楊森,奉命率部開赴前線,參加中國軍隊的第二次鬆滬會戰。我那時是軍部的上校副參謀長,當然得跟隨部隊一起奔赴抗日前線……

在一邊記錄的小李同誌,這時無禮他喊道:且慢!

張雲軒停住話頭,小李同誌使性子地將筆摜在桌上,他漲紅臉孔道:奔赴抗日前線,你講錯了沒有?

張雲軒道:一點不錯。

小李同誌更來了性子:還說不錯!你張雲軒也太膽大妄為了!國民黨也抗日?國民黨不投降不當漢奸就阿彌陀佛了。你別洋花椒(麻)外國人;腰杆上別死耗子--冒充打獵人了!告訴你,國民黨一天也沒有抗過日,少為國民黨反動派塗胭抹粉的!

於是,張雲軒按下了話頭,閉目養神。

小李同誌拿起筆:繼續說吧!他見張雲軒在閉目養神,催促著:說嗬。

楊永春在一旁道:這話還說得下去麽?

小李同誌說:咋說不下去,該咋說就咋說。

楊永春性子急躁,他手拍茶幾:國民黨咋沒抗過日?他張雲軒就差一點死在日本人的大炮下,耳朵都震聾了,治病就醫了好幾個月。要不與日本人打仗,他會受傷?我與他會結拜為兄弟嗎?

小李也來氣了:你也站出來為國民黨說好話。好呀,這條街挖了好久的潛伏特務,挖了好久的反革命都沒挖到,你居然冒了出來!

張雲軒知道這年月一句話不對頭,政府說抓人就抓人的。一些共產黨人總是按照自己的理論和信仰,來判斷人的罪惡是深是淺。像楊永春這樣沒知識沒文化的強拐拐(不轉彎子),往往會因此而斷送了自己!於是,張雲軒慢條斯理地說道:

楊永春是潛伏特務?是反革命?這話,你去對省裏的鄢正甫部長說去。若不是楊永春熱愛共產黨的話,鄢部長也早被叛亂的國民黨兵匪殺害了!

兩個年輕人不覺對楊永春肅然起敬,特別是最年輕的小李,怔怔地端視楊永春一會,方才說道:英雄嗬英雄!你真的救過鄢部長,真救過?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你居然能救省裏領導的生命,太難得,太難得了!不過,往後你還是不能亂說國民黨抗日。你想想,國民黨哪有那能耐抗擊日本人呢?楊永春同誌,你說對不對?

楊永春仍然睜眉鼓眼,這強拐拐永遠也想不通,為啥不能說國民黨抗日呢?他漲紅了臉,捋了捋他那稀疏的山羊胡,說:我抗日那陣,貴州哪裏有共產黨?你們後生以為那時的共產黨到處都是?那你們就想錯了!那時的人想找共產黨,要你有天大的本事你才找得著,蔫卵喲!這抗日,那陣子國民黨也抗,共產黨也抗;抗多抗少,真抗假抗,這隻有上麵當官的才曉得!可你不能說國民黨沒抗過日,即便國民黨沒抗過日,那我和我的兄弟,可是千真萬確的抗過日的!

高同誌此時又正色道:楊永春同誌,你還在口口聲聲說國民黨抗日!這是反動言論!叫你別說你偏要說,你難道真想當反革命不成?

楊永春雖強,但這段時期隔三岔五地槍斃反革命、特務、地主、封建教會人員……他還是曉得人民民主專政的厲害的。他隻覺得有一股子氣憋在心裏,這股子氣切切實實地又不能再放出來,於是他臉紅筋漲、張口結舌地望著高同誌。

張雲軒此時想:敗軍之將,何談功績?於是他用緩和的口氣說道:我的大哥沒有文化,又隻是一般的軍人,不知道國民黨假抗日真投降的本質。

兩個派出所的同誌這才又和顏悅色地對楊永春笑了笑,都說張會長有思想水平。那蔣介石那國民黨光享受都來不及,他會考慮抗擊日寇嗎?

