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居士的博客

隨便寫寫玩玩,歡迎批評指正
正文

戴維•莫瑞爾

(2009-08-15 10:50:53) 下一個

看完最後一頁,放下手中的書,忍不住想寫寫這個作者:戴維莫瑞爾(David Morrell)。

 

在當今美國文壇上,象莫瑞爾這樣的還真沒幾個:他既是本本走紅的暢銷小說作家,又是有著博士學位的大學文學教授。然而他和童妮莫理遜之流的學者作家又不同:莫瑞爾的作品幾乎完全遠離文學,大多是充滿了動作和陰謀的驚險小說。從1972年發表第一本小說開始,到現在他已經出了二十五本小說(包括兩部短篇小說集)和五本非小說作品,在美國流行暢銷小說作家中,產量屬於中等。莫瑞爾出生在加拿大,從賓州州立大學獲得美國文學專業的博士學位,在愛荷華大學英語係做了十多年的教授,現在住在新墨西哥州的聖塔菲從事專職寫作。

 

開始讀他的小說的時候,是我在奧爾本尼讀研究生的最後一年。那時我讀英文小說的能力很不如現在;而莫瑞爾寫的東西不僅情節緊湊跌宕,引人入勝,而且文筆簡練,讀起來不太費勁。所以我讀完了第一本又接著讀第二本;兩本讀下來就完全被他迷住了,後來幾乎讀完了他的全部小說作品。

 

我讀的他的第一本小說是出版於1987年的《夜霧聯盟》(The League of Night and Fog)。村裏的老人接二連三地失蹤,兒子和女婿們四處尋訪他們的下落,結果撞進了曆史的迷霧之夜,揭示出納粹和猶太人以及他們的後人的世代恩仇。這本書中的主人公也出現在之前的另外兩本小說裏:《玫瑰幫》(The Brotherhood of Rose)和《寶石兄弟會》(The Fraternity of Stone)。在《玫瑰幫》(1984年出版)裏,兩個孤兒被一位老人收養,結下了兄弟情誼,並被訓練成秘密特工。後來其中的一位身亡,另一位為了報仇而明察暗訪,最後竟發現他們的養父是幕後元凶。在《寶石兄弟會》(1985年出版)裏,主人公為贖前罪而在一個修道院裏隱居了六年,每天和他朝夕相伴的隻有一隻他用麵包屑喂養的小老鼠。可是有一天晚上,小老鼠吃了麵包就嗚呼哀哉了,他這才發現,原來整個修道院都被人下了毒,而且一支暗殺團隊正在搜殺。他僥幸脫逃,重入江湖,與《玫瑰幫》一書中那位幸存的特工邂逅相遇。書中出現的一支神秘勢力,就是後來丹布朗寫在《達芬奇密碼》裏的主業會(Opus Dei)。莫瑞爾的這三本小說被稱為《幫會三部曲》,它們在情節上並不連貫,但是都隱藏著一個養子找尋養父的主題。莫瑞爾幼年曾被送進孤兒院,所以孤兒便成了他後來筆下的素材。

 

《最後的集結號》(Last Reveille)是他早期的一部作品,出版於1977年,以真實的曆史事件為背景。1916年墨西哥江洋大盜龐邱維拉聚眾偷襲了新墨西哥州的哥倫布鎮,美國軍隊以此為口實,由潘興將軍帶領大軍浩浩蕩蕩地殺進墨西哥擒拿盜匪(頗有點殺雞用牛刀的味道!)。這次遠征成了日後美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預演,飛機和機械化部隊首次投入戰鬥。潘興將軍後來成為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乃美國自總統以下的最高軍職;美軍後來在二戰中璀璨的將星,包括馬歇爾、艾森豪威爾和布雷德利,均出自他的麾下。剛剛從西點軍校畢業的巴頓也隨著潘興參加了這次遠征;他對火炮的嫻熟運用獲得了潘興的賞識與信任,於是潘興放手讓他致力於機械化部隊的發展,遂成就了未來一代名將的威名。小說敘述的是一個新兵蛋子跟著一名老騎兵偵察員學習如何在戰爭中生存的故事。最後的集結號預示著以騎兵為主的傳統戰爭方式的結束,然而自華盛頓首創的美國軍隊精神卻新老交接,世代相傳。恐怖小說大師斯蒂芬金稱這本書是莫瑞爾最好的小說。

 

《實證》(Testament1975年)和《圖騰》(The Totem,1979 年)也屬於他早期的作品。前一本書寫一個記者如實報道了一個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組織而全家遭到追殺的故事;後一本書描寫了懷俄明的小鎮警長在月圓之夜麵對恐怖怪獸襲擊。在這兩本書中,好人和壞人的分界線不是十分清晰,一念之差會造成令人遺憾的後果。

 

