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轉基因生物和食品安全(轉貼)

(2010-05-11 18:29:54) 下一個

轉基因生物和食品安全
薛達元 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一、轉基因生物與食品

  轉基因生物在聯合國公約《生物安全議定書》上,各個國家全部都接受的一個概念,稱做改性活生物體” 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 ,簡稱 LMOs ,或者叫遺傳飾變生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LMOs GMOs 就是指憑借現代生物技術獲得的遺傳材料新異組合的活生物體。實際上就是將外源 DNA 導入生物體基因組,引起了遺傳改變,改變了遺傳組成的生物,就是轉基因生物。 這裏強調活生物體,活體就是能夠遺傳或者複製遺傳材料的生物實體。比如說種子就是一個活體。現代生物技術主要是講試管核酸技術, DNA 重組或者核酸導入細胞或細胞器,或者是超分類學科的細胞融合,這就是現代生物技術。

  轉基因食品是轉基因生物的產品或者加工品,它可以是活體的,也可以是非活體的。比如說轉基因動植物直接產品,轉基因的油菜籽,轉基因的番茄,還有一些 大豆油、大豆,包括豆腐。這些轉基因食品主要來源於植物性的轉基因生物。目前市場上的轉基因動物還不多,幾乎沒有商業化的生產,主要是轉基因的植物。轉基 因植物從 1996 年開始大麵積的推廣。

  目前全世界轉基因的生物的種植,主要集中在四個國家。其中美國與阿根廷兩個國家占了 90% ,還有加拿大與中國。這四個國家加在一起占了 99% 。在作物方麵主要集中在四種作物。其中大豆與玉米占了 80% ,加上棉花、油菜加在一起達到 99% 。當然,商業化生產已經有幾十種轉基因的植物,比較大的有小麥、水稻,轉基因的魚等,這些都還有待於環境釋放,還沒有正式的批準,但是作為轉基因的作物品 種,都是已經成功了的。

  從轉的基因來講,具有三個特性。一個是耐除草劑的基因。耐除草劑的基因占了 77% ,主要是用於大豆 -- Roundup Ready ,中文叫農達。農達實際上就是一種除草劑,草甘膦。轉了這種基因以後,使用草甘膦除草劑的時候,所有其它雜草都死,就大豆不死。因此可以省功。此外,抗蟲 的基因占 15% ,主要是抗蟲玉米,抗蟲棉花。比如中國種的抗蟲棉,可以抗棉鈴蟲,把一種抗蟲的基因轉到棉花裏麵,棉花就能夠表達毒性的蛋白質,蟲子吃了以後可以致死。另 外還有一種雙價的,所謂雙價就是既耐除草劑又抗蟲的,大約占 8%

  所有這些轉基因作物的來源,主要來源於美國的孟山都公司,還有先正達公司,阿凡迪斯公司,這三家公司比較大。其中孟山都公司提供了 91% 的轉基因植物的品種。美國也是一個最大的轉基因生物釋放、生產的國家,它每年要批準 1000 多個商業化申請。

  從 80 年代末期以後,國際社會對這方麵比較關注。 1992 年在巴西的裏約熱內盧開的聯合國高峰會議,通過了一個叫做《 21 世紀議程》,提出了要重視發展中國家,對環境無害化生物技術的應用。因為發展中國家沒有能力來處理轉基因的技術。包括一些轉基因生物的引進,引進以後,萬 一發生了環境災害,它沒有能力來處理。所以發展中國家特別關注。因此, 1992 年在高峰會議上通過了一個公約,這個公約就叫《生物多樣性公約》。在《生物多樣性公約》裏麵的第 8 條、第 19 條都提到,要各個國家製定能夠管製、管理和控製生物技術改變、可能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持續利用以及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的活生物體在釋放當中產生的風險, 公約裏麵特別強調了要製定一項議定書。目前這個《議定書》有 103 個國家簽署了,有 46 個國家已經批準加入,等到 50 個國家批準的時候,這個《議定書》就要生效。中國也在批準手續進行當中。《議定書》的焦點就是關於要控製越境轉移,轉基因生物出口到另外一個國家,需要進 口的國家同意,才能夠進口。另外,對進口的轉基因生物要進行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還要進行標識,還要提供資料,將這方麵涉及的所有的有關資料都要提供給進 口的國家。還包括責任與賠償,發生環境災害或者對人體健康產生危險以後要有個說法,國家之間要有一個協議,如何進行賠償。

