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妙手

把裝修做出文化來,把過程當成人生過,把技術揉為故事講,把讀者看作朋友待。如欲轉載,請先聯係。
個人資料
房崇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房崇:傲博廬裝修筆記之一——客體

(2015-01-13 19:41:55) 下一個
【我用了將近一年時間,寫了一本書稿,近50萬字,記錄我自己的人生,書名是《結廬在人境——兩境人生》。目前正在修改並聯係出版社,暫時不想把全文貼到網上來。現摘錄其中有關修房的一部分,發回家壇。穿插的幾張照片純屬為吸引網絡上的讀者,與正文關係不密切。本篇的照片都是些裝修前的舊貌,新顏要以後才見。】

“傲博廬”這個別號還是基於英文路名的近似音譯,但也能解釋出另一層意思。我不是剛剛在網上開博並贏來讚美和粉絲嗎?我為自己的博客而引以為傲。至於“廬”,就是“結廬在人境”,正好點題。在用遍了“居堂齋館”之後,我把這個“廬”字留到了最後。


至此,我已經擁有過20多座房,至於自己住過的房,這是第九座。九九歸一,這應該是達到極致的一個數字。這是我買得最貴的一座房,是投入了最大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來裝修的一座房,後來證明也是保留最久的一座房。這是我刻下了最深的個人印記的一座房,也是激發了最多靈感、寄托了最多情感的一座房。從宏觀的角度說,在華人的網絡世界裏,這可能也是傳播最廣、受到最多關注的一座房。因為在連續四年的時間裏,我在網上寫作係列博客《房崇修房》,圖文並茂地實時記錄下裝修這個房子的全程。沒想到竟然長達158篇,點擊量達到七八百萬人次。因此,它成為裝修教程的實驗品,成為以舊翻新的樣板房。幾年以後的事實也將證明,它將為我帶來可觀的回報,我幾年的辛苦終有所值。



那麽,它究竟是怎樣一座房子呢?它為什麽會在經濟衰退的背景下,讓我和太太如獲至寶,改變謹慎買房的初衷呢?我要說出來,恐怕會使很多讀者失望。這是一座舊房,時年
38歲;一座平房,沒有樓上空間;而且地處郊外,周圍是溪穀樹林。這種選擇的標準,顯然與中國國內的習慣觀念不同。為了說明我們為什麽選擇它作為大裝修的客體,我必須再做釋疑。


為什麽要買舊房?我知道很多國內新出來的移民就一定要買新房,甚至不能接受一座房子曾經被別人住過的事實。一般來講,喜新厭舊是人的天性,賣新房的也在宣傳新房的好處,比如設計和設備新穎,可以按需求設計等。但是在北美,舊房有新房不可替代的好處——試述其一,是地點更佳,社區成熟,而新房必在偏遠的新開發區,功能不完善,工地灰土大;其二,是舊房占地(lot)更大,而新房的占地總是較小,且越來越小,房產的升值主要在於地皮,而房屋本身總是因折舊而貶值的;其三,買舊房可能撿到便宜,因種種原因,買得可能低於造價,前人的賠錢變為後人的獲利,而買新房所付必然是建商的成本加上利潤,沒人會賠錢賣新房。所以,如果不怕做裝修,買舊房子在經濟上更劃算,且並不一定降低居住的質量。有人專門通過快速地裝修舊房子再賣而盈利,即倒房flipping,其道理就在這裏。



為什麽要買郊區的靠近樹林溪穀的房?從某個角度來說,市中心繁華地交通方便的是好房,但代價是擁擠、嘈雜和空氣汙染。換一個角度,郊區靠近天然綠地的房子,就有幽靜、景美、接近自然、空氣清新的好處。社會越發展,對自然的改造越大,人們對自然就越珍視。所以近年來在北美,能夠背對或靠近樹林溪穀的房子,其價值越來越高,
20年前要加幾千元的,現在必須要加數萬元乃至更多了。由於汽車的普及,相差的一點距離已經不在話下,很多人甚至寧願保持這一段距離,避開公共交通,就是避開了喧鬧和不安全的因素。



為什麽要買平房?當一個社會還沒有充分發展時,高樓大廈是人們的理想。遙想
80年代初,我用海澱區的樓房換阜成門的平房,是可以用一間換兩間的。在已發展了的美國和加拿大,低層低密度的獨立屋要比高層公寓更能顯示成功,所以並不是房子越高就越高檔。獨立屋多數是兩層,一方麵這樣才能在不占地過大的條件下,滿足一家數口的居住空間需要(一般是2-3000平方尺,即2-300平方米);另一方麵,也正好把起居空間(廳室和廚房)與臥室分設於兩層,便於使用。但是近年來,一層的平房也受到追捧,甚至有比二層樓更為搶手之勢。這一是因為本來就建得少,物以稀為貴;二是因為它們一般都占地大,有人拆掉平房建豪宅。第三個原因更重要,就是二戰以後出生的“嬰兒潮”(baby boomer1946年到60年代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進入老齡期,老人的健康下降,不便上下樓梯,孩子已出去變為空巢,需要大房換小,也都需要平房。當人到中年,兒女尚幼時,是體會不出平房的好處的,要到漸入老境時方能體會平房之妙。就像是絢爛歸於平淡,就像是“卻道天涼好個秋”。當然,平房也有大小檔次之別,多數較小,本身麵積較大的,就更為難得。



說罷了一般道理,再來看具體的“這一個”。
在我買過的二十多座房子裏,隻有 15 年前的第一座“掃葉山房”是平房,誰想到踏過了千山萬水又回到原點。其實並非原點,而是螺旋式上升。



首先是這裏地點好,是全市最好的幾個區之一,路是個環形,一共不到 20 家,沒有過路車,所以非常安靜。因為占地大樹木多,有三分之一的房子已經拆蓋為新的百萬以上豪宅,三分之二還是
60-70 年代的老房,整條街正處於變化轉型的過程中。我這房的斜對麵,一座豪宅正在施工;再遠點,另一豪宅剛上市,要價是我這房的兩倍半還多。在這樣的街上買不必拆,隻需改的房子,這就是我要的。



更何況我這房子的占地比那些豪宅更好,背對溪穀樹林。房子本來是一個建築商給自己蓋的,所以設計得非同一般,一層有 2200 平方英尺,除了常見的客廳餐廳廚房臥室皆在一層外,還很少見地有家庭廳也在一層。我看過幾百也許上千不同的房子,但符合這要求的,也就三四座而已。地下室完全在地上,麵積相等,從後麵看是兩層。1972年建的房,除換過屋頂,磚鋪車路外,基本上完全是原始狀態,未經改進裝修。我正願意要這樣的,他要是修得不如意我不是還得拆嗎?那不是要花雙份錢?



在我和太太看來,這樣的房子是難得的好坯子,隻要精心設計改造,精心裝修施工,定能重現光彩。雖說不能與新建豪宅平起平坐,但正好被它們拉抬提升,雖不中,亦不遠矣。這時候用得上一句語錄: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