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關於房子的一些不完全補充

(2008-12-16 14:40:54) 下一個
我自己不是學建築的,對房子可以說是外行,但是因為自己的一些專業,也接觸了一些這方麵很小一部分的知識。不完全,盡量把我知道的說一說。

之前有國內的同學和我聯係,說聽說美國有一項很不錯的汙水處理技術,主要是用在郊區和農村。用了它以後,家家戶戶可以有幹淨的廁所廚房什麽的,並把他在國內找到的所有相關的材料照片等等給我看了。希望我能幫他找到更詳細的資料,看是否運用到中國的農村,也算是為中國農村做點兒實事吧。

我看了一下資料,主要就是講的美國運用微生物發酵處理技術,在那些沒有中央水處理係統的地方,通過這些單個小型微生物發酵處理裝備,對單個人家的生活汙水進行處理。處理好後的殘渣很少,因此一般幾年甚至十幾年才需要更換一次。為了能更詳細的了解這個處理過程,並且能夠給我同學一個相對比較滿意的答複,我不得不去查了一些更多的資料,以便了解。

讀了這些技術方麵的資料,並且看了不少專家對此的評價。我知道,這項技術不太可能用於中國的農村了。美國這裏最常見的單個房子的汙水處理技術,簡單點說(兩年前看的了,可能會有些誤差),就是汙水通過下水管道,經過過濾,分流到更小的管道(這個示意圖,就有點像躺倒的“中”字,就是一個粗管道,然後很多個細小的占麵積大些的小管道,然後又回到粗管道),這些小管道上麵有很多小洞,然後汙水通過小洞滲透到泥土裏去,多餘的又回到粗管道裏。大自然本身有自動淨化能力,這些排放到泥土中的汙水,通過泥土的滲透,過濾,以及微生物的作用,可以被淨化成幹淨的地下水,進入到地下水係統中。但是,大自然的淨化能力也是有限的,人們在造房子的時候,就要通過計算,確定一戶人家需要多大麵積的土地來淨化處理這些汙水。於是郊區偏遠沒有中央水處理係統的社區,房子一般會造的比較大,房子之間的間隔也很遠,占地麵積大,人口密度小。在同時,因為這些房子往往會建在環境比較好的地方,這也就意味著,這房子原本可能是農田,森林,草原,濕地。。。。。

這樣的房子,並不能說是少數。就拿我住的這個地方來說,我們這兒經濟不發達,東西也不貴,政府有錢的也不多。我住的小城,中央水處理係統算是不錯的,已經覆蓋了全城和郊區。但是鄰近的城鎮,都沒有達到這樣的水平,也就是城鎮裏麵有,但是郊區的那種大房子的社區還是自給自足式的。我公婆住在離我們1小時車程的距離,他們的房子,就是我說的大大房子。占地不知道有多大,房子很漂亮,6000sq左右,看上去像個小型城堡。這個社區依山傍水,麵積非常大,但是住戶卻不多,房子與房子間隔比較遠,不是草坪就是花園,公婆家自己還整了一個跨層小池塘,裏麵養著錦鯉(但老是被野生的藍鷺和小白鷺吃掉),弄得很有日本風味。這塊地原先是農田,果園和一部分的野生林,後來被開發商買下後,蓋了這樣的小區。小區離什麽地方都遠,出門必須開車,這麽大的房子,隻住著兩個老人,外加一條小狗。冬天暖氣,夏天冷氣,外麵的花園,草坪,都是很大的工作量。關於地下用水,我們當然看不到井了,水泵把地下水抽取上來,通過一些簡單的過濾設施,直接從水管裏出來了。這樣的水,是不能直接飲用的,一般就是用來洗洗東西之類的。他們還需要有一個專門的淨化過濾裝置,經過這個裝置出來的水,才可以直接飲用。

我一直在想,我們需要這樣的房子麽,我們願意用破壞環境的代價去換來這樣的大多數中國人的夢想麽(我之前也很想有這樣的房子,畢竟,大房子可能都是中國人的一個美國夢想之一吧)。看得越多,學的越多,我的想法慢慢改變了。美國有一個很不錯的頻道,green planet,裏麵有很多不錯的節目,其中有個叫wasted,裏麵曾經講過,如果所有人都想像美國人這樣生活的話,我們需要的,遠遠不止一個地球,而是9個(數字可能有出入)。回想我們以前的住處,小時候,家裏住的是50平米左右的房子,那都已經可以是二室二廳了,我從來沒有覺得那房子狹小,反而覺得很是溫暖舒適。即使是現在的美國大城市,比如紐約,很多人可能也是住著麵積不大但是卻溫暖舒適的公寓房。這樣的房子,有什麽不好呢,為什麽非要去追求那種大大的,在我看來卻也是有些個浪費的房子呢。在現在的經濟危機下,我公婆的房子,是那種降價最快的那種,雖說那個社區是比較貴的,但還是有人因為付不起房貸而搬走了的。公婆的房子,和他們當初買的價格相比,應該是降了很多。同時,他們也在抱怨大房子難打理,累人,同時野生動物的幹擾也讓他們感到煩惱,也許,他們也在考慮換個小點兒的,離城更近的房子了。

我對我的同學說,很抱歉,中國農村不適用美國的這種處理方式,中國農村的人口密度遠遠超過了土地淨化承受能力。同學有些遺憾,畢竟,他一直在想著改善中國農村的衛生情況。問我有沒有什麽其他辦法。我說,關於廁所汙水的,有個很不錯的辦法,那就是無水廁所。同學笑了,那不就是中國的旱廁麽,哪哪都是,多髒啊。是啊,我說,但是如果做的好的話,會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我們學院就有這樣的無水公廁,幹淨,無味。同學吃驚,美國也有旱廁?是啊。那怎麽會不臭呢。其實原理挺簡單,就是化糞池上麵有個抽風機,把臭味都抽掉了,同時,水分也減少了,體積減少,雖說定期還是要有人來運,但是從很多方麵來講,已經是很不錯的了。中國農村的旱廁,經過長時間的發酵處理以後,可以作為肥料,其實也是不錯的做法。隻是在衛生方麵,因為製造技術的問題(排風扇需要24小時開著,我們院有太陽能發電),現在可能不太容易實現,但是相信中國人一定能造出符合中國的衛生設備的。其實美國現在也在改造,因為已經有專家指出這種汙水處理方式的弊端和負麵影響。無水馬桶是值得推廣的,同時盡可能的建立中央水處理係統也是方法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