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人的素質

(2008-12-29 11:08:56) 下一個

其實,我是很想寫卻又不知道該怎樣寫這種文章的。
胸腔裏裝滿了中國人的自豪,血管裏流淌著地道的中國情節,嘴巴裏嘮叨著字正腔圓的國語……我無法釋懷。
還有,最致命的就是——褲襠裏緊掖著亞洲人雖說精悍但畢竟短小的羞於示人的那玩意,起初我偏執地認為是它外泄了很多真氣,更讓亞洲人平白喪失了很多霸氣。
地道的中國人想跳出三界外,看清楚自己,很難。
就象毛澤東、江澤民等等中國的偉大人物,他們的傳記,為什麽大多力邀不沾邊的外人“捉刀”,此時似乎有所感悟。
感歎之餘,想起老人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的教誨,急忙撇家舍業,開始了“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遊曆:從東南亞到歐洲,從美州到澳洲……
此間,又恐走馬觀花式的自欺欺人,索性又在新加坡和瑞士研修 MBA ,極盡察言觀色與剖析反思之能事,照舊未果。
我雖波瀾不驚心如水,怎奈皈依無門難成仙。
我始終沒能搞明白,中國人和外國人的素質到底有何差別?好壞優劣、高低貴賤,何以分,又何以分得清楚?
3 年未曾謀麵的筆友,難得慷慨一回,把他大呼“沒勁”的一摞書轉贈在下。讀畢,有感而發。
彈丸一樣的台灣,卻不乏有些思想的憤世嫉俗之人。
80 年代,台灣就出了個自說自話的柏揚,靠一本《醜陋的中國人》粉墨登場。據說柏揚先生由此掀起了中國人自我大批判的浪潮,此書也被傳頌得一塌糊塗。
閑話少說,摘錄部分章節,且看我們中國人的醜陋精華。
“我們的醜陋,來自我們不知道自己醜陋。強烈批判中國人的“髒、亂、吵”、“窩裏鬥”、“不能團結”、“死不認錯”等,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濾過性疾病使我們的子子孫孫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
“我所以敢指出中國人的缺點,正因為我是中國人。長期以來,你們所看到的,多是虛驕的中國人。而現在,二十世紀七 0 年後,有檢討能力和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一代中國人誕生,我們需要各位的幫助。”
“不知道哪個家夥,大概是被稱為周公的姬旦先生吧,竟發明了宦官這門學問。男人雖是男人,生殖器卻是割掉了的,該一類朋友,有男人的用場,而沒有男人的危險,真是絕大的貢獻。故當皇帝的一直樂此不疲。嗚呼,“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我最大的心願是:願中國最早成為禮義之邦。這話聽起來有點刺耳,一位朋友吹胡子曰:“依你的意思,中國現在是冒牌的禮義之邦啦。”柏楊先生曰:“我可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中國現在還沒有資格當冒牌的禮義之邦,而簡直是原始的蠻荒之邦。”
那時侯,中國大陸還見不到這本傳說中的“天書”。在台灣有親戚的僑民或者路過香港的中國人,可以買到這本“說自家兄弟有病的書”。
中國人還沒從懵懂中醒過來呢,台灣另一位名叫李敖的鬥士又接踵而至,這次不是說理,而是真正的謾罵了。
李敖罵陳水扁:“有五種情況是很相似的:一 . 沐猴而冠 二 . 小人得誌 三 . 窮人乍富 四 . 叫花子吃死蟹 五 . 陳水扁當“總統”…”
李敖罵李登輝:“死刑犯過一小時算一小時,通緝犯過一天算一天,票據犯過一個月算一個月,大渾蛋李登輝過一年算一年…”
李敖罵呂秀蓮:“我們不會正眼看呂秀蓮,因為她太老;我們不會斜眼看呂秀蓮,因為她太醜;我們隻會傻眼看呂秀蓮,因為她,竟當了這鬼地方的‘副總統’……”
李敖罵連戰、宋楚瑜和民進黨:“看連戰撒謊,要看他眼睛眨不眨;看宋楚瑜撒謊,要看他手捏不捏;看陳水扁撒謊,要看他口開不開——他一開口就是謊話。民進黨員像爬樹的猴子,爬的越高,我們看到的屁股越多…”
李敖說蔣介石:“對不起大陸對得起台灣…”
李敖評楊振寧:“楊振寧的就是個單純的老少配的事件,如果用我李敖刻薄一點的說,開一個玩笑,就是我們這位楊博士啊,楊振寧先生,我們所佩服的,我覺得他犯了一個毛病,就是老是吃窩邊草…”
