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用舞蹈詮釋淳樸的信仰(論文)

(2016-08-06 14:03:00) 下一個

——藏族舞蹈《天境神》的意境和意象

阿宮

死亡,是人類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藏族,這個生存在青藏高原的民族,以其誠摯的宗教信仰和樸素的自然意識,對生命消亡賦予了更多的象征意義和內涵。天葬——這種在青藏高原上普遍實行的,古老的喪葬習俗, 給雪域文化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為世界風俗文化的長廊留下了別具一格的民俗風情。舞蹈《天境神鷹》就是取材於天葬這種獨特的葬俗,這個舞蹈用淳樸而粗獷的舞蹈語匯,詮釋了藏族人民坦然麵對死亡,積極樂觀的生命理念。

一、另辟蹊徑,用舞蹈揭示藏族民俗,對民間文化進行高度凝練和藝術提升。

長期以來,天葬由於不被人們所了解,它常常給人帶來一種恐懼和神秘的色彩。天葬在藏語裏被稱為“施鳥”,漢文著作中又稱作鳥葬、風葬等。清朝的駐藏官員常貶斥天葬為“無倫無理,殘忍為甚”,“此等行事,下同畜類”(《衛藏通誌》)。於是,視藏人的天葬成為奇特、怪異、殘忍、不文明的一種喪葬習俗。(1)鑒於世人對著以葬俗的曲解和誤解,要想深刻理解和欣賞這個舞蹈,我們需要對天葬習俗有一個簡單介紹。

天葬習俗在藏區何時產生?因何產生?學界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但根據文獻記載與天葬儀軌來看,天葬中蘊含了極為濃烈的佛教因素與內容。佛教認為,人死了之後是一種軀殼的消失, 而非靈魂的終結, 是軀體和靈魂的分離, 靈魂是永存的並且有轉世, 所以靈魂就需要超度, 而靈魂的轉世就得看前生所積的善德, 這就是所謂的“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基於這樣的佛教“因果報應”、“六道輪回”的教義, 使天葬的理論依據似乎更加全麵而係統, 也更具吸引力了。(2)由此可以看出藏傳佛教對於天葬習俗的發展和傳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賦予天葬深刻的宗教內涵,規範的喪葬禮儀和豐富的象征意義。

     隨 著舞蹈創作的傳承創新,舞蹈這一依靠形體動作技巧去表現實生活和精神情感的藝術形式,使它具有了獨有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用舞蹈形式展現極具神秘色彩和 文化內涵的民俗文化,是對展示和宣揚民族文化極好的探索和嚐試。《天境神鷹》就是通過舞蹈動作組合、造型、手勢、表情、構圖等表現手段,與音樂巧妙結合, 藝術地向觀眾講述了天葬的文化內涵。

二、舞蹈揭去了天葬神秘的麵紗,呈現了藏族人樸素而唯美的人生觀。

舞蹈《天境神鷹》突破性地將藏族天葬習俗搬上舞台,不是僅有勇氣就能完成的,還需要有巧妙的舞蹈構思和恰當的藝術表現手段。舞蹈的背景是一幅巨大的,意寓眾生六道輪回,象征佛教宇宙觀和世界觀的曼陀羅圖案。在這濃重的佛教氛圍之中,舞蹈拉開了序幕……

天葬的執行者是禿鷲,傳 說禿鷲不管吞食了什麽食物,不會留下一丁點殘渣在地麵。在數千米以上高空,高原強勁的氣流把它排泄的雜物風化得無影無蹤,幹幹淨淨。人們從來沒有看見過禿 鷲的屍體,禿鷲死亡之時,騰空萬裏,拚命往高空飛去,一直朝著太陽飛去,直到太陽和氣流把它的軀體消融殆盡,不留一點痕跡在世間。禿鷲的這一生活習性,暗 合佛家的生死觀。藏族人民將禿鷲視作神鷹,是“空行母”、比丘的化身,是聯係佛國與修行者之間的使者。禿鷲是天葬儀式的執行者,是天葬的主角。天葬儀式就 是:桑煙鋪上五彩路,恭請空行母到天葬台,屍體敬獻諸神,祈禱贖去逝者的罪孽,請諸神把其靈魂帶到天界。

舞蹈表現的情節是:在一個尋常而又不尋常的清晨,天葬台巨石高聳,桑煙嫋嫋升起,一群禿鷲紛至遝來,他們跳躍著健碩的身軀,在高高的山坡上來回徘徊,鷹頭攢動,看似雜亂無章,實 則井然有序地期待某種儀式的開始。桑煙嫋嫋,清風習習,天際一聲霹靂傳來,高亢的音樂似神靈駕祥雲降落人間,似陽光突破雲層直泄大地。神鷹們一改散漫慵懶 的神情,肅然列隊而立。禿鷲的首席酋長、引導人靈魂輪回的“喇霞”之鳥翩翩而落,他比其他禿鷲高大雄壯,鉤鼻猶如彎鐮,神色倨傲而桀驁不馴,悍猛、威武地 開始主持天葬的儀式。在“喇霞”的指揮下,神鷹們開始了對天地神靈的膜拜。一組組剛勁猛烈、大開大合的舞蹈動作,似乎要告訴凡人,他們領悟到了神靈的啟 示,這是天地聯係的震撼,是人神溝通的脈動,激發人們對生死輪回的頓悟。一聲鷹嘯打破肅穆的氛圍,一名扮演逝者的女演員,身裹潔白的氆氌悄然出現在神鷹圍 繞的天葬台上。死亡在藏族人心目中顯得極為平靜安詳,人死後,家人會用各種傳統的儀式引導靈魂,投胎轉世,擔心死者的靈魂滯留家中,成為遊魂。所以,藏族 人死後,親人們更多的是祝福、祈禱,希望靈魂早早踏上輪回之路。

