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外國的中國家庭大都希望孩子受到雙語教育。第一個關心的問題就是先教孩子哪一種語言? 另外會擔心兩種語言會不會打架,結果一樣也學不好。現代社會國際化已是不爭的事實。中國本土的家庭也注意到幼年學習外語的長處。幼兒期耳朵的靈敏度高,可以辨別細微的元音差別,說外語可以不帶口音。我認識一個家庭的小孩,外祖父母是法國人,祖父和祖母是意大利人。這個五歲的小孩不僅會流暢的法語意語英語,從來不會混淆,還可以當翻譯。當然那三種語言都是拚音文字,有其共性。而學拚音文字最大的困難在於學會拚寫。尤其是英語,發音不規則。幫助孩子順利學會閱讀至關重要。不必擔心英語會與漢語拚音混淆。本文主要介紹英文的幼兒圖書和閱讀經驗,希望對有興趣的父母有所幫助。
我從小在鄉下長大,大自然是我最好的課堂。又恰逢文革期間。那年頭老書都是毒草,新書又幾乎沒有,基本上沒有課外書可讀。自從有了兒子邁邁,就開始和他一起讀兒童文學。在美國生活的二十年讓我們產生了與父輩不同的觀念上的變化,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盡管我們孝敬父母,負擔了父母晚年的生活費用,卻不寄希望於“養兒防老”。孩子是我們生命旅途中的夥伴。陪伴他們成長的二十年是我們最可寶貴的時光。能夠與孩子一起讀我小時候沒有機會讀到的可愛的童話,在他是練習張開想象的翅膀;在我是享受童話的美好,孩子的美好,並且彌補童年的缺憾,重溫童年的純淨。這的確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人之初,性本善”,邁邁的啟蒙教育還是挺符合我最初的育兒理想的,直到不知不覺中離經叛道,成了太空怪物。那是後話,暫且不提,且說學齡前時期。
邁邁一歲半到兩歲最喜歡的書是Margaret Wise Brown所寫,Clement Hurd所畫的兩本書:一本是“Goodnight Moon”(晚安,月亮)。文字簡單、流暢、押韻,有催眠曲般安寧靜美的意境。構圖完美到了極致,令人不能想象再更改一物。色彩也明亮到了極致。尤其是紅綠藍黃等醒目的嬰兒色,鮮明溫暖舒適,讓人無法再更動一色。最有趣的是每頁都有一隻小白鼠,在不同的地方淘氣。邁邁每翻一頁,都會用小手點著小白鼠,象解出了一個謎一樣高興。這本小書的文字因為押韻,有一種音樂的韻律和流動的節奏,我覺得很難翻譯成其他文字。他們倆合作的另一本書是“Runaway Bunny” (小兔逃家)。一隻小兔跟媽媽耍賴皮要逃出家門。正是淘氣兒童受懲罰後的心理,或者幹脆就是跟媽媽撒嬌。開頭很簡單,卻蘊含了無限的想象空間。說:“一次有一隻小兔想逃跑,它對媽媽說:‘我要逃跑。’媽媽說:‘你要是逃跑,我會來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後麵便是兔寶寶充滿想象力的出逃方式和媽媽更勝一籌的追捕方法。以簡單重疊的句式,幽默和諧的構圖,表達了濃濃的母愛之情,營造了溫馨恬謐的意境。尤其是結尾,大樹下的兔子窩裏麵,橙紅色的溫暖,堆放了很多的胡蘿卜和生菜。外麵則是取之不盡的大菜地。那份富足、溫暖、安寧的感覺會讓聽故事的小孩非常滿足。
中文書“拔蘿卜”也是邁邁喜歡的,尤其愛那疊句的好玩兒。老爺爺喊:“老婆婆,老婆婆,快來幫忙拔蘿卜!” 老婆婆喊:“小姑娘,小姑娘,快來幫忙拔蘿卜!”這樣一個一個疊下去,後麵小花狗,小花貓,小老鼠全抱在一起拔蘿卜。最後摔了一串屁股墩兒。這會給愛淘氣的幼兒身臨其境的感覺以及幽默感的滿足。
“豬八戒吃西瓜”除了八戒的笨拙好笑,還教小孩子不可以貪心,也不可以撒謊。
蘇聯童話“七色花”是我小時候就聽過的。記得當時舅舅給哥哥買了很多小人書,還有一套木頭積木。哥哥心愛得緊,保護得象新的一樣。後來傳給比他小四歲的姐姐。姐姐更細心,小人書都加了封皮。“七色花”便是其中的一本。當傳到比姐姐小六歲的我時,還都象新的一樣。但是在我手裏全丟失了或者搞壞了。哥哥姐姐埋怨我的時候,我真想有一朵七色花。常想我一定不浪費每一朵花瓣。我會先要回所有丟失的小人書,再要回所有丟失的積木。剩下的五瓣再要布娃娃,要蠟筆什麽的。不能要糖果餅幹一類的,雖然那時候糖果餅幹都是很希奇的東西,但是吃掉了就沒有了。“七色花”沒有得到,就把目光投到我家的一個四抽桌上,希望發現一個秘密的抽屜,我丟失了的寶貝會全在裏麵。我家的四抽桌四個抽屜對著開。其它的兩麵也中間鑲板,象抽屜一樣。我費了很大的力氣,想打開那些神秘的抽屜,找到丟失的寶貝。兒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都是需要鼓勵和引導的,不能為了怕闖禍或為了大人省心而簡單粗暴地製止。人長大了自然會有惰性,如果沒有保持住一顆好奇心,就會缺少創造的火花,缺乏探索的勇氣。那樣長大的孩子會一生平庸,對什麽都不感興趣。