莫瑞爾的父親是加拿大皇家空軍的一名轟炸機投彈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作家從小就幻想著父親其實沒有死。這一背景被寫進了1982年出版的《血誓》(Blood Oath)。書中描寫一個美國的大學教授去法國的二戰將士墓地祭奠父親的亡靈,卻發現父親的墳墓並不存在;而進一步的跟蹤調查揭露出一個被隱藏了半個世紀的秘密陰謀。書中主人公所表現的那種在沒有父親的成長過程中的痛苦,應該就是作者童年時真實的心情寫照。

 

我研究生畢業後回國探親,在飛機上讀了《第五種職業》(The Fifth Profession)。觀人類社會之初始,最早的職業是獵手,後來有了農夫,然後有兩種從事交易活動的人,是為娼妓和政治家,乃商人之祖。而第五種職業,則為保鏢。在這本1990年出版的書裏,兩位保鏢同道不期相遇,可是在他們的記憶裏,明明看見過對方的慘死。為了弄清真相他們來到日本,發現可怕的敵人竟在他們的大腦裏。書中頗有一點科幻的元素:大腦的神經活動以及人腦和計算機相互對話既是現代科學研究的熱點,也是小說家不朽的話題。

 

近幾年來的另一個熱門話題是環保;在這方麵莫瑞爾是一個先行者。在1991年出版的小說《燃燒的契約》(The Covenant of the Flame)中,造成環境汙染的人在世界各地紛紛被暗殺,記者苔絲和警官威廉無意之中卷入了一場持續了兩千年的秘密戰爭,其結果將決定地球的命運。緊接著他在1993年又出版了小說《化身人》(Assumed Identity),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個以做臥底為職業的軍方秘密特工,幾乎完全忘記了真實的自我。當曾經和他假扮夫妻的另一個特工發出求救信號後,他發現自己的對手是一個億萬身價的工業大亨,為了開發世界上最大的油田而將要毀滅古瑪雅人的遺跡。

 

前麵說過我幾乎讀完了莫瑞爾的全部小說作品,可是有三本書我沒有也不想讀,其中包括他的處女作、也是成名作。這本書後來被搬上了銀幕,結果電影的名頭遠遠地蓋過了小說:那就是舉世聞名的《第一滴血》(First Blood)。沒錯,大名鼎鼎的蘭博,就是莫瑞爾筆下創造的第一個主人公。他後來還續寫了《蘭博之二》和《之三》,想必大多數人也是知其電影而不知小說。這三本書,就不看了吧。

 

而我剛剛讀完、並引起我動手寫下這篇小文章的書,卻不是他的小說,而是於1988年出版的一部紀實作品《螢火:一個父親的愛與失》(Fireflies: A Father’s Tale of Love and Loss)。書中真實地記錄了一個父親所遭受的最大痛苦:失去愛子。莫瑞爾的兒子馬修十五歲時被發現患了癌症,在曆經了半年的殘酷搏鬥後不治身亡。在這本書裏,作者細膩地描繪了這一災難對他身心的打擊和對愛子的追憶,讀來讓人唏噓不已。作為一個從事癌症研究工作的人,我更加感到心痛和惋惜:在馬修生病的早期,他的醫生為他做了各種檢查,卻偏偏漏掉了CT掃描,結果一直找不出真正的病因,耽誤了治療。如果早做CT掃描,及時發現癌症並立刻治療,馬修應該是不會有生命危險的。

 

這一悲劇不僅導致了莫瑞爾辭去了愛荷華大學的教職而舉家遷往新墨西哥州(因為愛荷華有太多令人心碎的記憶),也影響了他的寫作.。他在以後的作品中,頻頻描寫了恐懼和絕望,特別是害怕失去至愛親朋的恐懼和絕望。1994年出版的小說,書名就叫作《絕望的行動》(Desperate Measures)。主人公坐在浴缸裏,口中含著左輪手槍的槍管——他無法忍受痛失愛子的傷心,準備自殺而和兒子相伴於九泉。就在他將要扣動扳機的時候,電話鈴聲響起,他的老板兼好友請他幫最後一個忙:為即將去世的前總統顧問寫一份訃告。訃告還沒有寫好,前總統顧問便被人綁架並隨即被殺了,主人公自己也遭到追殺。絕望之中他突然有了無窮的勇氣:不錯,我是不想活了,可是怎麽個死法得由我自己來決定!所以,這本書不僅寫了絕望,也寫了人心與絕望抗爭的堅強。書中主人公的名字就叫馬修——那正是作家死去的兒子的名字。

 