  二、轉基因生物及食品的安全

  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轉基因食品安全評估的標準,比如美國或 OECD 經合組織國家,在 1993 年就提出一個原則,這個原則就是實質等同性原則。就是說看這個轉基因生物是不是安全,要看它與傳統的非轉基因產品的區別及比較。如果食品的成分大體上跟傳 統的食品基本相同,就認為是安全的。但是很多專家對這個原則發生質疑,認為不僅僅要對主要的營養成分來評估,而且需要對所有的常量的和微量的營養元素、抗 營養元素、植物內毒素、次級代謝物以及致敏原等基本濃度都要進行分析之後,才能夠說是安全還是不安全。實質等同原則還是值得懷疑的。

  在過去的幾年當中,許多專家做過很多的研究,研究轉基因生物到底安全還是不安全?大家認為轉基因生物有風險。風險的來源。一是毒素,基因破壞了或者其 不穩定性可能會帶來新的毒素,引起急性的或慢性的中毒。二是,外來基因產生新的蛋白質可能會引起人類的過敏反應。三是,轉基因產品的營養成分變化了,可能 使人類的營養結構失衡。四是,轉基因生物目前還不能夠確定它的安全。主要原因,一個是資料不全,或者未知因素比較多。有些生物技術公司認為要保護知識產 權,商業秘密,提供的資料不全,因此評價本身就不全。再一個是方法問題,目前探尋轉基因食品的過敏性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受限製。還有檢測手段限製 以及短期性,現在僅僅才有幾年的時間,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風險問題,需要一個長時間的測定,不是幾年就能決定的。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因素。

  在過去這幾年當中,是不是已經發生了不安全的事件?下麵介紹幾個事件。這幾個事件雖然發生了,但是也不一定就是肯定不安全,因為還有很多人提出質疑。

  一個是巴西豆過敏事件,這個事實是沒有質疑的。 1996 年,把一種巴西豆的基因轉入到大豆裏麵,導致部分人過敏反應,後來這個計劃就放棄了,不再做下去了。 1998 年英國進行轉基因的土豆實驗,用轉基因的馬鈴薯連續喂大鼠之後,大鼠的器官生長異常,體重減輕,免疫係統遭到破壞。這在當時轟動全球,但是到 1999 年的時候,也有不同意見,說有些方法以及統計方麵是有問題的。對此提出了質疑。 2002 年英國進行了轉基因食品 DNA 的人體殘留試驗。有 7 名做過切除大腸組織手術的誌願者,吃了用轉基因大豆做的漢堡包之後,在他們的小腸腸道細菌裏麵檢測到了轉入的基因 DNA 殘留。由於在轉基因的時候,是用抗生素做標記的。所以認為如果吃了含有這種標記基因的食物,可能使腸道細菌或者是口腔細菌產生對抗生素的一種抗性。對此也 提出疑問。

