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空虛的“經驗”與並不空虛的“希望” —— 二○○八年美國總統大選評析

(2009-12-24 12:28:54) 下一個
   本屆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內候選人提名的劇烈競爭,大浪淘沙,最後集中於希拉裏•克林頓與巴拉克•奧巴馬二人。政壇老手對崛起新星,女性對非裔,但最為引人注目的反差卻被媒體聚焦為所謂的“經驗”對“希望”。現年六十歲的克林頓馳騁政壇數十年,以八年第一夫人加兩屆聯邦參議員的資曆,在民主黨內長期經營,積累了雄厚的政治資本。她對各項競選議題相當熟悉,演講中頭頭是道,如數家珍,為選民留下深刻印象。相比之下,四十六歲的奧巴馬則於2005年初入聯邦參議院時,方正式登上全國性政治舞台。但其人在政治上極富洞察與想象力,其演講不僅表現出對當今美國社會種種問題的深切理解,更充滿了馬丁•路德•金式的道德感召力。他以“變革”為訴求,在選民中激發起一股強烈的政治參與熱與曆史使命感。克林頓陣營遂將此簡化為“經驗”與“希望”的對決。意謂克林頓具有豐富堅實的經驗,而奧巴馬則唯以空言動眾,並無具體政策設計與實際操作能力,因此克林頓才是唯一真正夠格的總統人選。媒體識淺,嘩噪跟進,一時竟成定論。但明眼人稍加細察,便知大謬不然,而且這一“經驗至上”的競選戰略本身既違反經驗,又有致命的弱點。

   首先,即使在民主黨內,克林頓亦遠非最有經驗的候選人。克裏斯•多德(Chris Dodd) 自1981年以來一直就是參議員,現任參院金融委員會主席。喬•拜登(Joe Biden) 已連任參議員六次,現為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比爾•理察森(Bill Richardson) 更曾任眾議員、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能源部長,現任新墨西哥州州長。用中國的政治術語,其經驗覆蓋“立法與行政,內政與外交,中央與地方”。若依克林頓的“經驗至上論”,她本人早就應被淘汰出局,方為合理。

   其次,即使克林頓憑此贏得黨內提名,“經驗至上論”也將注定她在大選中必敗無疑。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John McCain) 不僅是家喻戶曉的美國英雄,其四年眾議員,二十餘年參議員的資曆與立法工作上的成就,亦使克林頓相形之下黯然失色。以“經驗至上”戰略赴大選,是俗語所謂“肉包子打狗”者也。

   但更成問題的,是克林頓本人對經驗的自誇並無堅實的事實根據。她以第一夫人的身份登上全國性政治舞台,以後隨總統出訪世界多國。與各國政界要人往來應酬之際,多少必有經驗積累。然而第一夫人訪問八十家孤兒院,與總統談判八十個國際條約,經驗不同,價值大異,不可混為一談。又曾以第一夫人之尊主持全國醫療製度改革,願望良好,勇氣可嘉,舉國上下寄予厚望。然而她排斥不同意見,態度傲慢,積怨甚多又拒絕妥協。最後其醫改方案不僅被擊敗於民主黨全麵掌控白宮和國會兩院之日,更成為隨之而來的1994年中期選舉時“共和黨革命”的直接導因之一。民主黨兩院盡失,立法能力受重創,聯邦醫療製度的全麵改革從此十幾年內無人再敢問津。因人而仍不足以成事,自不能以為經驗與能力之佐證。又如2002年在參院投讚成票授權伊戰,雖至今拒不認錯,畢竟無助於證明其經驗與判斷力。經驗之有無與能力之強弱,於本人自許自誇之外,尚須證之以堅實的事實根據,而欲為克林頓尋找此類根據,實非如初想象時之易。即以此次競選為例,在如此多年的經營與準備之後,她居然直到2007年秋天才極不情願地意識到黨內候選人提名的資格似乎不真是“非我莫屬”,而確有真正的競爭者存在。但她依然“信心滿滿”,打算在“超級星期二”( 2 月5 日) 便將一切搞定。她不僅沒有一個在那以後繼續選戰的具體計劃,連經費也已大部化盡,以至不得不自己向自己貸款五百萬,還稱之曰“很好的投資”(good investment)。盡管她臨陣換將,對自己以個人忠誠為第一標準建立起來的競選班子進行重大人事調整 ,(1) 如今仍已在籌款、民調及贏得代表人票數上全麵落後於奧巴馬。情急中又出一“遊戲中途要求改變規則”的下下策:佛羅裏達和密西根兩州民主黨因違章提前選舉,已經黨的全國委員會裁定其結果作廢,但克奧雙方原已同意不計的所得該兩州代表人票,克林頓陣營竟然改而要求計入。始於“舍我其誰”的傲慢,為“誌在必得” 而終於“無所不用其極”,在招致不少選民的反感之外,更在對形勢的研判,對人才的識別與任用,對策略的選擇以及對經費的預算與使用諸多方麵,盡顯捉襟見肘,窮於應付之窘態。對照之下, 所謂“經驗最豐富,能力最強,已通過了考驗,從第一天起就可完全勝任” 雲雲,立現空言無據,大言不慚。“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此之謂也。