離開愛荷華、搬到新墨西哥州的聖塔菲以後,莫瑞爾寫了《極度否認》(Extreme Denial1996年出版)。中央情報局的退休特工史蒂夫來到聖塔菲定居,很快就結識了美麗的芳鄰貝絲並墮入愛河。可是有一天貝絲的屋子爆炸了,史蒂夫看見她陪著一名陌生男子逃離了現場——貝絲原來也有一段神秘的過去!她到底是什麽人?她是真的愛著史蒂夫呢,還是隻想利用他?這本書出版後,去聖塔菲旅遊的人數大增,很多人還專程去那裏舉行婚禮。

 

莫瑞爾於1998年出版了《疊影》(Double Image),評論家們對這本書頗有爭議。受希區柯克的經典影片《迷魂記》(Vertigo)的影響,作者在本書中設計了相互重疊的兩套布局。在波黑衝突中,攝影師米奇用鏡頭記下了戰犯伊科維奇的大屠殺罪行,從此被人追殺。在逃亡的過程中,他的親朋好友一一喪命。為了忘卻這段惡夢,米奇從東海岸跑到西海岸,躲進他所崇拜的一位前輩同行曾經住過的一棟房屋。在屋子裏他發現了一間密室,裏麵掛滿了半個多世紀前的照片,照片上全都是一個美得讓人心醉的女子。她是呂貝卡,一位三十年代的好萊塢明星。她的照片為什麽會在這裏?就在他困惑不解的時候,娜塔莎出現了,她完全象是年輕的呂貝卡複活的化身!可是米奇的情人卻警告說,娜塔莎是災星……就象攝影中的雙重曝光,過去和現在疊印在一起。有人認為這種兩套布局的疊印是一處敗筆,破壞了驚險小說的完整性;可是作家本人認為如果沒有新的嚐試,寫作便失去了樂趣。

 

《燃燒的西雅娜》(Burnt Sienna)出版於2000年。海軍陸戰隊員馬龍的夢想是成為一個畫家。退伍之後他的美夢成真:在墨西哥買了地,蓋了房子,潛心作畫,一幅作品在紐約的畫廊裏的售價高達數萬美元。名聲在外,便有一個神秘的富商登門,開出天價請馬龍為他那號稱天下第一美女的妻子西雅娜畫一幅肖像。出於藝術家的清高,馬龍婉言謝絕了。於是麻煩接踵而至:他的地產被政府沒收、房屋被毀、畫廊被賤賣……無奈之下馬龍隻能答應了富商的要求,來到他位於法國黃金海岸的豪宅。在這裏他不僅意識到富商所從事的乃是非法的國際軍火交易,而且還發現了他有過另外三個年輕貌美的妻子,每一位都曾有過一位畫家為她畫了肖像,而肖像完成之際也便是她的死期。可是這時畫家已經被西雅娜的光彩氣質所傾倒而愛上了她,他將怎樣麵對軍火販子?西雅娜是否會重複她三位前任的命運?

 

2002年出版的《失蹤》(Long Lost)是莫瑞爾的首部用第一人稱寫的長篇小說。十二歲的哥哥要去打棒球,九歲的弟弟要做跟屁蟲,哥哥不耐煩地說自個兒一邊玩去,於是弟弟便失蹤不見了。從此哥哥一直被負罪感所折磨。二十五年後的一天,哥哥已經有了嬌妻愛子和一份不錯的事業,失蹤已久的弟弟突然重新出現在他的身邊。可是重逢的喜悅方興,弟弟又失蹤了,而且哥哥的嬌妻愛子也一同不見了。從主人公的孤獨、絕望和恍若與世隔絕的感情折磨中,可以看到作家對失去兒子馬修的那段痛苦經曆的追憶。

 

繼《第五種職業》後,莫瑞爾於2003年出版了第二本以保鏢為題材的小說,書名就直接叫做《保鏢》(The Protector)。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名實姓,沒有人知道他的住址,曾經受過特種部隊訓練的卡文諾,他的職業就是在威脅來臨以前就迅速地、悄然無聲地采用致命手段將它們消滅。他最新的任務是保衛一個聰明絕頂的科學家,這位科學家因為掌握了一項絕密的發明而必須隱姓埋名,從人們的視野裏消失。對於卡文諾來說,這隻是又一項普通的任務而已。可是爆炸性的意外發生了:科學家消失不見,卡文諾的那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團隊盡數被殲,而卡文諾自己將要麵對的,是前所未聞的恐懼和生死之危。為求真實,作家不僅學會了用短刀格鬥,還付出了在訓練中折斷了鎖骨的代價。

 

莫瑞爾近年出的兩本書,2005年的《爬行者》(Creepers)和2007年的《遺宮驚魂》(Scavenger),我都已經買了,可是還沒來得及看(要看的好書真是太多了!)。他最新的小說《為聖誕而來的間諜》(The Spy who came for Christmas)兩個月前剛剛出版;等過完了節,要去找來看看。

  

P.S. 此刻的窗外,正大雪紛飛。每一片雪花,似乎都是一點螢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