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居士的博客

隨便寫寫玩玩,歡迎批評指正
正文

浴血馬耳他 - (第十二章) 戰況膠著

(2013-04-12 07:41:20) 下一個

(第十二章) 戰況膠著 

就在聖吉利大戰的第二天,遠在數千裏之外的蘇萊曼大帝給穆斯塔法帕夏傳了一道手喻,詢問馬耳他的戰況。帝國遠征軍開拔已有數月,卻不見捷報;皇帝對此役的成敗極為關注。而基督教的西方世界,也時刻緊盯著這個小島。自從聖埃爾姆要塞陷落的噩耗傳出之後,身處羅馬的教皇便覺得敵軍已經兵臨城下了。他吩咐手下的人:如果西西裏那邊傳來消息,無論在什麽時間都要立刻向他稟報。他心中早已打定了主意:一旦異教徒進攻羅馬,他將誓死與城共存亡。 

在馬耳他島上,雖然守軍大勝一役而獲得了喘息之機,大首領瓦萊特卻絲毫不敢懈怠。他一麵敦促手下加緊修複城防工事、趕製軍火,一麵頻繁地往西西裏送信,向加西亞總督請求援兵。由於敵軍鐵桶般的圍困,信使們必須穿上奧斯曼帝國士兵的服飾偷偷地出城,混過敵軍的防線潛入首府姆迪納,然後再伺機乘坐小船前往西西裏。海峽之中,奧斯曼帝國的戰船日夜巡航,偷渡極其困難。為了傳遞一封書信,大首領瓦萊特常常要同時派遣四五個信使,以確保信件能夠送到加西亞總督的手中。所有的書信均用密碼所寫;這樣即使信件為敵軍所獲,他們也無法破譯其中的信息。如果穆斯林能夠知道這些書信的內容,必定大受鼓舞。在這些信件中,瓦萊特的懇求越來越迫切,語氣也越來越冷:島上的守軍傷亡重大、彈藥已剩無幾、士氣頻臨崩潰。援兵何時能至?隻要一萬兵馬前來便可破敵,為何遲遲不發兵? 

於此同時,隨著馬耳他的消息在歐洲廣傳,許多冒險家和狂熱的宗教信徒從各地陸續來到西西裏,期望能夠加入援軍,和異教徒廝殺。醫護騎士團本身也召集了分散歐洲各處的百餘名騎士,在西西裏等候。眾人的眼睛都聚焦在總督府,希望從那裏傳出發兵的號令。然而,日複一日,總督府一片寂靜。許多人漸漸地失去了耐心;坊間對加西亞總督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 

其實,對加西亞總督的指責是不公平的。問題的症結不在西西裏,而是在馬德裏。作為一個飽經戰陣的宿將,加西亞總督對馬耳他的局勢了如指掌。他早就明確地對菲力普二世陳情:馬耳他戰事,乃是奧斯曼帝國對西班牙海上勢力的挑戰,王國必須迅速作出反應。他頻繁地向朝廷索取人馬錢糧,積極備戰。不僅如此,他還為馬耳他獻出了一個兒子的生命;盡管他此時還不知道兒子殞命的噩耗。但是,國王菲力普二世卻另有考慮。七年前傑壩島的惡夢依然曆曆在目:在那一役中他的水師全軍覆沒。他心裏非常明白:一支強大的海軍勢力是爭霸世界的關鍵;所以戰敗後他傾力重新組建了新的艦隊。但是,他決計不能重蹈傑壩海戰的覆轍;保存海軍實力成為他的第一要務。他給加西亞總督下了死命:絕對不能讓艦隊冒險;沒有他的親喻,不準動用一船一艦。他在給加西亞總督的命令中說:“艦隊的重要性遠高於馬耳他。”所以,在國王的嚴令之下,加西亞總督有權集結部隊,卻無權使用部隊。到了八月初,增援部隊已經在西西裏整裝待發,可是沒有國王的許可,加西亞總督隻能按兵不動。 

與此同時,馬耳他島上的局勢越來越嚴重了。盡管穆斯林軍隊在進攻聖吉利一役中慘敗,穆斯塔法帕夏布置了更加猛烈的攻勢。他對皮亞裏帕夏所轄水軍的不信任日有所增,因此放棄了水陸兩路同時進攻的計劃,而重新采用了攻占聖埃爾姆要塞的老套路:炮火狂轟濫炸、地道挖掘不止、偷襲時刻發動。而且,攻擊行動將針對百固和聖吉利同時開展,讓敵人首尾不能相顧。在他的戎馬生涯中,他在歐洲攻城掠地,對這類攻堅戰的各種戰術得心應手。七月二十二日淩晨,位於高地的十四個炮群開始了對百固和聖吉利兩城進行炮轟;稍後,帝國的其它炮兵陣地也加入了轟擊。這場炮擊毫不停歇地整整持續了五天五夜。由於百固和聖吉利這兩個小城完全處於帝國炮火的覆蓋之下,炮擊摧毀了不少城防工事和許多民居,並且對守軍和平民造成了重大傷亡。然後,帝國軍隊將船桅捆綁在一起製成木橋,用於跨越聖吉利城外的護城壕。守軍數次出擊,終於將木橋燒毀。隨著小股援軍上島的大首領瓦萊特的侄子,在攻擊木橋的行動中陣亡。 