李敖批魯迅:“魯迅是一個被過分捧出來的人物,像滾雪球一樣…從山上滾下來的時候,變成一個大雪球…”
諸如三毛、瓊瑤、金庸、餘光中,包括上麵說過的柏揚等人,無一幸免!或指桑罵槐,或狗血噴頭,較之自說自話的柏揚,李敖主動開罵,且一發不可收拾。
就在大陸人還在竊喜豁免的時候,沒想到李敖的長女李文卻從美國來到北京,安營紮寨,一部《我和李敖一起罵》,拉開了她的“批判 + 投訴”的帷幕。
李文 , 李敖和台大校花王尚勤的私生女, 2003 年由美國移居北京。自述成長經曆:出生在美國的時候老爸坐牢, 14 歲遭繼父性騷擾 ,17 歲結婚 ,18 歲離婚,之後用李敖資助的錢完成學士、碩士、博士學業。
千萬別小瞧了李文,短短隨後一年多,李文因對物業不滿先後搬了四次家,期間投訴 100 餘起,投訴內容主要是無法忍受鄰居玩具擋道、噪音太大、雞鳴狗叫和內衣外晾、草地種菜等行為,並因“幹擾自己正常生活”屢屢投訴於物業,又因物業無法達到其要求而頻頻搬家……
其個性與其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李文特別開列了中國人的二十餘條“醜陋”之處,從口臭到超車等等她認為不文明的舉止和行為均在投訴之列,被媒體連篇累牘地大肆轉載宣泄,一時間中國大地赫然驚現“投訴女皇”、“女鬥士”……
凡此種種,一是誠意拳拳地告誡自己的同胞中國人是劣等的,低下的,是隻有批判的價值而不能尊重的孬種,。二是大聲號召全世界的白色人種、黑色人種或者雖說是黃皮膚亞洲種卻種錯在歐洲、美洲的人們,鄙視中國人,抨擊中國人,號召更多的唾沫星子亂飛的潑婦組織起來罵街,主題就是:中國人你為什麽那麽下賤?
不知道為什麽,每每讀到這樣的消息,我總是想到中國 5 、 60 時年代,一個普通的五口之家生活。
張家有兩子一女,大兒子名喚“大傻”,大兒子深得父母真傳,生性仁厚,寬宏大量,就是什麽事都好商量,不會輕易傷和氣的那種人。
二兒子取名“狗剩”,自幼嬌生慣養,飛揚跋扈,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姥姥不親舅舅不愛扶不上牆的爛泥巴,誰見誰頭疼。
張氏夫婦本來沒打算要第三個孩子,又不知道怎樣避孕,等到發現肚子大了已經晚了,反正是多子多福吧,不差這一個了,就這樣又造出了老三。沒想到這個老三很能鬧,比狗剩還添亂。好好的一個家,整天被老三弄得雞犬不寧,善良的張氏夫婦雖則不快也隻能認命,遂給老三取名“添堵”。
大傻自知是老大,對父母的囑托言聽計從,事事讓著老二和老三,好吃的好玩的寧可自己不吃不玩,也要先給狗剩和添堵。老二和老三,當然對送上門的“關照”喜笑顏開,大家相安無事,倒也太下太平。
雖則大傻與世無爭,但天性使然吧,狗剩和添堵卻很快就爆發了戰爭。
狗剩和添堵當時還小,每次大傻讓出來的吃的玩的兩人都能心平氣和地隨意分配,反正是嗟來之食啊,誰多吃一口少吃一口多玩一會少玩一會都不是特別在意。孩子畢竟小,還沒有到斤斤計較的地步。
不久,兩位親兄妹的矛盾就來了。
高高大大的狗剩超前發育,忍不住就想多吃多占。可是,蠻橫的添堵也不是省油的燈。狗剩罵“操你娘”,添堵就反擊“我娘就是你娘,有本事你去操!”。狗剩抬手要打,添堵立馬把臉送上去“有本事你就打死我,打不死你就不是人養的。”好罵的狗剩經常被氣的一楞一楞的,卻又無計可施,整天琢磨對付添堵的法子。
就這樣一來二去的,兩個人誰也沒占上風,隻好坐下來商量“和平解決”。
狗剩說:“大傻就那麽點本錢,再怎麽折騰就這樣了,我們想辦法找更多的“大傻”來增加收入嘛。”
添堵說:“這是不錯的主意,可是到哪裏找那麽多大傻啊。”
狗剩早已胸有成竹:“我們先拿父母開刀,我罵他們,你不光跟著罵,還要拿出證據來證明我罵的對,別人就會支持咱。”
添堵還是有些猶豫和擔心:“萬一父母不吃這套怎麽辦?”
“反正又沒什麽本錢,萬一要是贏了,我們就發財了。整天有吃不完的肉,喝不完的酒,你不動心啊!”
狗剩和添堵又經過幾番密謀後,決定背水一戰!
這天一大早,狗剩和添堵吃完大傻奉送的早茶後,抹抹嘴邊流下的油,團團圍住準備下地幹活的父母。
狗剩開始時還是以理服人的:“老爹老娘啊,您看我長得這麽快,光吃些不見油水的饅頭餅子,我怎麽活?我也想跟城裏人一樣,吃肉喝酒,將來才會有出息。”
張氏夫婦滿臉愛憐:“兒啊,真苦了你了。咱家窮,就這個條件,能吃飽就不錯了。咱們加把勁,好好幹活,肉和酒都會有的,啊!”
