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納百川

人生苦難多多,堅守樂觀天性
正文

多年的母子成姐弟——兼論母愛

(2009-04-24 00:38:31) 下一個

昨天去兒子的博客逛,發現他對我的評價是:“別人的爸媽我不敢說,至少我媽還是個招人喜歡的家長,不勁兒逼勁的,不沒茬找茬,表麵看起來母愛少了一些,自我了一些,但是她可以教給你人生的哲理,不是靠說。”

看過之後很想總結一下我們的母子關係。他一歲半的時候我得到了公派留學的獎學金,那時他剛剛咿呀學語、路也還走得不很穩。因為機會難得,我考慮再三,還是決定赴德進修。到了德國與德國人說我把這麽小的孩子交給了婆婆和丈夫,隻身一人來德國進修,德國人都不理解,覺得我這樣做太對不起孩子。這裏的婦女生了小孩之後一般要在家呆三年,陪伴孩子的童年,讓他們幸福地成長。

第一次在德國進修的那兩年,通訊技術還沒有現在這般發達,那時既沒有手機、也沒有電郵、 webcam 就更不用提了。想孩子主要靠看家裏郵寄的照片,剛開始還覺得那照片上的是我兒子。但孩子長得快,半年後再收到照片,看著上麵的那個調皮的小男孩,自己真懷疑那是我兒子嗎。

兩年後回到北京,兒子已經快四歲了,但是還沒有去幼兒園,因為奶奶和爸爸認為沒娘的孩子可憐,怕他在那兒受人欺負。我說孩子上學前一定得過過集體生活,就把他送了進去,我估計他當時沒準兒都沒拿我當親媽。記得有一次幼兒園搞活動,孩子們從樓裏背著小椅子出來,表演了節目後回樓時都紛紛把椅子交給了家長。我兒子也把椅子向我舉過來,我告訴他說,這把椅子的大小正好適合他拿,他能從樓上背下來,我相信他也一定能自己背回去,他看我不幫忙,也隻好自己背回去了。另一次我和他爸爸帶他去街心公園玩兒,他喝完了軟包裝飲料就隨手一丟,我馬上告訴他要撿起來,扔進垃圾桶。他爸爸馬上質疑,說那麽多孩子都扔,憑什麽不許他兒子扔。我說因為他們的父母沒有教育他們垃圾該扔在什麽地方,孩子沒有錯,錯在大人。我兒子乖乖地把包裝盒扔進了垃圾桶,而且後來我發現,他還把這個規矩教給他的其他小朋友。真正是:“養不教,父之過”。覺得欠孩子母愛,就想補償。有一次我問他我們倆去動物園好不好,他本已經興高采烈地答應了,並且也開始穿外衣、戴帽子了,這時我婆婆問了一句,你一個人帶他去行嗎?結果我兒子馬上說,還是等我爸爸回來我們一起去吧。我能感覺到,他對我還沒有建立起完全的信任。有一次我們一起翻看影集,他看著我懷孕時的照片問是不是懷他的時候照的。我說當然,現在一家隻許要一個孩子,那要是別人,他就沒有機會來這個世界了。

我的兒子從小愛看書,大概是胎教好(我懷他的時候在某出版社任編輯,他在我肚子裏的時候就跟著我看了 xx 萬字的稿子)。我給他訂了好幾種幼兒雜誌,晚上睡覺前給他念,他記憶力很好,思維也敏捷。有一次雜誌中有一個印刷錯,我指給他看。他問書裏怎麽還會有錯呀?我告訴他說,書都是人編寫的,人是會犯錯而且也很容易犯錯的,除非你什麽都不做。他若有所思地點了點小腦袋,我也不知道他理解我想說的意思了沒有。兩年後,我又第二次出國進修。他上了小學,慢慢學會自己給我寫信了。記得有一次他在信中告訴我,小姨帶他上街,他看見了一套帶插圖的《中藥大辭典》,喜歡,但當時賣 80 多元,小姨告訴他那不是給小學生看的,他想問問我,他能不能得到這套書。我回信告訴他,小姨說得沒錯,這套辭典的讀者對象確實不是小學生,但他如果特別喜歡,覺得那些圖片對他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那就可以買,錢跟爸爸要。他收到我的信歡欣鼓舞,覺得找到了知音。後來他考大學報的就是中醫專業,我們還談起了這段往事,我也覺得自己當年的意見促進了兒子與中醫的緣分。有一次回國探親,帶他去天津看親戚,記得在火車車廂裏(我們坐在雙層車廂的上層)十多歲的他突然問我是從什麽地方把他生出來的。我小聲告訴他,有一道門,等他要出世的時候那道門就開了,我是從那兒把他生出來的。北京有個自然博物館,那裏邊有相關模型,等回北京我帶他去看。回到北京後我馬上安排著帶他去看了那個展覽,他仔細端詳著那個模型,探索著生命的奧秘。我想這些和他後來選擇了醫生的職業都不無關係。

