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國學大師--章太炎書法

(2015-11-04 09:19:18) 下一個

 

 

章太炎(1869年—1936年),原名學乘,字枚叔,浙江餘杭人。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後自認“民國遺民”。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小學大師,樸學大師,國學大師,民族、民主主義革命者。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曆史、哲學、政治、佛學、醫學等等,著述甚豐。

 

章太炎 篆書七言聯

 

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的學問與名氣是毋庸多言的,這隻須看看他的幾個學生就知道了:音韻訓沽學家黃侃、汪旭初、馬幼漁,還有錢玄同、周氏昆仲……章門弟子,可以說是個個風標獨立,自成一家。過去有句老話叫“名師出高徒”,其實,有了“高徒”也一樣可帶出“名師”.

 

當然。章太炎的名氣可不是徒兒們“帶”出的。早在一九二九年,上海《時報》刊載一篇《東南文壇點將錄》時,就仿《水滸》一百零八將,將東南名士依其聲望排列座次,第一名即是“天魁星章太炎”(第二名天是星為陳三立),將章氏與梁山好漢的頭領宋江並列,可見其文壇地位之顯赫。作為一代碩儒,太炎先生的道德文章天下聞名,在學術界被譽為“國學泰鬥’和“小學大師”。他的學問實在太精深了,連魯迅先生也歎服,我等區區根本就不懂也不配談了,但讀讀他的字、談談他個性以及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還是很有意思的。來源書法屋,書法屋中國書法學習網。

 

章太炎 行書七言聯

 

章太炎的字早有書名,因其博通經史,在小學上又享有盛名,所以他的書法尤其是篆書,樸茂古雅為人所稱道。大凡文字學家大都是兼擅書法的,如陳獨秀、錢玄同、羅振玉等。作為古文字學家的章太炎,所作篆書絕無錯字誤字,也不參雜摘文,講究字字合六法,筆筆有本源。他的哲孫章念馳先生說:“(先祖父)書法得益於深厚的小學功底,尤其作篆,不是單純追求字型趣味,而是注重文體符合六書……”太炎先生精研《說文》七十餘遍,據說他在蘇州講學時,完全不編講義,不帶參考書,隻憑口誦手寫,就能全文背誦《說文》和《爾雅》。所以,他的書法,多也是取自《說文》,並非像常人那樣從臨習漢魏晉唐人手,即使在他的行楷書中,也看不出哪路碑帖的影子。

 

章太炎 行書雜論

 

不過在多年前,承作家宋路霞女士美意,知道我愛好文人書法,便將一本台北聯經書局版的《章太炎篆書墨跡》移贈,而在該冊中的章氏墨跡,其篆法與《說文》又有所不同。如圖所刊的一頁作品,是章太炎先生書錄的魏微《述懷》,此種先秦文字章自說是“取自款識”,意即先秦銅器上的範鑄文字,故其筆勢蘊藉,線條圓融而得真味。沙孟海先生曾評章太炎的篆書是“自成體係,於錢太虛、鄧頑伯皆不同科”、為“古文字學別派”。錢太虛即錢站,頑伯則鄧石如是也,此兩位清代的篆書家,各為清麗與雄厚的兩種風格,而章太炎的篆書卻蹊徑獨出,與之均不沾邊也。

 

章太炎 篆書

 

盡管自成麵目,然而章太炎卻並不要求弟子也學他的字。他曾對學生說“寫隸書要寫《石門頌》:魏碑要寫《鄭文公》;篆書不可不寫《天發神讖碑》;先寫這放縱、有力之體,方能真正放得開,而後寫一些秀氣、圓轉之體,便可以收得住。”這番話道出了學書法先放後收、敢於打破、才能確立的至理。

 

章太炎 篆書 非相篇

 

章太炎先生的存世書作不算太少,而且除了書稿、書信等,其作品篆書尤多。因為他喜歡寫篆字,甚至開藥方、寫便條也用篆體,為此曾難倒不少人。有則笑話說他一次差仆人買肉作羹,仆人並不識字,拿了他的手書條子跑遍蘇州城內各肆,仍舊空手而歸,回對主人說:“您寫的東西,人家都說沒有。”原來章太炎把“肉”寫成了篆體,和“月”字幾無差異,難怪各大小菜肆都說沒有。

 

 

章太炎 致馬宗霍先生信劄

 

還有,他對字理的研究也出人意外。在成都時,有一客敘述己貧,求他向四川當局推薦。章聽了怒日:“你一貧已至此,若至窮時又將如何?’在座的趙堯生為打圓場,笑道:“貧與窮亦有異乎?”章太炎認真地說:“異甚。所謂貧者.以其貝(錢也)分之於人,而己身尚不致一無所有;若窮則棄家而無有,孑然一身,藏於穴內,安能與貧並論乎?”趙是一位詩人並精於書法,聽後則大為歎服,自認讀書幾十年,剛剛懂得“貧窮’二字的字義。

 

章太炎 檢論補編手稿

 

章太炎先生學問雖博大精深,但脾氣古怪、個性乖張,故有“章瘋子’的稱號。獸迅先生說他“以大勳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垢袁世凱的包藏禍心”以及“七被追捕,三人牢獄”等,均“並世無第二人”。即便麵對袁世凱即位時的邀宴,他的回帖竟也是“怒不奉陪!”後因蘇報案被拘禁,據說在拘禁期間,章太炎曾一度絕食,後經勸而止。但他寫字送人,時常於落款中注上“待死章炳麟”數字,以示其終不屈撓的凜然之氣。當然,至一九一六年袁稱帝失敗病死,他就獲釋了,從此又潛心治學二十年。

 

 

一九三六年章太炎先生卒逝時,曾有一副挽聯是:經學駕唐宋而上;其人在濡俠之間。應該說,這寥寥數字倒也寫出了太炎先生的學術成就和為人性格的一麵。

 

章太炎 節錄謝靈運詩

 

章太炎 節錄左思《三都賦序》

 

章太炎 量守廬記

 

章太炎 戊辰詩作五首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