一旁的添堵說話了:“家裏窮為什麽生我?生出來了就得負責任!你看看家裏吧,吃的喝的什麽也沒有,城裏人不光吃得好,穿得也好,憑什麽我就得受罪。”
大傻趕忙出來解圍:“弟弟妹妹啊,咱家現在條件確實不行,但是餓不著也凍不著,你們就別在難為爸爸媽媽了。好日子不都是自己爭取來的嗎?”
“都是父母,都是人,為什麽偏就我們要吃苦,我們就受罪。你算什麽東西,你見識過城裏人嗎?什麽也不懂就瞎摻和,就是你這樣的人才把老爹老娘給慣壞了。”在添堵眼裏,大傻就是傻,根本不拿正眼瞧他。
狗剩和添堵的嗓門越來越高,愛麵子的爹娘怕周圍人笑話,趕忙把兩人拉到屋子裏,從牆旮旯裏,拿出家裏準備過年的魚肉,兩兄妹眉開眼笑地分享第一次戰鬥成果的時候,老爹老娘一聲不響地幹活去了。
首戰告捷的兄妹興奮極了,於是變本加厲地折磨日趨年邁的雙親,直到最後一點骨髓。
這件事傳到了城裏人耳朵去了:“都什麽年代了,還不舍得吃不舍得穿,這樣的父母太過分了。”城裏人大表同情,堅決支持兩凶妹的生存權利。其實,城裏人哪裏知道鄉下人的貧窮和苦衷。
後來,這事越鬧越大,竟然吸引了很多城裏人到老張家考察。
考察的結果是:老張家肮髒、混亂,基本條件太差,所以才造成老張家的“窩裏鬥”、“不團結”,所以,兩兄妹很值得大大得同情。
有好心人把兄妹倆接到城裏去,也算是城裏人雪中送炭的義舉吧。
善於投機鑽營的兄妹倆雖說名聲不好,還是有點門道。
狗剩追上了在城裏大排擋刷盤子的服務員,自己說兩人明年就大婚了。添堵更絕,幹脆把自己賣給了一個大自己 30 多歲的瘸腿糟老頭子,還拿到了臨時戶口,這讓狗剩羨慕不已。
第二年,狗剩十拿九穩的服務員媳婦跟人跑了,沒有技術沒有口碑的狗剩還是衣食無著,走投無路的狗剩便想到了自己的親妹子添堵。
而此時的添堵也好不那兒去,本想傍上瘸腿糟老頭子衣食不用發愁,沒想到老頭子太不經傍,一年就得病死了。老頭子的房子是租的,也沒有什麽遺產留給添堵,添堵這下可真添了堵。
走投無路的兄妹倆唏噓感慨了一番,城裏混不下去了,還得回鄉下老家。
然後,有兩種版本的結局。
第一種版本:雖說兄妹倆是因為混不下去才回的鄉下,但在鄉下人眼裏他們可不得了,他們是見過大世麵的人,風光得很。他們的每一句話對鄉下人來說都是金口玉言,哪怕是詛咒或謾罵的話,在鄉下人聽來也很受用。理由很簡單,鄉下人自己認為自己就該罵,不罵怎麽明白世界這麽不公平,不罵怎麽知道自己還有差距呢。
於是,狗剩在鄉親們的歡呼聲中成立了“狗剩谘詢公司”,專門給鄉下人提供從鄉下到城裏,再從城裏回到鄉下的谘詢,讓不安心在鄉下混的鄉下人更不安心,讓到了城裏的鄉下人更混不下去,也算是溝通城裏和鄉下的民間大使吧。
據說,村裏還相當重視“狗剩大使”,還把狗剩作為一麵旗幟樹了起來,險些被村民們選為書記呢。
而添堵也毫不含糊,她自知鄉下人老實好欺負,就靠著以前對付自己父母的經驗,開辦了“添堵咒罵工作室”,上至夫妻離異親人大反目,下至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添堵開罵,勢如破竹,罵到“病”除。
該工作室在鄉下享有極高的聲譽,號稱“添堵第一”。
第二種版本:灰溜溜的兄妹倆回到鄉下,夾著尾巴低聲下氣了好長一段時間,後來還是犯了病,又開始上演罵爹罵娘的鬧劇。
寬容的父母和大傻,還是象往常一樣,默默無語地勞作,勤勤懇懇地幹活。在他們眼裏,兄妹倆依然還是沒能長大的孩子,他們可以原諒兄妹倆的一切!
那位說了,你羅嗦了那麽多,怎麽也沒和“中國人的素質”貼邊啊,是不是跑題了?
我回答道:中國可能就是鄉下,中國人就是張氏父母!
這就是中國人的素質!
這就是我們博大的中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gl6868 回複 悄悄話 文章讀起來很過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