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特朗普自述

(2017-11-28 17:32:25) 下一個

 

《特朗普自傳——從商人到參選總統》,上海譯文出版社《永不放棄——特朗普自述》

 

 

唐納德·特朗普:美國第45任總統,世界聞名的商界精英、億萬富豪、暢銷書作家及媒體人。

 

 

 

我成長過程中,父親弗瑞德·特朗普對我的影響最大。從父親那裏我學會:棘手的生意要強硬,激勵別人很重要。我還學會了做生意的四個步驟:進入、動工、做好、退出,每一步都要講方法、講效率

我很早就意識到自己不會做父親做的房產生意。父親原來在皇後區和布魯克林區出租廉租房,麵向低收入人群。雖然他的生意很成功,我卻覺得這樣賺錢太慢,我想做大型、刺激、有吸引力的生意。我不希望別人提到我時,隻會說:“那是弗瑞德·特朗普的兒子。”

 

我要走出去幹一番自己的事業,創造自己的知名度。好在父親自己將生意打理得不錯,這樣我就可以放心地在曼哈頓闖蕩。無論在哪,我都不會忘記父親教給我的東西。

 

父親說,人最重要的是熱愛自己從事的事業

父親是艱苦創業的典範,他1905年出生於新澤西州。我的祖父幼年時代從蘇格蘭來到美國,經營一家旅館,生意還不錯。祖父患有肝硬化而且酗酒成性,他在父親11歲那年去世了,祖母伊麗莎白為了養活三個孩子,做了一名裁縫。父親在家裏排行老二,作為家裏第一個男孩,理所當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父親開始打零工,什麽活都幹,他去水果店運水果,也給建築工地的搬運工擦鞋。父親對建築業很感興趣,高中時,他開始念夜校,學習木工活,以及怎樣做規劃和評估,想學一門以此為生的手藝。父親16歲時,已經有了第一件木匠作品——為鄰居建的一座容納兩輛車的車庫。那時中產階級的人剛開始買車,很多人家裏沒有車庫,父親便開始做可拆卸車庫的生意,每個車庫要價50美元。

1922年,父親高中畢業,因為要養家就沒有繼續上大學,他去皇後區給一位建築師的木匠做了助手。父親手藝精湛,其他方麵也很在行。雖然剛入行,父親卻表現出了幹這行的天資。即使現在,他還能心算5縱行數字相加的結果。通過夜校學習加上自己的悟性,父親進步很快,他給自己的工友們傳授了很多幹活的巧辦法,比如用鋼曲尺做椽子。

另外,父親是個專注而且很有理想的人。很多工友隻滿足有個工作,父親卻要把工作做精做好,期望得到提升。從我記事起,父親就跟我說:“人最重要的是熱愛自己從事的事業,因為這是唯一一件你能做出成就的事情。”

(特朗普與父親)

高中畢業一年後,父親建了第一所房子,那是一處單戶住宅,位於皇後區。建房花了不到5000美元,父親以7500美元賣出。父親的第一家公司名為“特朗普母子公司”,因為建公司時他尚未成年,很多法律文書都要祖母代簽。成功賣出第一處房子後,他用賺的錢又蓋了一所,就這樣一個接一個地蓋了起來。房子都位於在皇後區的工薪族社區,對於一直住在又小又擠的公寓房裏的工薪階層來說,父親建的磚房價格公道,又有別墅風格,向住戶傳達了新的生活理念。房子賣得非常好,幾乎供不應求了。

出於本能,父親打算將生意做大。1929年,父親開始建造大一點兒的房子,麵向稍微富裕一些的人群。與小型磚瓦房不同,父親這次建的是殖民風格、都鐸王朝風格、維多利亞王朝風格的三層小別墅,地點在大家後來熟知的皇後區牙買加小區,我們的第一個家也建在這裏。經濟大蕭條時,房價下跌,父親轉而做起了別的生意。他買了一家破產的貸款公司,一年之後將其賣出,賺了一些錢。父親還建了一家自助超市,成為比較早開始做超市生意的人。超市剛建好,當地的肉店老板、裁縫、鞋匠就紛紛前來租賃地方。各類商業集中在一起,方便了消費者,超市生意也很成功。沒過一年,父親想轉回房地產生意,於是把超市高價賣掉了。