邁邁兩歲到三歲間百看不厭的書是英國女作家 Beatrix Potter 1903年出版的“The Tale of Peter Rabbit”(小兔彼得的故事) 和“The Tale of Benjamin Bunny”(小兔本傑明的故事)。這套小書是她自寫自畫的,當時不為出版商看好。但一經出版就大獲成功,曆經百年興旺。真算得上經受住時間考驗的經典之作。我每天陪邁邁看 Peter 和 Benjamin,一直想找出此書為何百年來令全世界的小讀者代代喜愛的原因。其實作者本人的經曆很令人迷惑。她家境富裕,卻一直到了近五十歲才結婚。她從年輕時侯開始用自創的密碼寫日記,一直到了中年。
她中年以後購置了一些田產,在婚後擱筆,完全變成了農民,以放羊種田為生。據說婚姻幸福。我很好奇想知道既然她並不反對婚姻,或有同性戀傾向,且家境富有,受過很好的教育。不象簡奧斯汀小說裏那些家境貧寒而又心氣很高追求愛情的女孩子們,她為什麽沒有早點結婚?她用密碼寫日記是為了怕誰?她的生活與簡奧斯汀本人差不多的神秘引人好奇,我想她們一定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坎坷和辛酸,而且她倆的作品也同樣曆經百年的時間考驗,仍然為全世界的讀者所喜愛。孩子們喜歡 Peter 和 Benjamin 的原因我想是因為小孩子都是好奇淘氣的。他們害怕因為淘氣而失去父母的愛,又因為天性好奇會不可抑止地探求周圍的秘密,為此會不斷試探父母耐心的極限。試想哪個小孩沒有因為貪吃而肚子疼過?哪個小孩沒有經曆過闖禍險些被抓住又僥幸逃脫的刺激?象 Peter 闖了大禍又丟了衣服和鞋子,看見媽媽怕受責罰,心裏撲通撲通地象要跳出來。而焦急萬分的媽媽卻隻是把他摟進了懷裏。當然還必須有懲罰,隻好空著肚子上床去了。愛與罰都是不可缺少的。要小孩子既能保持天性裏的活潑好動,又能夠有節製地約束自己,以免受到傷害,更重要的是保有母愛和寬容,這才使孩子們感到安全和滿足。我想這是為什麽這些故事受到幾代兒童歡迎的原因。有意思的是Peter隻有媽媽,Benjamin隻有爸爸,對於二十一世紀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們,這另有一番意義和安慰。
我想女孩子會喜歡“Mrs.Tittlemouse”的整潔的小房子。記得我小時候經常幻想在我家的大後院子裏挖個長長的地道,裏麵有一間一間的小房子。除了有Mrs.Tittlemouse一樣豐盛的廚房和儲藏室,盛滿了好吃的東西,還有跟小朋友玩的遊戲室和玩具室。地道要矮矮的,有隱蔽的進出口,隻有小朋友才能進去。這樣就不會有遊戲當中被大人叫走的遺憾,可以愛玩多久就玩多久。遊戲當中被家長叫走一個小朋友是最最沒勁最煞風景的事情。
邁邁三、四歲時最喜歡的是 E. H. Minarik 所寫,Maurice Sendak 所畫的“Little Bear” (小熊) 係列書。故事幾乎全是對話,琅琅上口的短句子,又有趣,又有禮貌。邁邁三歲時捧著“Little Bear”在醫生辦公室煞有介事地大聲朗誦,令護士大為驚奇。其實他那時候還不會閱讀,隻是憑記憶在倒背如流。
邁邁三、四歲時才剛開始學拚字。英文的詞語全靠二十六個字母,學拚字是學讀寫的第一步。他可以讀的書是Dr.Suess 的作品,象 “Cat in the Hat”,“ Green Eggs and Ham”,“Oh the Thinks You can Think”,“There is a Wocket in My Pocket”,“The First of Octember” 等等。Dr. Suess 的書很怪,他造了很多不存在的英文字,卻因為押韻又好笑,而為孩子們喜愛。這些書是教發音的好教材。那些自造字的好笑讓孩子們覺得拚字是一種遊戲,拚錯了也好玩。這樣就衝淡了對拚字的恐懼。他們有了書的武器,可以對抗父母要求拚對字的壓力。Dr.Suess 畫得大多是怪怪的東西,線不必直,房子不必符合重力規則。動物也說不上是什麽動物,但表情一律傳神。這給那些手肌還沒有發育到能畫直線的孩子們多麽大的自由!就象給那些小小的心靈開啟了新的窗戶,給想象力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幻想力的鴿子騰飛的時候,是不能讓現實的籠子來約束的。原來字是可以這樣拚的,畫兒是可以這樣畫的,天空可以是金黃色的,樹木可以是玫瑰紅的。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套書教會了邁邁怎麽拚字發音。
