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居士的博客

隨便寫寫玩玩,歡迎批評指正
正文

浴血馬耳他 - (第七章)海盜來援

(2013-04-01 11:35:34) 下一個

(第七章)海盜來援 

六月二日黎明時分,聖埃爾姆要塞裏傳出了一陣歡呼聲──頂角內堡裏的哨兵看見了東南方向海麵上的風帆。守軍們滿懷欣喜,以為加西亞總督的援軍到了!可是當風帆漸漸駛進,辨明了船艦上的旗號,他們的美夢很快就破滅了,並且被絕望所取代。 

這支由將近五十艘戰艦和大型運兵船隻組成的船隊不是加西亞總督率領的基督教援軍,而是來自北非阿爾及爾的兩萬多穆斯林大軍。它的首領,正是威名赫赫的海盜土固特。在地中海沿岸的基督教世界,他的名字被用來嚇唬夜哭的孩子。而在奧斯曼帝國,他享有“穆斯林出鞘之劍”的美譽。在整個地中海戰區的帝國將領中,沒有人比他更加經驗豐富、足智多謀。 

皮亞裏帕夏聞訊,帶領二十餘艘戰船,掛上全副儀仗,列隊上前迎接土固特。兩支艦隊在海上回合,排列成整齊的作戰隊形,在馬耳他守軍的眼前耀武揚威地航行。當艦隊駛過聖埃爾姆要塞時,靠近要塞的戰艦火炮齊發,對要塞發射了一陣炮擊。可是由於距離太近,角度計算有誤,炮彈從守軍的頭上呼嘯而過,落到奧斯曼軍隊的陣地上,炸死了不少自己人。要塞守軍也開炮還擊,擊傷了一條戰船。 

土固特上島後,立刻在穆斯塔法帕夏和皮亞裏帕夏等一眾奧斯曼將領的陪同下巡察了戰局。聽了兩位帕夏的介紹,他心中大為不快。這位八十高齡的將軍不僅具有無與倫比的海戰經曆,也是一個炮戰和攻堅戰的行家裏手。他深知“擒賊先擒王”的道理,覺得穆斯塔法帕夏所倡議的先取姆迪納城是最佳戰略。可是他不願卷入兩位帕夏之間的爭議矛盾,也不想當眾表現出對皇帝的心腹近臣的不滿或者在他們麵前強出風頭。因此他隻是建議道:兵貴神速,既然帝國軍隊對聖埃爾姆要塞的攻勢已經全麵展開,那就應該集中兵力,盡快拿下要塞。要塞的北麵是馬薩穆塞特港,對麵有一座名叫提奈的小山頭。土固特下令在這個山頭上新建一座炮台,從而可以隔著海港從北麵對要塞進行全方位的炮擊。最後,他對兩位帕夏說:“如今的當務之急,是迅速攻占聖埃爾姆要塞。為此,我軍必須全力以赴,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當晚,奧斯曼的火炮徹夜不停地轟擊聖埃爾姆要塞。同時,帝國工兵挖掘的戰壕離要塞左邊的三角棱堡隻有幾十步了。次日清晨,一小隊奧斯曼工兵爬出戰壕,想要估計一下徹夜炮擊對小堡造成的損害。可是當他們悄悄地靠近城牆時,卻意外地發現牆頭一片寂靜,既無人聲示警,也無槍擊。他們大為驚訝,連忙躡手躡腳地退回戰壕, 向穆斯塔法帕夏稟報。 

穆斯塔法帕夏聞報,火速派出一支禦林軍,帶上鉤索和軟梯,向三角棱堡發動了偷襲。

棱堡裏駐守著四十名士兵,他們在胸牆上留了一個哨兵守望。在夜間的炮擊中哨兵中了流彈而身亡;可是他伏倒在哨位上的樣子使其他士兵誤認為他依然在崗位上監視著敵人,因此便放鬆了警惕。 

就這樣,在守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帝國禦林軍翻過了胸牆,殺上了三角棱堡。麵對突如其來的襲擊,守軍慌了陣腳,有些被敵軍射殺,剩下的轉身向要塞的主堡逃去。混亂之中守軍來不及拉起連接三角棱堡和主要塞之間的吊橋;帝國禦林軍一路追擊,幾乎殺進了要塞。幸虧要塞裏的騎士們奮力反擊,將帝國禦林軍趕回了棱堡。 

要塞裏的騎士和士兵們隨即發動了一場反攻,企圖從敵軍手中奪回棱堡。而奧斯曼軍隊則希望擴大戰果,一鼓作氣拿下聖埃爾姆要塞。於是雙方在要塞和棱堡之間展開了一場近身殊死搏鬥。騎士們雖然勇不可擋,可是穆斯塔法帕夏指揮著奧斯曼的援軍源源不斷地湧進棱堡投入作戰,終於將基督教守軍趕回了主要塞。 

帝國軍隊不容敵軍有任何喘息之機,緊接著運來巨木、豎起雲梯,向要塞發起總攻。他們士氣高漲,決定借此良機,一舉攻破聖埃爾姆要塞。要塞的守軍雖敗不亂,拚死固守,他們的炮火、排槍、矢石和火油傾瀉在帝國軍隊的頭上。戰鬥持續了五個小時;奧斯曼軍隊損傷慘重,始終未能破城。穆斯塔法帕夏無奈,最終下令停止了自殺性的進攻。 

帝國軍隊在要塞前麵丟下了五百多具屍體,均為奧斯曼的精銳部隊。騎士團和守軍方麵有六十餘名士兵和二十名騎士陣亡,另有多人受傷。然而,作為護衛聖埃爾姆要塞之關鍵的三角棱堡,落入了奧斯曼帝國的手中。 

這一天,六月三日,正是要塞的守護之神聖埃爾姆的紀念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