我敢於挑戰父親的權威,他也很尊重我

1934年,大蕭條基本結束,可貨幣還是沒有升值,於是父親打算建低價房屋。這次,他選擇了布魯克林區,那裏地價便宜,父親覺得會有很大開發空間。他再一次預感正確。三個星期裏,父親賣出了78棟房子。後來的十幾年裏,父親在皇後區和布魯克林區建了2500多棟房子,成了一名成功的地產商人。

1936年,父親跟我親愛的母親瑪麗·麥克勞德結婚了。父親自己沒能上大學,經濟富足之後,就資助他的弟弟上了大學。

在父親的資助下,我的叔叔,約翰·特朗普不僅上了大學,還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現在他是一名物理係教授,也是全國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也許因為沒上過大學的緣故,父親總帶著一種敬畏感去看那些上過大學的人。其實我覺得父親根本就不比那些大學教授差,如果有機會上大學,父親一定是個優秀的學生。

我的家庭非常傳統。父親是一家之主,負責在外打拚,養家糊口,母親是個典型的家庭主婦。我們家一共有五個孩子,母親既要照顧我們,還要做飯、洗衣服、做手工,同時,她還在當地一家醫院做慈善。我們家房子很大,但我們兄妹幾個從不自詡為富家子弟。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錢來之不易,還讓我們懂得艱苦奮鬥的重要性。我們家庭成員的關係非常親密,直到今天,我和家人都是最親密的朋友。我的父母從不愛慕虛榮,父親的辦公樓自1984年建好後就一直沒搬離過。

(特朗普與父母)

我的哥哥弗雷迪,性格豪放,對生活充滿激情。父親很希望哥哥能子承父業,但是弗雷迪偏偏對經商毫無興趣。弗雷迪的性格決定了他在貪婪的承包商和態度粗暴的供應商麵前,總是強硬不起來。由於性格迥異,父子兩人難免有衝突,多半以弗雷迪的失敗告終。

最後,我們都明白了強扭的瓜不甜,於是讓弗雷迪如願做了他喜歡的事情——到環球航空公司做了一名職業飛行員,那段時間也許是弗雷迪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了。我比弗雷迪小八歲,有一次,我居然對他說:“弗雷迪,知道你在幹什麽嗎?你在虛度你的人生。”現在想起這件事,我感到非常後悔。

我那時還小,沒有意識到我們都誤解了弗雷迪,把他想成了一事無成的人。其實,他能開心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也許是因為始終得不到家人理解,弗雷迪變得灰心喪氣,他開始酗酒,情況急轉直下。在他43歲那年,弗雷迪離開了這個世界。他本可以生活得很幸福,卻苦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或許他曾經找到過,但是家裏人卻沒有給他追尋的機會。我真希望自己能早點想明白這一切。

我則比較幸運。我很早就開始接觸商業,而且是自願的,這一點跟很多迫於父親壓力去經商的人不同。我敢於挑戰父親的權威,他也很尊重我,我們之間更像是一種公事公辦的關係。有時我會想,如果我沒有走上經商這條路,我和父親會不會相處得這麽融洽。

我不怕你,但是非常尊敬你

上小學時,我就表現出了自信、好勝的特點。小學二年級時,我居然給音樂老師來了個“熊貓眼”,因為我覺得他根本就不知道什麽是音樂。為此,我還差點被學校開除了。我並不是以此為榮,隻是以此向大家說明,我確實是在很小的時候,就不害怕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現在長大了,我會用自己的智慧而不是拳頭去反擊別人

從小我就是個孩子王,不過,跟現在一樣,當時也是有人喜歡我,有人討厭我。我在我們那個小圈子裏挺受歡迎的,其他孩子總喜歡追隨我。少年時期,我喜歡搞惡作劇,可能骨子裏就是有愛惹事的基因吧。我把氣球裝滿水亂扔,把唾沫吐得老遠,在運動場和生日會上搗亂。我並無惡意,隻是想證明自己很大膽

13歲那年,父親決定把我送到軍事學校,認為軍事化管理對我有好處。我對這個決定感到毛骨悚然。不過,事實證明父親是對的。從八年級開始,我開始在紐約軍校念書,一直讀完高中。那段時間我學會了嚴以律己,還學會了要把好勝心用在取得成績上。高中期間,我曾被授予隊長一職。