在《天》舞中,編導選取少女形象作為逝者,可謂匠心獨具。少 女較好地代表了亡靈纖弱、輕盈、純潔的形象,也突出了人生死如一,來去赤條條,了無牽掛的輪回觀念。這名“少女”的出現,吸引了所有神鷹的目光,他們團團 圍繞在少女四周,少女被高高擎起。這是葬禮最為神聖的時刻,砰然心動,神鷹首領仔細地審視著亡魂,這是上天對逝者最後的評價,一生的是非因果,善緣罪孽將 毫無保留地暴露在神鷹眼前,呈現在天地之間。這一定是一個善良而潔淨的靈魂,頭鷹極為鄭重地啄食下去,眾鷹隨之。音樂如鷹笛長嘯,悲壯婉轉,沒有一絲哀 怨,一絲牽掛留戀。神鷹首領在對逝者的進行最後的交流,指引他天國的方向,引導他踏上又一個輪回之路。逝者的軀體最終與神鷹融為一體,肉體消失了,靈魂卻 經過了神鷹的淨化,變得更加輕盈飄逸。鷹群再次喚醒的,不再是那個滿是汙穢的皮囊,而是一個清潔純淨,滿懷希望和光明的新靈魂。新生是纖弱而美麗的,她激 發起人們的憐愛護佑之心。在頭鷹的引導下,神鷹護送著新生命安然升天!

天葬儀程完成了,神鷹們讓亡靈拋開了對世俗眷戀飄然化入蒼宇,安靜祥和,不占據大地的一寸土地。舞蹈表現了一個簡樸而坦蕩的儀式,讓觀眾對天葬有了震撼的感受和全新的認識。這時候你還有對天葬的恐懼和疑慮嗎?你還能不為這淒美而聖潔的儀式而讚歎嗎?這就是舞蹈《天境神鷹》所要表現的藝術效果。

三、從舞蹈技術技巧與舞蹈藝術看民族舞的創作

近 年來,民族舞蹈的創作有了很多的創新和突破,看起來民族舞蹈的創作似乎得到了較高的重視,民族舞蹈的創作成果也越來越豐碩。但是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民族 舞蹈的創作越來越追求高難度的技術技巧,甚至融入了雜技的高難度動作。在服飾方麵,也過度誇張,極力去吸引觀眾的眼球。似乎舞蹈就是要獲得觀眾的驚呼和驚 歎,一定要光彩多目,驚豔四座才算是有了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殊不知,如果民族舞蹈的創作如果繼續沿著這個方向發展下去,必將會步入死胡同,將創作者逼入 死角,舞蹈創作的藝術創新將難以實現。

從 《天》舞的創作手法上來看,整個舞蹈幾乎沒有用到多麽複雜的舞蹈技術技巧。在服飾、音樂、道具、舞美等方麵,也沒有刻意去做華麗的修飾和裝扮。編導者的這 些手法,會在一定程度上讓人覺得情節上跳躍過大,細節上不夠細膩的感覺,也缺乏燈光、音效、服飾的映襯和補充。總之,如果嚴格依照現代舞蹈的創作規範來來 要求這個舞蹈,《天》舞中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現代舞蹈創作中對技術技巧的要求,在該舞中幾乎沒有被過多的運用。然而,該舞通過編導的巧妙構 思,通過全體演員的傾力表演,整個舞蹈卻幾乎沒有什麽破綻,故事情節流暢,藝術效果樸實感人,舞蹈的文化內涵卻更好地呈現出來了。

《天》舞因陋就簡式的創作手法,是民族舞蹈創作的極好嚐試和探索,值得我們去品味和借鑒。

四、深厚的民族文化為民族舞蹈創作提供裏不竭的動力和藝術源泉。

民族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和地區人民政治、經濟,環境、語言、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形式。   舞 蹈發展的曆史,就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曆史。舞蹈《天境神鷹》的編導者大膽選用了一個幾乎沒有人涉獵過的題材——藏族的天葬。長期以來,學界對 藏族葬俗的宣傳也過於隱晦,天葬在藏族民間民俗文化中一直處於一種神秘狀態之中,由此導致很多人認為天葬是一種原始、殘忍、恐懼的喪葬習俗。人們對天葬習 俗的關注僅僅停留於對它的獵奇心理,鮮有人去詮釋天葬習俗中文化內涵。《天》舞的創作就是突破性西取材這一民間習俗,通過舞蹈,破除了人們對天葬的誤解和 曲解,努力通過舞蹈,形象地展示了天葬在藏族人心中神聖高潔的地位,展現了高原人民善待生命、崇尚自然,追求美好的文化精神。

藏 族民間文化一直是世界民族文化的奇葩,但對其宣傳和展示的力度和廣度尚有不足。魯迅先生說過:“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在當今世界文化大融合 的今天,民族文化要想保留和傳承下去,不僅需要對其進行全麵深刻地研究,還需要進行廣泛的展示和宣傳。舞蹈創作中多是展示的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藏族文化形 態,而對一些較為晦澀難懂的文化形式缺乏表現。《天》舞創作僅僅是對這一領域的初步嚐試,雖然尚有很多不足,但卻為藏族民間舞蹈的創作打開了又一扇窗戶, 踏勘了一條新路。筆者認為,藏族民間文化必將帶給舞蹈藝術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創作素材

1、邊巴瓊達:《淺析西藏天葬習俗的成因及文化含義》,西藏研究2005年第一期

2、孕藏才旦、格桑本:《天葬藏族喪葬文化》, 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0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