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古典舞女性形象的塑造(論文)

(2014-09-16 13:34:45) 下一個


女子獨舞《旦角》
   女子獨舞《庭院深深》  女子獨舞《大唐貴妃》
(原作者:郭瀚繁)摘要:中國古典舞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一直是人們比較關注的話題,其形象的塑造不僅對於藝術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有著重要指導意義,同時 也是對在中國傳統文化大背景之下的傳統女性所表現的不同心境的一種關照。本文以中國古典舞女性形象的源流開篇,在曆史的沉積下分析三部以女性人物形象為主 導的作品,以此來觀察當下對於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狀態,最後是對中國古典舞女性形象塑造的一些淺顯的思考。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女性形象;《旦角》;《庭院深深》;《大唐貴妃》;中國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J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4)01-169-2
創建中國古典舞體係從1954年北京舞蹈學校建立之後就一直在進行著探索,其中有初步的創立,有古典舞劇目的誕生,有《魚美人》等劇目的出現,當然,也有 挫折與迷茫。1984年中國古典舞身韻體係的創立,使得中國古典舞“從中國傳統戲曲舞蹈和武術脫穎而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的舞蹈本體。同時由於加強了 民族特性,使中國古典舞的訓練,納入了民族美學的範疇,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古典舞的麵貌。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重大突破!”①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中國古典舞 創作開始走向了多樣化的發展,這種多樣化不僅體現在創作手法上,同時也體現在對於古典舞題材的選擇上,而在古典舞劇目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個劇目是否 成功的關鍵,於是,中國女性形象這一題材的選擇也成為了一股潮流。而如何選取、表現女性人物形象,以及以此產生的對這一題材的思考都是現今值得我們探求的 部分。
一、中國古典舞女性形象的源流
雖說中國古典舞是當代舞蹈家“為創造與繁榮民族舞蹈藝術,從蘊藏豐富的中國戲曲表演中發掘和整理出大量的舞蹈步伐、身段、武打和筋鬥技巧,參考芭蕾的訓練 方法”(參見《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古典舞蹈”條)而創造出來的具有著中國古典審美典範和西方係統訓練體係的舞蹈形式,但是談到女性形象的曆史 源流則要追溯到夏朝。夏朝時期,“專業舞人——女樂的出現,為舞蹈最終成為一門藝術準備了條件。”②而在隨後的周代、漢代、魏晉南北朝、唐代、宋代等,女 樂歌舞一直都是王公大臣、統治階級於朝會大典、宴享娛樂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這一時期,女性身體的“翹袖折腰”就成為了古代女樂舞蹈的固有風格。
到了明清時期,戲曲舞蹈逐漸代替了古時候單純進行純舞表現的舞蹈形式,轉而向“以歌舞演故事” 的方式轉化,於是,便有了行當的出現。“戲曲表演來自於人體動態表演,是一種變化了的舞蹈表演。舞蹈表演在戲曲藝術中,是其形式表現的主體。”③正是因為 有了行當的劃分,以女性角色為主的旦角就成為了戲曲舞蹈表演中女性角色的表演載體。同時,也正是因為有了行當的限製,在旦角的舞蹈表現中,每個女性角色便 被賦予了很多程式化的舞蹈動作,這些舞蹈動作是否能隨著時代的進步而豐富自身我們暫且不用考慮,但是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確實對戲曲中女性形象 的塑造起到了有意義的作用。
1984年身韻體係的建立過程中,古典舞人也在對各式戲曲身段進行著學習和整理,以符合古典舞發展的需要,其中便有對女性戲曲片段進行學習,包括《霸王別 姬》、《思凡》、《遊園驚夢》、《金山寺》、《昭君出塞》等,這為身韻體係的建立起到了支架的作用。而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中國古典舞的創作也呈現出多元化 的發展,而這時,舞蹈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就不僅局限在戲曲人物當中,而是跳出這個思維模式,以古典舞身韻為基準,把關注點落在體現中國傳統女性的各個方麵上 來,這大大豐富了中國古典舞女性形象的塑造可能。
二、中國古典舞女性形象塑造作品分析
以中國古典女性形象為典型來創作的古典舞作品並不少見,再次僅以其中散步作品作為案例進行分析。