他剛上小學的時候曾來慕尼黑玩兒過一次,那時我剛買了一台電腦,是台灣產的。我教他用電腦把每天遊玩的經曆和感想寫下來,他饒有興趣地照著做了,也不知道這些劄記他還保留著沒有。有一次我們乘地鐵,那天車廂裏比較髒,地上扔著報紙和易拉啤酒罐什麽的,下車後他問我,你總說德國幹淨,你看剛才的車廂多髒啊。我告訴他德國有句諺語:“沒有無例外的規律。”他在德國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德國人高馬大,奧林匹克公園警察巡視時騎的馬比中國的馬要高大許多,就連湖裏的白天鵝都比中國的大一兩號。可是超市裏的洋白菜卻比中國的小好多(他看到的不是一般的洋白菜,而是 抱子甘藍 ( Rosenkohl Brassica oleracea var. gemmifera DC. ,俗稱小洋白菜 ) ,他問我怎麽回事,我腦筋急轉彎,告訴他說這是孫子輩兒的洋白菜,所以個兒小。也不知他是否還記得當年這些事兒。

有一次我回國探親,走時送我去機場的路上他哭了一路,非常傷心。我心裏也很難過,但我努力克製著自己的感情。我安慰自己,雖然從小到大沒能與兒子度過太多的歲月,但他起碼不會有俄狄浦斯情結,以後他與他的生活伴侶不會因我的陰影而過不好日子。也就是說凡事都有弊就有利。

我們家是北京人,過去在家裏他一直與我以“您”相稱,據說這是對長輩最起碼的尊敬。他十八歲生日的那天,我按照西方的習慣正式提議他今後可以與我以“你”相稱,因為他已經成人了。他很高興地接受了我的建議,結果我意外地發現,這個稱呼一改竟然進一步縮短了我們之間的距離。孩子大了,上了大學,又上了研究生。就像汪曾祺先生說過的“多年的父子成兄弟”那樣我們的關係慢慢變成了姐弟關係。我有事願意找他商量,他也確實能幫我出很多高招兒,特別是與電腦有關的問題,他就是我師傅。很多時候,三娘已經不再教子,而是反過來子教三娘了。我很注意與他交流,因為我自己的父母就與我思想上的交流不多,他們好像一沒時間(忙著搞革命,把我教給姥姥帶),二沒意識(不知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需要家長的指點)。我想我從自己父母身上沒有得到的東西,我一定不能讓兒子有同樣的遺憾。我每周都給他打一兩次電話,聊一個小時左右。此外還通電郵,我回北京或他來德國時我們更是無話不談,他交女朋友需要注意的事情,包括性。我們之間沒有禁忌,一切都可以談。

所以看了他在博客中對我的評價,我還想就母愛發表一點看法。母愛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其根源卻是與獸同源的,所謂“虎毒不食子”或“舐犢之情”。記得有一次一位朋友也譴責我對兒子缺乏“母愛”,那麽多年不守在兒子的身邊。我回答說,把小雞護在翅膀下,那是連母雞都能做到的。有多少父母一直與他們的孩子廝守在一起,孩子想什麽他們卻並不知道,在孩子成長和創業的時候他們所能給予的忠告和幫助也是十分有限的。我希望自己能一直求索奮進,既做兒子的母親,也當他的朋友,讓他的人生因為有了我而多一份欣喜。我要告訴兒子的是,在你的人生中,你還會認識很多女子,她們會成為你的女友,但她們之中沒有一個人會像母親那麽無私地愛你,這才是母愛的真正含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無限接觸 回複 悄悄話 不敢苟同樓主的觀點,母親與孩子做朋友沒錯,孩子成長過程所缺失的母愛是在短時間的接觸和隻言片語中看不出來的,如果說孩子把母親當作朋友,絕大多情況下是和母親生疏,孩子和朋友無話不談、可以談性,那與母愛不是一回事。如此觀點不過是找點心理平衡。
micher 回複 悄悄話 請恕我直言,表麵上是理性,其實你是一個很自私的人(母親)。
巴黎細雨 回複 悄悄話 納納,好文章啊! 很有共鳴,很有同感,為你高興!
等著,我續你一篇啊!你講話,咱們都屬於那種明白的媽,才有這種令人羨慕的母子關係.
笑納百川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大家的關注!
sighsighsigh 回複 悄悄話 更像個老師,而不是媽媽。
cat3 回複 悄悄話 well said!!!
東方樂鼠 回複 悄悄話 理性思維的母親,難得!你是目前中國絕大多數母親的典範。理智、大愛。不像有些母親,拿孩子當“祖宗”養,溺愛!謝謝作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