Dr.Suess的書沒有任何是非道德人文教育,可能讓那些急切想灌輸給孩子是非觀念又丟失了童心的父母忽略過去。在此我想奉勸一句,即使你不欣賞Dr.Suess 幽默風趣的一麵,他至少可以教會孩子發音學。
兒童圖書當然圖畫也很重要。以圖畫見長的書我覺得值得推薦的有Michael Rosen 所寫,John Clementson所畫的幾本書,象 “How Giraffe Got Such a Long Neck”(長頸鹿的脖子怎麽長長的)。John Clementson喜歡采用剪紙拚貼構圖。故事本身是非洲的民間傳說,所以構圖色彩強烈,讓人看了那太陽,就象能感覺到非洲的那種熾熱。太陽的熱力烤得萬物焦渴,滋滋冒油。
邁邁喜歡的另一本書是現居德國的保加利亞藝術家Ivan Gantschev 的“Moon Lake”(月亮湖)。原著是德語。我們所看的是英譯本。也許是翻譯的差異,文字一般,但水彩畫得非常優美,其暈染的效果和寫意的風格大有中國水墨畫的風采。尤其是貼了錫箔的月亮和石頭,閃閃發光,栩栩如生。對於現代已經看不到純粹的自然之夜的兒童們,那閃閃發光的銀月亮會引發他們無窮的想象和對自然之謎的好奇。
Marcus Pfister 的水彩也非常出色。尤其是他的“Hopper Finds Spring”,“Hang On, Hopper”,“Hopper's Easter Surprise"”係列。他很擅長水彩畫的水洗底色技巧(washing)。他畫中的自然,充滿了活力和詩意,摘取了自然中最美最新鮮的瞬間。象是從一個特殊的濾光鏡裏,看到的是來自自然之中又超出自然之上的詩化的純美的世界。
畫廣告出身的兒童畫家 Eric Carle 的作品係列也很有特色。他擅長用揉紙或布料做拚貼畫,樸拙簡潔。
另外迪斯尼係列圖書沿襲卡通片的畫法自成體係。
邁邁五、六歲的時候開始喜歡故事書,有插圖也好,僅有故事也行。這個年齡段的特點是語言可以在腦中轉化成形象,而不必直觀地依賴圖像。這是腦發育的一大裏程碑。邁邁在四歲的時候喜歡一本“Thomas the Tank Engine (火車頭湯姆斯)” 的圖畫書。這樣在四歲半時得到了寶貴的聖誕禮物:木頭玩具火車係列,包括特別的桌子、軌道和木頭火車。火車頭的收藏經過了好幾年。整套玩具大約花了八百美元。但為此邁邁在五歲讀完了英國 Wilbert V. Awdry教父 的二十六本“Thomas the Tank Engine”全集。所有故事都相互關聯,都是發生在神奇的Sodor Island上的。通過這些故事,作者建立了一個小小的世界,火車頭都會說話,有各自的脾氣和性格。有趣的是邁邁對天真善良的Thomas並不是太感冒,反而對壞脾氣的 Gordon 情有獨鍾。這套書從1945年第一本出版到1972年出全,也是幾代人心愛的圖書。在如今這個飛機、計算機快速發展的科技新時代,還能讓火車引起男孩子的好奇並保有吸引力,是了不起的成就。
邁邁六歲上小學的時候,已經擁有一小書架二百多本書了。以上說到的我認為是每個幼兒期孩子都該讀到並且值得擁有的最優秀的圖書。當然這些都隻是邁邁所心愛,遠不是完全的書目。其他的優秀兒童圖書象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Winnie The Pooh 係列,也都是曆經考驗的精品。我卻無法使它們成為邁邁最愛的圖書。孩子們和家長一樣有各自的趣味。隻要有了愛讀書的習慣,有了讀書的能力,就擁有了一份了不起的取之不盡的人生財富。
回顧邁邁的學齡前教育,我自己還是挺滿意的。我送到一年級老師手裏的是一個快樂健康聰明可愛的孩子。中文說得很流利,會背誦幾十首唐詩,英文會讀寫。現在邁邁已是個九歲半的四年級學生了。他已經有了判別能力和自我意識。媽媽已經不是他完美無缺頂天立地的“世界”了。這三年多發生了什麽變化呢?這就不象幼年時期輸入元素比較單一好控製,說起來頭緒便亂一些,不那麽好理了,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