(一)《旦角》: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女子獨舞《旦角》“以獨特的女性視角生動展現了一個‘旦角’處於舞台、生活亮度空間的自我審視過程”。④這部舞蹈作品比較值得稱道的是,它並沒有如題目一 樣展示的是原原本本戲曲行當中旦角的形象,而是“綜合運用了戲曲舞蹈的身段和古典舞的身韻以及高難度的技術技巧,將其完美地融會結合,表現了一位活靈活現 的旦角人物。”⑤舞蹈以一位學習旦角的年少姑娘勤學苦練開篇,再通過各式技巧的展現,表現了花旦、刀馬旦等種種旦角行當的動作形態,最後,當旦角年老時, 她並沒有放棄她所喜歡的事業,即使步履蹣跚,即使雙鬢斑白,也依然用顫抖的雙手完成著旦角的行當動作,真真切切地體現出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之感。
《旦角》這部作品真正有意義的地方在於,其女性形象的塑造並不是單純對於行當本身的塑造,而是透過旦角這一角色之上,審視一個執著於自身事業的女人的一 生。所以,《旦角》的意象性塑造是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麵:它證明了古典舞身韻來源於戲曲,卻在創作上要高於戲曲行當的人物塑造,那便是它在訴說人生,以及對 於藝術的執著追求。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旦角》這部作品以戲曲題材為背景,源於戲曲但卻開始逐漸脫離於戲曲的限製,逐步向著更自由的形象塑造中探求。

(二)《庭院深深》:愁苦哀怨的深閨
如果說《旦角》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還有未能擺脫戲曲束縛之嫌的話,那麽《庭院深深》便是拋開程式化的套路模式,而追尋內心情感溢 於言表的上乘之作。這部作品表現了一位居於深閨中的女子,在重重門窗,亦可看作是重重禮教的束縛之下,對於自身情感裏的那種愁苦和悲淒的審視。在整部作品 中,女子被門窗束縛,被服飾束縛,被道具束縛,束縛、壓抑的環境如同層層的織網,將她牢牢地困住,她隻能在夾縫中,透過腳上細微輕小的動作,以及上身向內 的身體投射來表現她內心的掙紮。緊接著,她回憶起兒時在溪邊玩耍的場景,那種歡快、明亮的氣氛似乎把她的心都帶動起來,她開始跟著奔跑,跳躍,就在快要忘 我的時候,眼前出現的,卻又是那一層層、一道道的門窗,於是,她回到了現實,回到了這個一直囚禁她的鳥籠,回到了隻有一把椅子陪伴的世界。(原作者:郭瀚 繁)《庭院深深》正是透過封建社會製度下女性的生活情狀和內心情思, 來揭示在層層社會製度的約束下女性的壓抑和限製。在整部作品中,最具畫龍點睛的便是椅子這把道具,它不僅表現了女人在現實中的孤獨世界,同時也“成為封建 禮教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對女人身心束縛的隱喻,有多少舊時封建女子在這壓抑與苦寂中消磨了紅顏。”①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舞者在開頭和結尾的舞蹈動作基 本上都是在椅子上完成的,這時,椅子仿佛是封建製度的一把枷鎖,將女子深深的鎖入牢籠之中,女舞者與椅子發生動作關係的時候,其關注點也多在腳上的小動 作,即使有大動作的延展,也會馬上收攏回來。而在回憶兒時的天真與自由時,舞者則脫離開椅子,有一連串大而舒展的動作來表現對於童年美好的回憶。當一些幻 想破滅時,她又回到椅子上,將自己的身與心緊緊地收攏起來。在這裏,椅子對該女性的人物刻畫起到了重要的輔助和映襯的作用。
其實,《庭院深深》所刻畫的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儒教機製作用下的中國傳統女性形象。儒教講求“以禮設教”,其“注重文化教養,以求在道德上超離野蠻狀態,強 調控製情感,保持儀節風度,注重舉止合宜,這樣一種理性化的思想體係是中國文化史漫長演進的結果”。②所以,在儒教的深刻影響下,其女子所反應出來的性狀 就不再是旦角裏的英勇善戰或是現代人的開放豁達,而是內省自身的束縛之態。故此,《庭院深深》可以說是充分的展現了封建禮教下的女子形象。