  還有幾件食品的汙染事件。較著名有美國的星聯玉米, Star link 玉米事件。這種玉米是 1998 年美國環保局批準商業化生產,當時批準是用作動物性飼料,不是用於人食用,因為它對人體有過敏,可能產生皮疹、腹瀉。但是在 2000 年,在市場上 30 多種玉米食品當中發現了這種玉米的成分,所以美國政府下令把所有的這種轉基因玉米收回。另外,還有一個是美國的藥用轉基因玉米汙染大豆的事件。一家公司它 開發了一種給病人吃的藥物玉米,而不是給普通的消費者吃的,是治病用的,也許對某種病,艾滋病或者什麽病把這種轉基因玉米當做一種藥吃的。結果在上一年種 了這種藥物玉米的土地上沒有根除。第二年接著種了大豆,在收獲大豆的時候,把轉基因的藥物玉米也收在了一起,整個大豆就都被汙染了。於是美國政府下令把倉 庫裏麵混裝有藥用玉米的所有的大豆都銷毀,總計有約 100 萬蒲式耳。這個事件說明汙染是很容易產生,盡管某些轉基因的生物說的很明確,不是用於人的,或者說是用於動物的,用於藥用的。但是它很容易汙染,很容易造 成食品的不安全,存在隱患。

  除了對食品的汙染還有對環境的影響。例如 1999 年美國的斑蝶事件。轉基因的抗蟲玉米的花粉撒在了馬利筋雜草上麵,而北美斑蝶要吃這種雜草,結果吃了這種葉子斑蝶,就毒死了幼蟲。斑蝶蝴蝶是北美一種珍稀 瀕危動物,所以在當時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比較重要的,是 2001 年發現的一種墨西哥玉米基因汙染的問題。還有《自然》 2001 年曾經發表文章,關於墨西哥玉米遭到轉基因玉米汙染的事件。墨西哥本身不種植轉基因的玉米,而且有法規規定不允許種植,但是它進口美國的轉基因玉米用做飼 料。結果可能是有些農民拿轉基因玉米去種,種完之後就汙染了當地的玉米。墨西哥是玉米的原產地。如果玉米原產地的遺傳多樣性受到汙染,本地的玉米遺傳結構 受到破壞,產生的汙染問題是很嚴重的。這件事對中國也有很大的啟示。中國現在進口轉基因大豆,而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地,很有可能轉基因的大豆會對中國當地原 產的大豆,發生遺傳汙染。因此,現在國家對轉基因的大豆控製還是比較嚴格,不允許種植。

  但是剛才說的這些事件,都受到一些從事生物技術的專家的質疑,這也是正常的。從事生物技術研究的人曆經千辛萬苦,開發了品種,取得了成果,雖然發生了 一些問題,但是他們不太喜歡別人來說三道四。不過他們自己也提出了很多的疑問,當然這些疑問本身都是有根據的疑問。我個人認為有個結論,就是由於現有的科 學研究和知識的限製以及時間的限製,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是否有危害?一時還難以斷定,還需要充分的科學依據和長時間的實踐檢驗,需要由時間來檢驗。現在 匆匆地來說有害或無害,恐怕為時過早。有些美國人講,我們已經吃五六年了,而美國人沒有被毒死的,沒有一個人被毒死。有些歐洲人就講,轉基因的東西不能 吃,有風險。其實兩方麵都比較極端。所以,我們要有個比較清醒的頭腦,就是說它還沒有完全有定論。那麽在沒有定論之前,全世界需要形成一個共識,這個共識 就是在充分科學依據之前,應該采取預防的原則,就是要充分地評估、預防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對環境還有對人體健康帶來的潛在的風險。

  而對消費者來說,應該就給予消費者的食品知情權、選擇權。現在沒有定論,政府也不能說叫你吃或者叫你不吃,要讓消費者自己去選擇,你應該知道你正在吃 什麽,你自己可以選擇你願意不願意冒這個風險,應該讓消費者來決定。

