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淺析在苗族麻文化傳統影響下的苗族女性舞蹈特色

(2016-01-01 14:01:21) 下一個

  一、文山州特有的苗族麻文化曆史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是一個以壯族和苗族為主要的居住民族的自治州。文山的苗族支係大致分為:素苗、白苗、花苗、漢苗、歪苗、紅頭苗、青苗、紅苗 八種。據文山州《邱北縣誌》所記,苗族進入文山是從14世紀以後由湖南、貴州、廣西等省遷徙而來。由於他們遷來的時間比較晚, 壩區和河穀區已為其他民族所居,隻得進入山林,住在高山山巔和半山腰,聚族而居。文山地區有句俗語:”苗族住山頭, 壯族住水頭、漢族住街頭”。這句俗語反映了苗族生活的地理環境和生活條件。雖然苗族擅長於利用植物進行紡織, 但由於地理位置, 氣候溫度的不同, 各地的苗族種植的紡織必需品又有所不同。居住在西部川黔滇次東部和中部的苗族,因地勢較為平坦,氣候溫暖, 所以這兩個地方的苗族主要種棉花織棉布,也種麻,但是數量很少。居住在四川南部、貴州西部、雲南東北部地區的苗族則因為地處高山峽穀和石山地帶,土層薄, 海拔較高,氣候較為寒涼,所以主要種植苧麻、大麻,羊毛和野生火草來紡織麻布。但是,雲南省南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的苗族, 由於地處高原山區氣候寒涼,土地貧瘠,他們隻種大麻來紡織麻布。因此麻在文山苗族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於麻紡織活動在苗族生存中的重要性,為了尊重苗族的風俗習慣,照顧苗族群眾的特殊需求,50年代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黨和政府還專門 給苗族社員留了麻塘地。如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在1958年割資本主義尾巴時,保留了這一特殊的政策,規定每戶苗族留0.3畝麻地。由於黨的這一民族平等政 策, 使得苗族的麻文化傳統得以延續,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文山苗族還大量地使用麻進行紡織。由此文山苗族使用麻的曆史比其他地區長, 因此又產生了不同於其他地區的苗族麻文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

  二、文山州苗族女性舞蹈的表現形式及動律特點

  (一)麻文化影響下的表現形式—題材特點

  文山州苗族舞蹈的題材主要來源於三大方麵:

  1.反映人民生產勞動的舞蹈題材,如:紡麻舞;

  2.反映祭祀的舞蹈題材,如:銅鼓舞;

  3.反映人民生活習慣的舞蹈題材,如:蘆笙舞等。而文山苗族女性舞蹈大多數則是以反映人民生產勞動的舞蹈題材為主。

  苗族人民對麻製品的喜歡度及使用率,是其他民族中少有的。在日常生活中, 麻製品廣泛用於生活的方方麵麵:拴牲口、打獵用的的麻繩;盛放糧食的麻布口袋;日常所穿的麻布衣服、裙子等。而這些麻製品都出自於勤勞、富有創造力的苗族 婦女, 苗族婦女隻要雙手一閑下來就會不自覺地搓麻線,紡麻布,直到90年代初期,文山城的大街小巷隨時都還能看到苗族婦女們三三兩兩地坐在街邊、聊著天,走著路 搓麻線的情景。由於文山苗族比其他地區的苗族使用麻的曆史長, 所以它在保留傳統的麻文化的同時又融合了一些現代的審美元素及現代氣息,並潛移默化地影響了苗族婦女對服裝的色彩、花係的審美變化、對舞蹈動作元素的創新 發展等。當地的這一特點在文山的文藝工作者創作出的大量的苗族女性舞蹈中得以充分體現, 如:《紡麻》《花裙舞》《滾新麻》《搓麻》《七彩裙》等舞蹈,都是以苗族婦女紡麻過程到織出漂亮的麻裙這一生產過程為題材線索, 進行加工提煉創作出的舞蹈,它充分體現了文山特有的麻文化,生動形象地反映了當地苗族婦女勤勞善良、樂觀向上、與時俱進的精神麵貌。