   反觀奧巴馬,其實亦遠非如克營與媒體所言,唯以空言動眾而已。任何人隻要費心一讀他於2月3日在威斯康星州通用汽車公司工廠的演講,就可知他對於目前的房屋次貸危機,全球化引起的美國產業調整,由此帶來的製造業萎縮與藍領失業,改革聯邦稅收製度 ,建立全民醫療保險製度等等問題,都有相當切實的了解與具體的政策構想。若更枉駕到他的競選網站看他的“變革藍圖”,就可發現對於所有在本次競選中涉及的問題,他都列出了問題之所在,他提出的解決方案,以及他至今在每一方麵所做的工作,以供選民評判。其具體與詳細的程度,與克林頓不相上下。人們對之盡可見仁見智,自由批評。但一筆抹煞,譏為僅有空言而無實質,是無視事實,極不公平的。

   再檢驗奧巴馬的經驗與實際操作能力,可知他在進入聯邦參議院以前,已有八年伊利諾州議會的經曆。其立法經驗並不亞於克林頓。他在2OO2年10月冒當時美國民意“天下之大不韙”,公開反對伊戰,其判斷力、自信與勇氣,亦遠非克林頓可比。自2OO7年參選總統以來,他以民主黨全部候選人中最淺的資曆,麵對所有長期經營而政治資本雄厚的對手,脫穎而出,後來居上,至今已超越曾被公認為“不可戰勝”(unbeatable) 的克林頓而全麵領先,斷非單憑空言可致。就連一直力挺克林頓的喬•克萊恩 (Joe Klein) 也指出,競選活動本身,便是對於候選人的戰略、策略以及管理一個高度複雜的組織的能力的考驗。而在碩果僅存的三位有望取勝的候選人——克林頓、奧巴馬和麥凱恩——中,“奧巴馬已充分證明了自己是最優秀的行政主管”。 (2)

   平心而論,召集專家,組織班子,寫出種種政策文件,本易事也。然後誦而習之,耳熟能詳,侃侃而道,以克林頓或奧巴馬之素養,既決意問鼎白宮,亦非難為(現居白宮者乃異人異數,不可以常情論之)。奧巴馬之足當大任,正在於其超越此等能力之處。除了判斷力與勇氣以外,其為人所特有的親和力,演講所獨具的鼓動性,都極為引人注目。而此種親和力與鼓動性,正是建立在他對論題的深切理解與把握之上。他能抓住問題的本質,言人人所欲言而不必能言,從而在聽眾中激起強烈的共鳴,迅速建立起與他的認同,並積極參與到他所引領的行動中來。這正是現代民主社會中一個政治領袖最可貴的素質。他以“變革”為號召,呼應美國廣大民眾多年來對華盛頓種種錯誤政策、腐敗與無能所積壓起來的強烈不滿。這一口號將各階層民眾種種訴求一以貫之,賦之以清晰的方向性與強烈的曆史使命感,因而一呼百應,勢不可擋。在近八年布什政府之後,身為民主黨挑戰者而譏“變革”為空洞無物,乃欲以所謂“經驗”取而代之,見小悟淺,安能不 “啼笑皆非”。以克林頓今日之經驗,比小布什、切尼、拉姆斯費爾德如何,比朱利安尼、麥凱恩如何?

   八年布什,本為民主黨重返白宮之前驅。最後勝出者無論是女性之克林頓或有色之奧巴馬,先例將被開創,曆史將啟新頁,世界亦將為之拭目。但共和黨已有見於此,故有麥凱恩成其不可能之奇跡,鎖定共和黨之提名而嚴陣以待。若以克林頓對之,“經驗”既不足以相抗衡,更無他長可恃,勝算甚微。以奧巴馬對之,則各以己長,擊人所短,大可放手一搏。以“希望”勝“經驗”者,驗之於美國不長之故事,實乃史不絕書。檢其近者有二:理查德•尼克鬆以四年眾議員,一屆參議員,八年副總統(其間遍訪各國,並三次代理病中的總統艾森豪威爾實際主政)的經驗,而於1960年敗於熱情洋溢之年輕參議員肯尼迪。老布什之經驗包括曾任眾議員、駐聯合國大使、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駐北京聯絡處主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八年副總統加四年總統,仍於1992年敗於46歲之阿肯色(其時人口約230萬)州長克林頓。以是觀之,則奧巴馬與麥凱恩之間,鹿死誰手,正未可知。

   美國之總統一職,集國家元首(總統)、政府首腦(總理)與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總司令)三職於一身,其位高權重,於世界所有民主國家之政製中,無出其右者。美國雖取三權分立製,然總統於執掌行政外,其否決權足以阻撓大部分立法之通過,其對大法官之提名權更或可左右其身後司法達數十年之久。故此,全國所有公職中,唯此總統與副總統二職,須經全民直選方得產生,為民主政體中至高無上之授權(mandate) 程序,一經任命,極難挑戰。副總統除於參院投票陷入僵局時可投一票外,主要任務為準備隨時接替總統,以國家實不可一日無總統也。任此職者,誠所謂“一身係天下之安危”。和耶戰耶,福兮禍兮,常決於其一念之差——大漠之硝煙猶烈,戰士之遺體尚溫,嗚呼,凡我民主國之選民者,敢不慎乎!

2002年2月22日

俄亥俄

(1)見《時代周刊》2008年2月25日,24-26頁。

(2)見《時代周刊》2008年2月25日,23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