穆斯塔法帕夏並不氣餒。他手下的工兵部隊已經將一條地道挖到聖吉利的城牆下麵,如果在地道的盡頭填滿炸藥引爆,便能夠將城牆炸出一個缺口。可是,幸運之神此刻再次眷顧了馬耳他守軍。帝國工程師在計算地道的長度和深度時略有誤差,工兵們事實上已經將地道挖進了城裏。當一名工兵在地道裏用長矛試探地道的深度時,矛尖刺穿了泥土,在地麵上暴露出來,而被守軍發現了。守軍立刻挖出一個大坑,連通了穆斯林的地道。一支敢死隊帶著短銃、匕首和炸藥衝進地道,將挖洞的穆斯林工兵們趕盡殺絕。然後,他們炸塌位於城外的一段地道,並將通進城內的那一部分用石塊和泥土填滿。隨後,大首領瓦萊特下令在兩城之中沿著城牆挖掘了幾條深壕並埋入大缸,派人日夜監聽;一旦發覺敵方的地道可能逼近,便迅速挖通反製隧道與其相連,並派兵肅敵、摧毀敵人的地道。所以,雖然奧斯曼帝國的工程兵花費了巨大的人力挖掘地道,但是利用地道炸毀城牆的戰術始終沒有成功。 

在雙方的地道戰頻繁交鋒的同時,奧斯曼帝國的炮擊從未停息。百固和聖吉利兩城的城牆,都已多處被擊破,出現了缺口;守軍們隻能在缺口處用土石堆起矮牆,用以阻擋敵軍。穆斯塔法帕夏非常明白:雖然穆斯林的炮火淩厲,戰場狹窄是他麵臨的一大問題。百固城麵對陸地的城牆隻有九百米左右;聖吉利的城牆更短。盡管奧斯曼帝國兵多將廣,但是這個彈丸之地能夠容納的兵力有限;守軍占據於高牆之上,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感。因此,他隻有充分發揮帝國的火力優勢,盡力破壞敵方的防衛工事和殺傷敵軍人員,從而耗盡敵方的人力和資源,然後再予敵以最後的致命一擊。 

而百固城裏,大首領瓦萊特對敵軍的企圖也洞若觀火。他布置屬下,在城頭各處豎起大幅帆布,用以遮掩修複工事的士兵,讓敵軍的槍炮找不到目標。兩城之中,各處均有用巨大的石條製成的掩體,讓士兵和百姓躲避敵軍的炮火。城防的關鍵之處都囤積了大量軍火和酒水,使防衛者隨手可得。百固半島盡頭的聖安吉羅堡原先是醫護騎士團的總部;這座堅固的城堡建於一大塊礁石之上,和半島通過一道吊橋相連。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有人提出:如果敵軍破城而入,我方生存者可退入聖安吉羅堡作最後的固守。大首領瓦萊特斷然拒絕了這一主張。他下令讓一批年老體弱和傷重的騎士帶著騎士團曆代所積的金銀和奇珍異寶撤入聖安吉羅堡,然後將吊橋拉起,切斷了守軍的最後退路。這一行動,明確無疑地對兩城軍民宣布:城破之時,便是以身殉道之日;大家隻能破釜沉舟,和敵人決一死戰。他在城中四處日夜巡查,身後跟著兩名馬弁,一人捧著他的頭盔,另一人扛著他的長矛。城頭之上,他隨時安插著幾名傳令官;敵方一有風吹草動,他便能立刻得到警報。就這樣,在小小的百固和聖吉利兩城,雙方的主帥,兩位沙場老將,鬥智鬥勇,各顯神通。 

八月二日淩晨,奧斯曼帝國的炮擊加劇了。炮彈雨點般地落在百固和聖吉利的城頭上,守軍紛紛鑽進掩體躲避。炮聲連綿不斷;守軍無法回到各自的哨位。這樣過了很久;一名士兵無意之中將頭伸出掩體,卻赫然發現多具雲梯已經搭在城頭。他的大聲呼叫喚起了其他士兵,他們在隆隆的炮聲中衝出掩體,奔向自己的崗位;隻見穆斯林的士兵們幾乎已經要爬上城頭了。原來,帝國的炮兵在通過幾輪炮擊而迫使守軍躲避之後。便換上了空包彈;而帝國的陸戰部隊則在炮聲之中發動了進攻。所幸的是,守軍們及時趕上城頭,經過幾個小時的惡戰,打退了敵人。 

作為雙方交戰的主戰場,百固和聖吉利仿佛是滔天巨浪中的兩隻小舟,深陷在奧斯曼帝國水陸兩軍的重重包圍之中。但是,在帝國大營的背後,有一支遊騎伺機而動,不時地騷擾帝國軍隊。他們的人數不滿一百,以首府姆迪納為基地,在意大利騎士阿納斯塔奇的帶領下頻頻伏擊小股敵軍。阿納斯塔奇是一位精明幹練的指揮官。他隱匿在暗處,日複一日地審視敵軍大營、觀察分析敵人的動向。他指揮屬下生擒落單的敵軍兵將,從他們的口供中了解敵方的意圖和行動。他還在敵營中安插了會說土耳其語的細作,刺探軍情。通過仔細觀察,他發現敵軍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大營正麵的百固和聖吉利城,而大營的背麵則幾乎毫無防衛。到了七月底和八月初,他發現敵營中的活動加劇,部隊調動越來越頻繁;而且,根據細作的情報,敵軍高級將領的會議越來越多。所有的跡象表明:帝國軍隊即將發動一次總攻。這一次,很可能是決定馬耳他生死存亡的最後一戰了。於是,每天淩晨,他率領著這支騎兵小隊,悄悄地潛入敵營背後的一座小山穀,等待著那最後的時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