  三、轉基因食品風險的預防

  麵對轉基因食品的不確定的風險,采取預防原則,很多國家都采取了標識,就是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歐盟 15 國采取了強製性的標識製度,轉基因成分的含量超過 0.9% 必須要標識,並且歐盟製定的法規還有一個叫做 traceability ,就是可跟蹤性。轉基因產品在貨架上的食品上麵標簽要講清楚,從哪來的,轉的什麽基因,基因的供體、受體、載體麽,都要講清楚。從開始,哪來的,都有個係 列,可以跟蹤、追蹤。很多國家,像挪威、瑞士等國家控製得比較嚴。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也要實施標簽。南韓是亞洲國家,從 2001 3 月份開始標簽,但是它的要求比較鬆,要求轉基因的成分超過 3% 實行標簽,如果不標簽的話,查出來可以罰 1000 萬韓元,或者是坐 3 年牢。日本也有標簽製度,日本要求是 5% ,比較鬆,是全世界最鬆的一個標簽。

  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持有什麽態度?日本 2002 年做了個調查,調查結果, 80% 的日本人對現在的標識不滿,認為 5% 的標簽太寬鬆,應該要嚴格一點。德國有 70% 的農民不願意種植轉基因食品,種了以後賣不掉,歐洲人不喜歡吃轉基因的東西,所以不種。廣州中山大學,在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的資助下,對廣州消費者進行 過調查, 87% 的消費者要求有知情權, 80% 人要求標識,表達了一種聲音。但是有很多人,約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什麽叫轉基因食品,說明公眾對轉基因方麵知識比較少。

  還有一個雀巢的事件。雀巢公司的產品被媒體爆光,報告檢測出來的雀巢產品裏麵含有轉基因的成分。數據是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委托國際上比較權威的生物技術 公司檢測的。根據檢測結果,媒體批評雀巢公司采取了雙重標準,因為雀巢公司在歐洲承諾,所有的食品不含轉基因成分。而在中國的食品當中檢測出來含有轉基因 的成分,結果引起在互聯網上的討論,大家的批評。據說有 5000 多人跟進網上討論。說明公眾還是比較關心轉基因食品的。

  在中國,中國在國際上的生物技術、轉基因方麵水平不低,除了美國、日本、德國,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以外,中國在發展中國家可能首屈一指,而且在某些方 麵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中國總共有 50 多種植物,包括糧食作物,在做轉基因的開發研究,在動物方麵也有,魚的轉基因也在做。從 1997 年到 2001 年底,農業部一共受理了轉基因生物的申請有 587 項,申請進行環境釋放、商業化生產。最後批準環境釋放的有 415 項,雖然環境釋放可以種,但是隻允許很小麵積種,而且要有隔離措施。批準商業化生產的有 46 項,商業化生產沒有隔離措施,可以隨便種,主要是 6 種。一種是棉花。就是抗蟲,轉 Bt 基因的抗蟲棉;還有番茄,抗黃瓜花葉病毒的番茄,還有一種晚熟的番茄;也是抗黃瓜花葉病毒矮牽牛的甜椒;還有一些獸用的飼料添加劑,還有微生物的農用產 品。

  現在我們中國的市場上,真正國產的轉基因番茄也就是在湖北或者在廣東可能有少量種植,據說不超過 1 萬畝。甜椒可能也就限製在遼寧範圍,有一點,因為可能還沒有通過種子審定,因此商業化生產十分有限。最主要的轉基因產品是棉花,棉花不是吃的,不是食品, 但是棉花的種子可以榨油。我們做過調查,河北省很多農民是用棉花籽榨油吃的,也是食品,因此他們食用轉基因的棉花油。

  轉基因的棉花種的麵積比較大。從 1996 年開始種,到 2001 年,棉花種植麵積的 30% 以上都是轉基因的,轉基因棉花當中,有 70% 是美國孟山都公司提供的種子。還有 30% 是我們中國的研究所,中國農科院棉花所,還有很多省裏的農科院培育出來的轉基因的棉花品種, 30% 這個量還是相當大。所以中國成為世界四大種植轉基因生物的國家之一,主要是轉基因棉花的分量比較大。

