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時期,中國社會的苦難與血腥

我是中國貴州作家張宗銘。我的係列長篇小說,是中國第一部敦促共產黨人換位思考的作品,被文學教授推薦,連續參加諾貝爾文學獎角逐!
正文

中國解放初期,國民黨起義軍人的噩夢(十六)殺奸夫淫婦引發的國、共軍人大討論 (上)

(2009-05-08 03:11:00) 下一個

中國解放初期,國民黨起義軍人的噩夢(十六)

殺奸夫淫婦引發的國、共軍人大討論 (上)

--摘自張宗銘長篇小說《女人土匪東洋狗》

 

 

楊永春三歲死爹,七歲那年,他的母親也離開了人世。無依無靠的他成了孤兒。在村裏東家一餐西家一頓之後……他被人帶到了鄰村的、成婚七八年也沒有子女的馮老三家裏,當了這戶人家的催生兒

可憐的楊永春在馮老三家隻過了一年的好日子,馮老三的老婆就生了一個兒子。此後馮老三的婆娘的肚子又奇妙地凸了起來……時間一晃,楊永春在這人家裏快呆上三年了,七歲的他一眨眼到了十歲。馮老三的家裏添了兩個崽,人丁興旺了,日子也就困難了。這個催生兒 的功勞,也就很快被馮老三夫婦遺忘了。楊永春被馮老三禮送出門,這個苦命兒又落到了四處飄零的地步。在此期間,他又去了一個農戶家當催生兒。奇怪的是,他前腳到,這家的女人後腳也懷上孕了……老大生下後,又立即懷上了老二……

盡管他的催生本領十分的高強,這個自小沒爹沒娘的孩子還是米湯泡飯--還原,最終又落得四處飄零的命運。十三歲那年,已經飽受人間冷暖的楊永春,流落到一個山神廟裏,以廟為家。

楊永春催生的名聲因此而遠近聞名,好多不能生育又盼望傳種接代的鄉紳和莊稼人,就一個接著一個地到山神廟裏,去接落腳在那裏的楊永春。去的人多了,送去的吃食多了,十三歲的楊永春就更有主見了,也更有選擇權了!他早就品味足了人世間的虛情假義,再不想這麽撇撇脫脫地去為別人家催生而自討淒涼了。反正,找他去催生的人繹絡不絕,這個小菩薩就缺不了果子和糕點……他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一些人家一個月要去接他好幾次,他都把頭搖得像貨郎鼓。

時光荏苒……又是一年,一個鄉村的泥水匠接他來了。讓楊永春心動的是,這個泥水匠一進山神廟,他不先將果品供在供台上,也不向泥鑄的山神爺磕頭作揖,而是徑直地捧著果品,小心翼翼地放在他的麵前後,對著他就磕頭作揖了起來……

楊永春這時的心因此動了一下。接著,這個三十出頭的泥水匠告訴他:他找他都快十天了,他跑遍了周圍的村村寨寨、溝溝坎坎、山山水水……若是永遠地找不到他,他便永遠地找下去,直到找到他為止。為此,楊永春的心又動了-下!

已經不想當催生兒的楊永春對泥水匠說:可是現在,我哪樣人家都不願去。

泥水匠說:你隻要進我的家,我把你當成老祖宗一樣地供起來。

若是我催生不成,你也會供?

供。永遠地供。

楊永春不相信泥水匠的話,便懶得料理他,一頭鑽進毛栗山去找脫殼的毛栗吃去了。待楊永春揣滿兩荷包毛栗子回來,老遠看見泥水匠不知從哪裏借來了樓梯,正在為山神廟撿瓦。楊永春想:他睡覺的腳邊上漏雨,泥水匠咋清楚的呢?

這是己經進入冬天的晚上,泥水匠用三塊瓦片連在火上,把他從山上撿來的毛栗仔細地一小撮一小撮地放在瓦片上……火光在黑暗的山神廟裏閃爍,泥水匠古銅色的臉膛閃著摯著的光亮,他把一顆顆炸裂了的毛栗崇敬地小心翼翼地遞到楊永春的小手裏,看著他咂動的小嘴,泥水匠發出了由衷的微笑……看到他困了,泥水匠又抱著他睡到裏角的稻草堆上。泥水匠不知啥時候還添加了些發出芳香的稻草;把自己的外衣搭在楊永春露出的小肚皮上;又將他的小腳插入自己溫暖的肚皮上--就這樣捂著楊永春暢意地入睡了。

這樣三天之後,泥水匠令楊永春每天都體驗到心動的感覺,他覺得再拒絕泥水匠就不近人情了。第四天一大早,楊永春連自己都想不到地對泥水匠說:走吧,到你家去吧!