  (二)舞蹈的動律特點

  文山苗族女性舞蹈的動律特點有幾個方麵:

  1. 麻裙的影響

一條用純麻做的麻裙是非常沉、垂的,因此苗族婦女穿著它走動時,裙子就會隨身體的移動自然地左右擺動起來。在90年代初期時,苗族婦女穿著純麻做的 花麻裙來趕集, 裙子隨著胯部的左右擺動而向兩邊擺起來,就像掛鍾的鍾擺一樣向兩邊擺蕩, 再加上麻裙發出的嚓嚓聲, 真是文山一道特有的風景線。當時能擁有一條苗族花裙是多少其他民族女孩夢寐以求的事情,可見苗族花裙的魅力所在! 在舞蹈中,隨著大幅度的胯部擺動,麻裙像__一片翻滾的浪花,讓人眼花繚亂,形成了苗族女性舞蹈的一大亮點。所以苗族麻裙的擺蕩這一特點, 是文山苗族女性舞蹈的動律核心及根本。但隨著全球的一體化, 全球性的禁種大麻政策的原因, 現在苗族麻花裙已由其他麵料代替, 使得花裙的垂感和動感大打折扣, 為了保留苗族女性的舞蹈中裙子的擺蕩這一特點,現在的舞蹈中則加強、加大、強調了胯部的左右擺動和左右劃圓的舞蹈動律,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留苗族舞蹈裙 子的擺蕩這一風格特點。

  2.擺裙的動律特點

  文山苗族女性胯部的左右擺動和左右劃圓的動律特點是: 在苗族舞蹈特有的共性特點一順邊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特有的舞蹈動律———擺裙,即交叉式的扭腰擺胯。交叉式是指左胯對右手, 右胯對左手的交叉動律。而交叉式的扭腰擺胯,即:上左腳,左胯帶動左手同時向前頂胯出去, 左手向前時左手手臂以肩關節為軸心做順時針劃前半圓,這時左胯於右手相對,隨後,右手手臂從前向後以肩關節為軸心做逆時針劃後半圓;上右腳,右胯帶動右手 同時放鬆向前, 右手從後向前時右手手臂以肩關節為軸心做逆時針劃前半圓,這時右胯於左手相對,隨後,左手從前向後時左手手臂以肩關節為軸心做順時針劃後半圓,就這樣交替 進行,它不同於其他苗族一順邊的順拐動律。

3.前腳掌為支撐點、重心向上

前腳掌為支撐點、重心向上也是文山苗族女性舞蹈動律的另一個特點。貴州的苗族舞蹈是重心向下,全腳掌進行踩踏的上下動律, 而文山苗族則是身體重心向上、兩腳前腳掌為支撐點的左右動律。在這一舞蹈動律的基礎上胯一直以擺裙動律擺動,兩手手臂在放鬆的狀態下跟隨身體在體側交替劃 圓, 這一基本動律自始至終地貫穿於苗族的整個舞蹈動作中。這一基本動律使得苗族女孩的步伐更加輕盈、靈活,仿佛是在山林中飛舞的蝴蝶。文山苗族在麻文化的影響 下,舞蹈表現的內容及表現形式呈現出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一個擺裙動律,一個前腳掌為支撐點、重心向上是文山苗族女性自己特有的舞蹈動律, 前者不同於貴州苗族一順邊的動律, 而是交叉式的, 後者又不同於貴州苗族舞蹈的重心向下, 全腳掌進行踩踏的上下動律,則是身體重心向上、兩腳前腳掌為支撐點的左右動律。其次在舞蹈風格上文山苗族女性舞蹈和貴州苗族女性舞蹈熱烈、奔放、颯爽英姿 的風格截然不同,它具有輕快、嫵媚、輕盈、婀娜多姿、柔中帶韌性的特點。

  俗話說得好: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氣候及風土人情的不同, 使得苗族各支係之間的舞蹈又都呈現出各自不同的風格和特點,真正地充分體現了苗族文化發展的多樣化和複雜化。也正是這些多樣化形成了苗族民族文化的斑斕萬千和繁榮昌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