  中國市場上沒有多少轉基因的食品,我們自己生產的沒有什麽,但是不是大家沒吃。實際上我們每天基本上跟轉基因的食品不離開的。主要原因是我們進口了轉 基因的食品,進口轉基因的大豆比較多。轉基因的大豆榨油製成了油,製成了豆製品,因此我們逃不掉的,是要吃的。比如 2001 年進口的 1394 萬噸大豆當中,美國有 572 萬噸,阿根廷有 502 萬噸,這兩個國家是主要的。美國當年 63% 是轉基因的大豆,阿根廷 90% 以上是轉基因的,所以這些進口大豆,實際上大部分都是轉基因的。 2002 年,中國國務院的條例發布以後, 2002 年比 2001 就有一些變化。我們進口巴西的大豆增加了 23.7% ,巴西基本上是非轉基因的,進口美國的大豆減少了 19% ,進口阿根廷的大豆減少了 44.7% ,在總體上減少了進口 18.7%

  為什麽中國還進口轉基因大豆?中國現在加入了 WTO ,國際經濟全球化,哪兒的東西便宜,哪兒的東西比哪兒的東西要好,他就買哪的。我們東北大豆在市場上,美國大豆也在市場上。過去我們東北大豆當時的價格比 美國大豆要高 20% ,但是我們大豆的含油量不如美國大豆,美國大豆含油量達到 21% ,我們隻有 18% ,所以榨油商要用美國的大豆,出油率高。但是,這個情況現在有些變化。農業部這兩年推廣高油大豆,我們的含油量也達到 21% 了。而且我們自己的大豆是非轉基因大豆,現在日本人、南韓人都要吃非轉基因大豆。我們的大豆叫有機大豆,或者非轉基因大豆,現在我們大豆的出口增加了。大 連的大豆期貨交易所,原來專門交易的是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現在交易是的中國非轉基因大豆。

  四、中國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麵做的工作

  中國很早就關注於轉基因生物的安全問題,跟世界上還是比較同步的。

1993 12 月份,國家科委就發布了一個叫《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提出了轉基因的申報、審批、安全控製。 1996 7 月份,農業部又發布了一個叫《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也是要登記,要審查。 1999 年,國家環保總局發布了《中國國家生物安全框架》,提出了我們國家在生物安全方麵的政策體係、法規框架,風險評估、風險管理技術準則,國家能力建設;還成 立了有關的機構,有七、八個部門參加,還發布了一個框架文件。我是製訂這個框架文件的一個專家組的組長。特別重要的是 2001 5 23 日國務院,以 304 號令公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在這個條例裏麵,把農業轉基因生物進行了定義,規定了對研究、試驗的要求,要取得的安全證書。生產、加工,要 取得生產許可證。經營,要取得經營許可證。要求在中國境內銷售列入目錄的農業轉基因生物要有明顯的標誌,要標識。對進口與出口也規定了,所有出口到中國來 的轉基因的生物以及加工的原料,都需要中國頒發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如果不符合要求,要退貨或者銷毀處理。 2002 3 20 日農業部又發布了三個配套的管理辦法。 2002 4 8 日,衛生部也發布了一個叫做《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從 2002 7 1 號實施,也是對所有的轉基因食品要求標識。但是在總體上,實施還是不太有力。比如農業部就發布了兩次臨時措施,把轉基因生物的進口管理辦法推遲實施。實際 上結果就是說美國的公司在這段時間還是可以向中國出口,隻是要通過一個臨時措施。所以按照現在發布的推遲的日期,實際上要到 2003 9 月份才真正對進口的轉基因食品或者產品進行生物安全的證書製度。

  但是要看到雖然國家總體上沒有真正 100% 的實施,有些省實際上已經開始動作。比如說前段時間北京,北京市政府規定要執法大檢查,就是對國務院的條例,還有農業部的幾個配套管理辦法實施情況進行檢 查,要對各個公司的食品,看有沒有標簽,特別是對國外的公司。因為國外的公司它都清楚,有沒有轉基因的成分他是知道的。而我們國內的公司不是很清楚,因為 我們的源頭沒標簽,就是說美國進口的大豆從進來的時候就沒標簽,所以後麵也沒辦法標簽。但是趨勢,政府好像很有決心的,另外國際上的《生物安全議定書》一 旦實施了以後,也要有強製性標簽。所以標簽的前景是看好的。