有位老師對我影響很大,他就是西奧多爾·杜比安斯。老師原是海軍一名軍官,身體素質相當強。他戴著護帽將足球頭球射門,能把球門柱撞斷,但是他的頭卻安然無恙。他不允許任何學生頂撞他,特別是那些有特殊背景的學生。如果誰敢不聽,就會很嚴厲地教訓他。我很快就發覺,自己在身體上不是他的對手。有一部分學生不服他,結果最後都被收拾了;大部分同學都對杜比安斯唯命是從,成了膽小怕事的人。

(紐約軍校棒球隊合照,第一排左二特朗普)

我既不屬於那小部分人,也不屬於大部分人,而是“第三類人”:以智取勝,討他喜歡。而且,當時他是學校棒球隊教練,我是隊長,我的表現也讓他很滿意。同時,我還知道了怎麽跟他相處。

我讓他知道,我不怕你,但是非常尊敬你。這是一種微妙的製衡。像杜比安斯這樣強勢的人,如果你跟他對著幹,一旦他發現你的弱點,就能輕而易舉擊敗你。但是,如果你也很強勢,但是你尊重他,他就會真誠對你。這不是我冥思苦想的結果,而是一種直覺。明白了這一點,我們相處得非常愉快。

在軍校我是一名優秀的學生,但我並不是最用功的那一個。我對學校作業不感興趣,好在它們比較簡單。很早我就明白,學校教育隻不過是為人的終身發展起到打基礎的作用

有些東西是從小培養的,大概我會走路的時候,就跟父親一起去建築工地了。我和弟弟總會在工地揀很多飲料瓶,回家攢起來賣掉。上學時每次放假回家,我都跟父親學做生意,學著跟承包商周旋,參觀樓盤,討價還價,等等。

父親出租的房子都是受房租管製條例保護的,他雖然堅持不懈、吃苦耐勞,可是得利很少。這種生意要想賺錢,隻能努力降低成本,所以父親是個很有成本意識的人。無論麵對拖把和地板蠟供應商,還是大項目承包商,父親都會狠狠講價。父親知道每樣東西的價格,這是他的一大優勢,沒人騙得了他。比如,父親知道安裝一套建築物的自來水管道係統需要40萬美元後,就知道怎麽跟承包商講價了。這並不是說要把價錢講到30萬美元,承包商總要賺一點的,但是,起碼可以把價格控製在60萬美元以內。

父親講價時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人很實在。比如,雖然把價格講的比較低,但是父親會告訴承包商:“你看,跟我幹活,你可以按時得到全部報酬,別人誰能這麽跟你保證?”父親還會告訴承包商,跟他幹活效率很高,不會耽誤他們接下一份活。因為父親的建築項目很多,他總能說服承包商以後繼續為他效力。

同時,父親也是位嚴格的雇主。每早6點,他都會去工地親自指揮,這幾乎是他的個人專場秀。如果覺得誰做得不好,父親就會親自上陣,因為所有活他都能上手。

“暴利”就是像父親這樣高強度工作的開發商賺出來的吧

有時候看到曆史不停地重演,也很有意思。

比如說,父親在布魯克林區搞建築,另外有兩個同行在附近跟他一起開工。父親每次都會比他們提前三四個月完工,而且活做得最好。父親建的走廊漂亮又寬敞,公寓麵積也大,所以房子很快就能租出去,時氣不好也不受影響。相反,他的競爭者之一,工程沒等建好就破產了,於是父親就會買下對方的工程。這種事情我不止見過一次。

1949年,我剛滿3歲,父親開始修建濱海天堂公寓區。當時這種大型公寓樓盤比較少,父親憑此成為紐約市郊最成功的開發商之一。父親的工程講究方式方法,所以整個項目完成得非常出色。那時,為中低收入者建房的地產商,都會得到政府財政支持,因此,海洋天堂公寓項目讓父親從聯邦住房管理局得到了1030萬美元貸款。這筆錢是政府在公正基礎上對工程總體評估算出的結果,裏麵包括給父親7.5%的利潤。

父親對承包商催得很緊,向供應商砍價也很凶,所以他能提前完工,還省下100萬美元預算。可能“暴利”就是像父親這樣高強度工作的開發商賺出來的吧,不過,這種行為後來被禁止了。

賺錢的同時,父親為中低收入者建了很多質優價廉的房子。現在已經沒人做這種生意,因為它既無利可圖,又沒有政府補貼。直到今天,父親在皇後區和布魯克林區建的廉價房還是中低收入者的首選。