(三)《大唐貴妃》:馬嵬坡下的霓裳驚鴻
《大唐貴妃》通過古典舞身韻的運用和身段技巧的展現,向人們展示了楊玉環作為大唐貴妃的傳奇一生。編導從楊玉環貴為貴妃一處開始描寫,那時的她,萬人之 上、榮華富貴,等待的,是唐明皇的寵幸,是數不盡的鶯歌燕舞,所以這時,演員的步子是輕快的,舞姿是妖嬈的。相傳楊玉環善作“霓裳羽衣”舞,而該舞的裝飾 十分的華美,所以這時的楊玉環確實風頭正勁,確實當的上“大唐貴妃”的稱號。而隨之,音樂與燈光急轉直下,“安史之亂”的發生,唐明皇為了大局不得不將三 尺白綾賜予自己心愛的女子,這時的她,臉色慘白,目光渙散,等待的,是將士的鐵血丹心,是夫君的決絕背影。她也試圖掙紮、反抗,最後,能做的隻能是順從命 運。
演員用短短的6分鍾,為我們展現了楊貴妃富麗堂皇的開始,和慘烈絕望的結束。曆史上對楊貴妃的評價諸多,認為她是亡國禍水,也認為她是政治的犧牲品。而在 這部作品中,編導並沒有將這種評價放在其中,僅是用第三者旁觀的手法來記述這位大唐貴妃的一生,也正是在這樣平順的手法中,貴妃多彩一生的記述被表露出 來。
這三部作品有著一定的共通之處:首先,都是從塑造女性形象的角度入手,來展現女人的一種生命過程。《旦角》中艱苦學藝、孜孜以求的女性形象;《庭院深深》 中束縛囚禁、渴望自由的女性形象;《大唐貴妃》中富貴榮華、黯然失色的女性形象。這些女性形象不是從微觀的角度去關照,而是從宏觀的方麵描繪在各種大環境 之下女人的一生及其她的心理狀 態。其次,三部作品都是通過道具的演說來輔助情感的推動,《旦角》的手帕運用表現了人物對這一行當的執著與追求;《庭院深深》的椅子映襯著封建禮教對女性 的束縛;《大唐貴妃》的白紗代表著宣判玉環富貴一生終結的白綾。不管是哪一種道具,都使得女性形象的塑造更加的淋漓盡致。
三、關於中國古典舞女性形象塑造的思考
誠然,以上僅隻是我在當今眾多中國古典舞作品中列舉出的個案,但以此我們也可以知道,在古典舞創作的題材選擇中,對中國女性形象的關注確實成為了人們樂衷 於做的事情。雖然古典舞身韻是從戲曲身段中生發出來的,但是不可否認,就中國的傳統文化來看,戲曲僅隻是大文化體係下的一個小的分支,中國傳統文化的多樣 性是值得我們去探索和研究的,同時這也有利於今後我們對古典創作的發展,這使得我們的視角更加開闊,手法更加多元。所以,從這一方麵上看,對於女性形象的 關注,古典舞人正在做,並且需要去將中國古典女性形象來作為一個課題來進行研究。戲曲是我們的始發,但我們不能一直忠於對戲曲的再創作和再模仿,而應該在 繼承了戲曲獨有的身法技巧基礎上,將關注點返回到中國傳統文化上來。
在中國曆史的任何一個大環境之下,所塑造出來的女性形象是不一樣的,比如漢代女子的典雅與古樸,唐代女子以肥為美的審美要求下的奔放,以及宋代人的楚楚弱 質,明清戲曲的程式技巧化,這些大環境的影響以及儒、釋、道宗教的支配下,其女子的性格、動作、神態、語言都會呈現不一樣的狀態,這些都是一種文化的體 現。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跳出戲曲行當的框架來反觀我們的傳統文化,並且將每個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之下所體現的女性形象做一個對比和區別,以此,才能形成對 不同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隻有這樣,以小見大,才能逐漸做到古典舞創作的多元性和文化性!
參考文獻:
[1]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淵.中國古典舞教學體係創建發展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9.
[2]袁禾.中國古典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5.
[3]袁禾.中國舞蹈美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
[4]賈安林主編.中外舞蹈精品賞析[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9.
[5]袁禾主編.大學舞蹈鑒賞[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3.
[6]劉建.宗教與舞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7]唐滿城,金浩.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8]唐滿城.唐滿城舞蹈文集[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
郭瀚繁,女,雲南玉溪人,北京舞蹈學院2011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舞蹈美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