  我們在使用轉基因產品的時候,要考慮它的優缺點的,我們現在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方麵沒有非常肯定的回答,未知的東西還比較多。剛才提到的很多未知因素 不能解決,科學上沒有解決,很多科學家正在致力於研究這些東西,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這個時間要多長,本身沒有個確定的因素,但是有一個參考的時間。 2002 年底,在意大利羅馬參加聯合國《生物安全議定書》關於損害與賠償這個條款談判的時候,很多國家提出,轉基因食品出口到另外的國家,一旦發生損害,環境危 害,多少年可以既往不咎。比如今年出口的轉基因大豆到中國,多少年以後發現的危害可以既往不咎?很多國家提了一個界限, 30 年。如果超過 30 年可既往不咎。但是我說,不應該有 30 年這個界限。應該什麽時候發現,什麽時候都可以追究, 30 年時間太短。當初 60 年代 50 年代用六六六, DDT 這些農藥,不知道多長時間才發現了它有殘毒。

  總結:

  我本人覺得,對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有一些憂慮,但是也不是說堅決反對轉基因的食品,隻是覺得這裏麵還有潛在的風險。比如說對環境、對生物多 樣性潛在影響。剛才說到對大豆遺傳資源、對遺傳多樣性的影響。一旦我們進口轉基因大豆,一旦有農民拿去種了,或者是發生基因漂移,基因汙染,把我們原產大 豆的遺傳基因,遺傳結構破壞了,那我們的損失非常之大,因為我們大豆的遺傳資源,這是我們幾千年農民累積的一個財富,也是全世界的財富,現在很多國外的育 種都用中國野生大豆的一些遺傳材料。

  第二對人體健康潛在威脅。剛才說了,因為它是一個基因,是一個外來的基因,它就要表達外來異源蛋白。這種蛋白有可能是對人體有過敏,或者是有毒性的。 現在比如說對 Bt 這個基因,所謂蘇雲金芽孢杆菌,大家比較熟悉,有幾十年了,對人體沒有害處,可以作為目的基因來轉。實際上這些基並沒有真正完成進行風險評估,用了以後, 這種基因它可能產生毒性,目前還說不清。這種毒性可能是長期的。比如說 DDT 、六六六農藥,是在幾十年以後才發現它有殘留,對人體有影響。而當初都覺得好,認為是人類一個非常大的發明、創造。但現在覺得它對環境有汙染。很多的影響 是潛在的。

  還有轉基因的產品貿易對國家、農民、消費者利益這方麵影響,我們也能體驗得到。就轉基因大豆來說,轉基因大豆進口到中國,對東北的豆農他的利益就產生 了影響,我們東北豆農生產的大豆價格一下子從 1.5 元降到 0.7 0.8 元一斤,農民的收入減少了一半以上,使有的農民負債累累。所以轉基因生物的進口,可能對國家的社會經濟造成影響,這也是我憂慮的方麵之一。鑒於這些憂慮有 些方麵,還有要考慮的要求,比如生物安全國家立法,剛才提到的國際上的《聯合國生物安全議定書》,不久就要生效。

  另外,保證公眾食品知情權和選擇權,這一點尤其重要。公眾應該有權知道他吃的是什麽,而且要在有選擇的情況之下。比如貨架上麵應該要有有機大豆,有機 食品、有標明的轉基因食品。公眾有權選擇吃有機食品,還是吃轉基因食品。另外,要加強科學基礎研究。現在不是說科學上沒有確定性,不知道它將來有沒有危 害,不能肯定,而是因為科學上還有很多未知的因素,這方麵要加強研究。再一個公眾也缺少對轉基因食品的知識、安全意識,需要做一些科普方麵的工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