1964年,我從紐約軍校畢業後,冒出了去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念書的想法。當時我對電影業很著迷,崇拜山姆·戈德溫和達裏爾·紮努克這樣的紅人,最喜歡路易·比梅耶。不過後來,我還是決定老老實實在房地產業發展。

起初我選擇了布朗克斯區的福特漢姆大學,因為它離我家很近,我跟辦校的耶穌會關係也很好。可是兩年後,我開始想,既然必須上大學,為什麽不努力上一所最好的大學呢?於是我申請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並被錄取。那個年代,想經商的人必須去沃頓念書。哈佛大學商學院確實培養了很多上市公司的行政總裁,但是真正成功的企業家幾乎都是從沃頓走出來的,像索爾·斯坦伯格、倫納德·蘭黛以及羅恩·佩雷曼,這些名家數不勝數。

沃頓讓我明白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成績不代表一切。上學後,我很快發現我的同學根本沒那麽獨一無二或令人敬畏,我一點兒也不比他們差。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得到了沃頓的一紙文憑。雖然這張文憑在我眼裏沒什麽,可很多跟我做生意的人把它看得很重,認為它是權威的象征。綜上所述,這個大學我上得很值。

有了更高的理想,我便離開了父親

畢業後我回了家,開始給父親打工。我依然能從父親那裏學到很多東西,也是在那段時間,我開始想換一種工作方式。

初涉職場,父親的工作模式讓我有點吃不消,主要是身體上吃不消。當時我經常跟收租者到處討租,幹這個活沒有好體格是不行的,因為如果有人賴賬不還,你就得拿大塊頭嚇唬他們。

我學的第一招討租技巧是敲門時不要站在門的正前方,應該靠牆站著,伸手敲門。第一次聽到這個技巧時,我很是不解, “為什麽這麽做?”我問一位收租者。他對我的疑惑很詫異,他告訴我:“如果你靠牆站,隻有你的手會有危險。”看我還是沒明白,他繼續說:“幹我們這一行,不得不防,如果你不合時宜地敲了一個公寓的門,很可能被開槍射中。”

父親給了我很大的自我空間,可是我卻發現,這個世界沒我想得那麽迷人。我從沃頓畢業滿懷希望的步入社會,卻發現這個世界隻有最壞,沒有最好。比方說,當時很多房客嫌麻煩,就把垃圾直接從窗子裏扔出去,而不是倒在垃圾焚化爐裏。於是我搞了一個培訓,教房客使用垃圾焚化爐。大部分房客能認真學習,但是那些冥頑不化的人讓我覺得自己是在浪費時間。

另一件讓我失望的事情是父親的生意利潤太低。錢都是省出來的,房子建得沒有奢華可言,更別提什麽設計風格了,所有的房子幾乎都一個模樣:正麵用普通的石料,內有四麵牆,外觀筆直。用紅磚蓋房子並不是因為人們喜歡紅色,隻是因為它便宜。

我依然記得建特朗普大廈時父親來施工現場的情景。大廈正麵是玻璃幕牆,比磚牆值錢很多,而且,我們用的是加了隔熱膜的昂貴玻璃。父親看了玻璃幕牆之後說:“真是浪費,下麵四五層用這個,上麵用普通磚塊就行了。反正也不會有人抬頭看。”真絕了,在57號大街和第五大道交會處的優越地段建大廈,父親居然讓我省錢。這件事讓我很有感觸:畢竟,父親做的都是中低收入者的生意,難免這麽想。同時,我也意識到,離開父親自己闖蕩是對的


(怪才:特朗普)

離開父親的原因,其實並不完全因為自己長的不夠強壯,或是嫌父親賺錢太少。真正的原因是,我有了開闊的視野和更高的理想。如果隻在紐約市郊發展,我永遠都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另外,回顧過去我發現,自己愛表現的性格多半受母親影響,她很有表演的天分,喜歡氣派的東西。雖然是個傳統的家庭主婦,母親也渴望萬眾矚目。母親是蘇格蘭人,有一次,她坐在電視機前看伊麗莎白女王的加冕典禮,一看就是一天,她完全被盛大華貴的場麵吸引住了。父親在旁邊不耐煩地踱來踱去,對母親說:“天啊,瑪麗,把電視關了吧,沒什麽好看的,他們隻不過在作秀罷了”,但是母親並不理會。

父母在這個問題上看法大不相同——母親認為豪華氣派有時是很重要的,父親卻認為那隻是表麵文章,他腳踏實地,隻相信效率和能力。

別人常常問我的問題

現在,我經常會收到無數封崇拜者發來的郵件,其中很多郵件都是向我尋求建議的。有時候,某個學校一個班上的所有學生都會給我寄來他們的問題。

因此,我決定把大家最常提的問題和答案在這裏給出:

1.如果你的下屬一而再再而三地因為同樣的問題出錯,你會怎麽處理?

