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回來挖個小坑:關於回國看房子的一些小感慨

(2009-06-24 10:01:07) 下一個
這次回國,時間不長(兩周,頭一周還被父母關了禁閉美其名曰隔離觀察),跑的地方到不少(三個省市)。回去就是覺得,變化真是太大了,有讓人高興的地方,也有讓人憂心的地方。

我老家在農村,這次回去,發現很多田地都已經荒廢了。這裏開始變成了一個開發區,好多田地,一部分被政府征用,一部分被開發商買去,還有一部分,被當地人自己蓋了房子。現在那兒甚至還有個說法,叫地裏不種糧,不種菜,要種就種房子。

那兒環境破壞的非常糟糕。地下水資源全部汙染,垃圾堆遍地都是(主要都是塑料垃圾),散發著異味。當周圍環境變差了以後,村裏條件稍微好點的人就在靠近馬路的田地裏蓋了新房子搬了進去,而舊房子就完完全全被遺棄了。這樣的做法,也讓農田越來越少(不過村裏的很多年輕人也都不願意再種地了),兩個村子也慢慢的連成了一片(因為兩個村子之間的農田都用來蓋新房子了),而村子內部卻都是遺棄的舊房子。

這讓我看了很是心痛,我的老家,那個山清水秀的小村莊一去不複返了。野生動物越來越少了,魚兒不見了,蛙聲聽不著了,就連鳥兒也越來越少了。房子,房子,隻見到越來越多的房子。因為這裏離大城市不算很遠,環境又好(這是和城裏比),很多開發商就在這裏開發各種各樣的房子,都是那種麵積很大的,有樓房,也有所謂的別墅。

然後這又讓我想起上海。上海人多地少,地皮金貴,這幾乎是眾所皆知的了。在這種條件下,如果要蓋房子,不少就是拆掉老的小區,蓋一些高層。這樣可以在麵積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住戶的數量,還可以讓住房麵積有所改善。可是還有很多人有更高的追求,於是各種高檔小區也被開發出來,這樣的小區,住戶密度很低,因為多是獨門獨戶的房子,很多小區名字起的都很歐式。所在的地方,就和我老家一樣,是原來的農田,或者是一些自然區域。人們似乎都在為房子瘋狂著,房子,要越大越好,裝修的要越豪華越好。碰到我的人,幾乎無不例外的都要問到我們的房子,都要計算一下有多大麵積,有多少錢。有了上千萬大房子的朋友很自豪,沒有房子的朋友卻也在計劃要買多大多大的房子。一棟房子不夠,最好還能再多買幾棟。

雖說上海打算讓崇明島變為一個世界級的生態城,但我覺得,隻有這麽一個生態城隻能算是杯水車薪。如果人們對豪華大房子的渴望不能停止(或者說心態不能放正),如果蓋房子還是以破壞當地農業和周邊自然環境為主,中國的生態環境,真的很是讓我擔憂。

當然,我也看到了一些相對來說比較好的現象。我的家鄉為了保護一些文物古跡,自然的和人文的。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工作。一些有曆史意義的民居,古城需要修葺,不可避免的需要讓還住在裏麵的人遷移出來。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遷移的,雖說在遷移方麵會有各種各樣的矛盾,但在雙方的努力和協調下,這些遷移出來的人們可以住在離老屋不遠的新區裏,離老屋也就一兩公裏的樣子,坐公交車或者走路就能到。新區原來是舊的社區,破舊的房子拆了準備蓋新的樓房。此外,家鄉還建了很多新的生態公園,一些濕地生態公園的設計給我一種很熟悉的感覺,像我所在的小鎮的濕地生態公園。我覺得,這很有可能是向歐美一些自然公園學習的。所有的自然公園都是免費的,這也讓我覺得是種改善(當然,很多地方的草坪還是不讓踩的,中國人太多了,國情不一樣啊)。

感覺國內還是不停的在向西方學習著,但是有些方麵的學習(或者模仿),讓我覺得有些過於盲目,這種盲目既有個人的,也有整體的。就拿這次的房子來說,我真的覺得,中國學習美國房子的方式真的是不可取的,倒是借鑒一下日本和歐洲的一些方式還更合適一些

大家的感想如何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fisherman99 回複 悄悄話 同感,這次回國走了江南幾個小鎮, 有些即使是名聲在外的江南水鄉,說實話那環境也夠嗆,有些地方甚至是慘不忍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