張雲軒連聲說高見、高見後,方才又問他們道:你們看,你們的摸底調查,我還是從哪裏說起才好呢?

高同誌道:那……請張會長還是繼續說下去吧。不要說你們抗日不抗日的了,就說你們認識的經過……為啥楊永春的戶口要落在你的家裏……

張雲軒談起了和楊永春的相識過程--

三七年九月初,楊森的二十軍徒步離開貴陽城。部隊路經龍裏、離馬場坪不遠時,部隊開始露營了。軍部的炊事班正架鍋生火時,張雲軒獨自坐在山坡上,望著夕陽的餘暉,他漫無邊際地遐想著……突然看見一個漢子穿出樹林,直接向他這裏走來。

張雲軒好生納悶:平常的莊稼人看見部隊,不是老遠駐足張望便是逃之夭夭,這人卻無一點懼色地向軍部的營地走來。哨兵這時向他跑來,大聲叫他快離去。這人卻像中邪似的不理不睬,徑直來到張雲軒的身邊,疲軟地倒靠在張雲軒身邊的草坡上,對他說道:

當官的,給口熱飯熱湯吧。

哨兵跑來,沒好氣地說道:這飯是當兵的人吃的,你討飯竟討到兵營裏來了!

誰知這人強勁來了,衝著哨兵,聲若響雷:討飯?你才討飯哩!我是橫下心來當兵的。討飯?你就是端來山珍海味,老子也一腳踢翻了它!

張雲軒呆呆地注視著這個山裏人:他年近四十歲,人雖細瘦,卻顯得異常的精力充沛。他目光炯炯,那平地驚雷般的話聲裏,字字句句都顯露出這個山裏人的質樸與忠直。

聽說他是主動跑來從軍的,哨兵不言語了。幾位軍官走了上來,笑著問他:

老哥,多大歲數了?

那人道:三十八歲。

三十八歲不在家上奉父母,下待妻兒,跑來從軍,這又何苦?

我從小就沒聞過爹媽的味,至今也無妻子兒女,光杆一個。

於是,這些軍官都說,這人早二十年從軍,或許真有出頭之日。可……這近四十的人了,在軍隊裏還能有啥用呢?這些軍官誰也不要他,就徑自用餐去了。

張雲軒呢?他才告別新婚燕爾的嬌妻,想到又是漫長的分離和等待,這兩天情緒特別的低潮。他從土坡草地上站起身來準備離去,但又突然碰到這個山裏人期待的目光。

這是一雙焦灼的、求助的、期待的目光,這雙目光令他此時不忍心離去。其實,他這時正好要人,他那精靈的勤務兵兼馬夫的青年,硬是爭著到連隊裏去了……要這個比他大十歲的人當勤務兵,這簡直就是笑話。張雲軒的心裏其實不願意要他,可他卻脫口而出:你願意當我的勤務兵和馬夫嗎?

這人也脫口而出:從我看到你的第一眼起,我就相信你會要我的。我願為你幹,就是死也無所謂。

好端端的,你幹啥開口死呀活的?

這人卻道:當兵不去想死,說給鬼聽鬼也不會相信。這時想著去死,總比今後要死時去哭爹叫娘強。

張雲軒聽後,也覺得這人說得話醜理正。他決斷地道:你叫哪樣名字?

楊永春。

好吧,你就留在我身邊吧。以後和我說話,要先叫長官

好,長官。

應當說:是,長官。

楊永春極不自然地說:是,長官。

張雲軒說到這裏,高同誌就翻開戶口登記本,打斷了張雲軒的敘述,說道:張會長,且慢、且慢。

高同誌轉向楊永春,老楊同誌,請允許我們這樣稱呼你。你在加入國民黨軍隊前,你家住哪裏,什麽籍貫、幹啥職業,成過親沒有?既然先引出你了,你就自己先說清楚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