答:我沒有這樣的下屬。這樣的人現在應該在為別人效力。

2.作為一個好的領導,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麽?

答:自律。如果每個人都能自律那是最好不過了,但如果連一個領導都沒有這種品質的話,那麽這個團隊就難以長期存在了。

3.一個人要想成功,最關鍵的是要做好哪幾步呢?

答:做好準備工作。換而言之,對於你的目標要做到知其周詳,預見你將要麵對的困難,並把你在每方麵需要作出的努力都作好充分的了解。和所有你能找到的專家進行交談。你有可能會成功,也有可能會失敗。但是既然已經要麵對困難的話,那就不要因為你的疏忽大意而讓自己遭遇到更多不幸。

4.在地產界裏,具有怎樣素質的人才能成為明日之星呢?

答:那些富有遠見和自律性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如果隻有一種素質而不具備另一種素質,那也是不夠的。如果兩種素質兼而有之,再加上在實踐中增加了閱曆並且鍛煉了能力,那麽你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地產界的領袖。

5.你崇拜哪些曆史人物,為什麽?

答:亞伯拉罕·林肯是一個,因為他在我們國家最困難的時候擔任總統。他也是自學成才,在成為總統之前還吃了很多年苦。另一位就是溫斯頓·丘吉爾,他在人類曆史關鍵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挺身而出。他是一位出色的演說家,他那激動人心的演說鼓舞了成千上萬人的鬥誌,他還因為自己寫作的曆史小說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6.你喜歡自己工作的什麽方麵?

答:每一點每一滴。每天都是一種挑戰,每天又都過得很棒。

7.你出去吃午飯嗎?

答:很少,因為我不喜歡工作幹到一半就中斷了,這會打亂我的節奏。我喜歡在辦公桌上有點吃的就行了,這最多隻會花5到10分鍾。

8.對於想自己創業的人,你有什麽建議嗎?

答:準備好迎接各種各樣的問題,它們每天都會發生。不論發生什麽問題,你都要打起精神來,要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氣概。永不放棄!

9.即便我們已經努力奮鬥了,但結果還是不如人意該怎麽辦呢?

答:首先你要知道有這種疑慮的不僅僅是你一個人。

我曾經為了等待某些事的發生花了整整30年,有些人等待了比我更長的時間。你要想到自己做的事有可能並不正確,因此不管你多麽努力都看不到成效。但是,你要確信自己手裏幹的事是適合自己的,你要喜歡自己所幹的事業,並堅持到底。

10.你相信運氣嗎?

答:我相信。我也知道自己很走運,同樣我也因為有心中的榜樣而感到幸運。我從小就想像我父親一樣,也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11.你曾經害怕過失敗嗎?

答:到目前為止我可謂是戰功赫赫了,但失敗的可能性也一直在伴隨著我。我做事謹小慎微,但並不意味著我有恐懼感,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做事考慮周全自然是很重要的,要明白我們既有成功的可能性,也會有失敗的可能性。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的,我即便是過馬路也有可能被公共汽車給撞了。什麽事情都會發生,但不要讓恐懼心理打亂你的計劃。

12.你最初在房地產業打拚的時候,主要目標是什麽?

答:盡管我父親在房地產界做得很成功,但是我想依靠自己的努力打下一片江山。我一直都很喜歡漂亮的高樓,喜歡曼哈頓,這就是我值得為之奮鬥的土地。我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我也做到了。

13.什麽讓你最快樂?

答: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卻難以回答。我想說的是,有幾件事會讓我感到很高興:表現出色,盡到全力,幹好工作而且感覺很好。如果我能夠與人分享成功也是一件美妙的事,因為這樣一來我就可以提升鄰裏和社區的價值,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且還可以慷慨地回報社會。我的家庭對我而言一直都非常重要,我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會感到最快樂。

14.你最喜歡哪部電影?

答:《公民凱恩》。

15.你早上一般幾點鍾起床?

答:5點。

16.你能給我的最好建議是什麽?

答:永不放棄!如果你擁有這種態度,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我說其他話的效果都沒這句話管用。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