泥水匠怔怔地望著楊永春許久,一下子跪下,像孩子一樣地哭泣了起來!他硬是舍不得楊永春在地上走一步,他背著他,一路的笑聲一路的山歌,向幾十裏外的走去……

泥水匠為能使自己的香火旺盛起來,也真把楊永春當成 似地供奉著。好吃好喝的,盡管往楊永春的碗裏送;好穿好看的,也盡管往他身上套……說也怪,過了半年,泥水匠的老婆就真的有了!幾個月後,一個肥肥胖胖的小子呱呱墜地,泥水匠和他的婆娘辦了滿月酒,當著街上鄰居的麵跪在楊永春麵前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禮,把小小的楊永春當成大慈大悲送子觀世音一般地看待!

這樣,第二年生老二,第三年又是老三……楊永春這樣的催生 功夫,使本來就不富裕的泥水匠很快就吃不消了。楊永春也從第一年吃白米飯,變成了第二年吃苞穀飯,第三年吃苞穀稀飯……此時的泥水匠還是一如既往地崇敬他,但是,十七歲的楊永春也實在看不下去了。

他開始隨著泥水匠外出打工掙錢,也從泥水匠那裏,學了一些泥水匠的絕活。在十八歲頭上,楊永春就告別了總拿他當神看的善良的泥水匠一家子人,自謀生路去了。

渾渾噩噩的命運,使楊永春東混混、西混混,這一混便混到了民國二十五年。這時,三十四歲的楊永春仍還無家無室,又養成了隻顧吃喝,不愛整潔、隨隨便便、邋邋遢遢的壞習慣。

常言說得好,命中要有終究有,命中沒有莫強求。一九三五年的初春,楊永春竄到了鄰村裏去打工,一個女癆病(肺病)人家的瓦房漏了,他便被叫去給這戶人家上房撿瓦。

這戶人家的男人得肺癆病死了,留下一個被他傳染了的婆娘和一個長得細細長長的柳條棍兒般的女兒。這姑娘已經十七歲,長得亭亭玉立,但一看就是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莊稼人講的是實在,都說這家的女兒也被傳上癆病了,所以,這個弱女子到如今,也還沒男人敢娶!

這家的女癆病人看來快不行了,聽說楊永春是單身,又是個孤兒,便請楊永春來到她的病床前。她見楊永春雖邋裏邋遢,但一眼便看得出他是個忠厚人。她咳咳喘喘的請楊永春坐下,直截了當地提出要楊永春當她的上門女婿。若他點頭,她便要在三天內親眼看著她的獨生女兒秀姑嫁人!

楊永春做夢也想不到這輩子還能有婆娘!盡管這女癆病人的女兒長得風都吹得倒的、嫁都嫁不出去的……他這樣的年紀這樣的條件這樣的人,哪裏還有他挑精選肥的份呢?

更何況這姑娘才十七歲;她不瘸不跛、不聾不啞、不麻不醜,看上去隻是單精了些,走起路來屁股顛顫顫的像篩穀子……這樣撇撇脫脫的喜事哪點去找?楊永春高興之餘,情急迷離地拉著那女癆病人的手,高聲喊道:媽呀!從今往後我一定好好照顧秀姑,你就是我親親的媽!秀姑也是我的親人了!

這樣,楊永春的癆病嶽母,還等不到第三天,她便含笑離開了人世。 按照當地的風俗,村裏人給楊永春和秀姑舉行了孝裏結 的婚禮。喜上眉頭的楊永春一邊安排喪事,一邊要操辦喜事,忙裏忙外,終於把這家給成了!

可是,好景不長!隻在短短的不到兩年時間裏,楊永春好容易到手的家,就被別人輕易地拆散了!

莊稼人隻記節氣,很少記這月那年的……反正是新婚剛過兩年,有了家有了年輕婆娘的楊永春,真是活得快快樂樂精神爽朗!他一反昔日懶散、喜吃喝、愛賭搏的習慣,一心放在這美滿的小家庭上。他一心一意地在秀姑家裏傳下來的四畝水田、六畝旱地上耕耘,有點農閑時間便給別的人家做些泥瓦匠的活兒,得些零花錢,兩口子也倒還恩恩愛愛……有時,楊永春好生納悶,他想:老子從小幫別人家催生,咋到了自家的份上,有坑坑了,也有眼眼了,自己咋就沒有傳宗接代的人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