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俞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經典博文:《失去的勝利》讀後感 寫於2006年2月22日

(2019-04-21 03:48:26) 下一個

      允許我不在此過多的介紹曼斯坦因,我隻是想談談他的與眾不同的卓越的軍事才能和他存在的不足。在二戰的眾多名將中,特別是在陸軍裏具有攻守兩方都出眾的除了曼斯坦因,我真找不到第二個,守的好的有朱可夫,德軍的莫德爾,42年朱可夫組織上百萬蘇軍反攻德中央集團軍群,但在莫德爾的第九集團軍陣前足足戰死了近50萬,斯大林不是看在他守莫斯科有功,朱早被發配了,後來朱可夫成了蘇軍的英雄,所以他的汙點就極少被端出來。大家熟悉的古德裏安,隆美爾,都像球場上前鋒,但他們轉為防守就不值一談了。

     39年秋天,曼斯坦因作為集團軍群參謀長製定了進攻法國的計劃,國防部沒有加以研究,還是一個巧合,希特勒看到了這個計劃,後來付之實施,這就是著名的利用坦克部隊繞過馬其頓防線從色當直插法國後方的計劃,德國的閃電戰術才名聲大作。41年9月曼斯坦因指揮的第11集團軍進攻克裏米亞半島,麵對4倍於己的蘇軍,我用數字來說明他厲害到何程度,42年5月他以損失7500人代價攻克刻赤,俘獲蘇軍17萬人,7月以損失2萬人攻克賽瓦斯托波爾要塞,俘獲蘇軍7萬人,堪稱所向披靡,更重要的是在克裏米亞戰役裏,他所應用的各種戰法,如炮火如何準備,陸軍的多兵種合作等都被寫入以後的軍校教科書。從43年初到44年4月被解除兵權為止,他一直指揮蘇德戰場的南翼的防守。他所主張機動性防守和希特勒要求的寸土必爭水火不容。希特勒要他麵對蘇軍21個集團軍守住1300英裏戰線,而他隻有257輛坦克和220門火炮。但這條搖搖晃晃的防線在曼斯坦因手裏隻有退卻而始終沒被突破。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後,麵對蘇軍強大的預備大軍,曼斯坦因向希特勒提出在庫爾斯克地區要組織一次大殲滅戰,消耗掉大部分蘇軍後備隊後才能考慮防線,計劃是在43年5月和中央集團軍群克魯格元帥合作兩麵夾擊。但計劃遲遲到7月才執行,這就是德軍的最後一場勝仗衛城之戰,可惜這場戰役不但推遲而且中途被希特勒叫停,直接影響到後來在庫爾斯克坦克大戰中,德軍坦克被打得完全傷了元氣。43年10月,南方集團軍群眼看守不住第聶伯河防線,曼斯坦因下決心拚湊起一支零星的坦克部隊進行了反突擊,重創蘇第5近衛集團軍,但他的目的不是奪回橋頭堡,而是爭取時間運出了近20萬名傷員,有時,有次序的撤退比淋漓地進攻要難很多。

     曼斯坦因一直對希特勒的軍事指揮很惱火,常常當麵數落他,據周圍的人說,曼斯坦因是很少幾個始終讓元首彬彬有禮地交往的軍人之一。以下選自曼斯坦因日記的一段:
     在黃昏時晉見元首。在把寶劍加在我的武士級十字勳章上之後,就宣布他決定將這個集團軍群交給另一個人(穆德爾)去指揮,因為在東線上大規模作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認為這是我最適宜的。他說現在就隻要求死守而已。所以為了象征此種新的領導起見,他不僅要換一個新人,而且還要為這個集團軍群換一個新名稱。
   他又表示對我絕無誤會,並且仍然完全信任我。不過一年半以來,我已經夠累了,也應該休息一下。他知道我是他的最能幹指揮官之一,所以不久仍將有新命。不過在目前,東線卻不再需要我的大才了。目前的任務是穆德爾較為適宜,因為他最近曾經阻止北麵集團軍群的困難撤退。在再度向我保證決非不信任我之後,元首又補充說,他從未忘記過,征西線戰役展開之前,唯一勸他在色當實行突破的人就是我。  
  我告訴元首說,假使他認為在現有的情況中,若換一個集團軍群總司令將會使工作較好,我當然不會反對。我又說目前本集團軍群的工作似乎已成一個段落,所以穆德爾此時接任並無任何不便之處。今後的工作就隻是幫助戰鬥部隊,給予他們以精神支持,這是穆德爾所優於為之的。   
  元首特別同意認為就這一點而言,穆德爾是一個特別適當的人選,他會驅使部隊作最大的努力。我回敬他說,在我指揮之下,本集團軍群各師早已盡到了其最大的努力,任何人也不能使他們再進一步了。  
 
   不管希特勒內心怎樣,他的外表卻是禮貌周到的。當然,戈林與希姆萊之流早就想把我擠走,這也是我早知道的。可是主要的原因卻可能還是3月25日的會談,因為他本已在大家的麵前拒絕了我的建議,後來還是屈服了。當我離去之前與他握手時,我說:“我的元首,我相信您今天所采取的步驟不會有任何不利的後果。” 
    

     和任何曆史人物一樣,他們總有他們的曆史局限性。曼斯坦因當時非常
看不慣德國空軍,他一直認為了陸軍才是戰爭的主導力量,空軍隻能起幫助陸軍達到目標的作用,也許這樣的觀點和他瞧不起空軍頭子戈林有關,第6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被圍時,曼斯坦因極力主張被圍的近30萬部隊要不惜代價地突圍,但戈林在希特勒跟前誇口說,用轟炸機改作運輸,每天可以保證空投500噸物質,於是希特勒要求保盧斯死守,但空投500噸貨物是紙麵上的算法,實際根本達不到,12月19日是空投的最好成績,292噸!用曼斯坦因的話是第6集團軍是被戈林給餓死凍死的。我們如果從客觀講,戈林為德國軍事實力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他花了整整十年把德國空軍從默默無聞提升到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即使現在還停留在引進飛機,在培養優秀飛行員工作中一直進度緩慢,更別說建立起一支和以色列爭個上下的飛行隊。現在來看空中打擊可以顛覆一個小國,但曼斯坦因是絕對不能認同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被曆史上說成是蘇德戰場乃至於整個二戰的轉折點,曼斯坦因卻始終認為不是,即使後來他在晚年成為西德國防部顧問期間,這觀點始終沒變,在他認為當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被圍而蘇軍又一時解決不了他時,德軍隻要統一思想,擺出大舉解圍之勢,但同時徹底地讓出一段空間,爭取在第聶伯河一帶立體地築起幾道機動防線,將蘇德戰場打成僵局完全有這可能,而希特勒白白浪費了這一機會。他的這種觀點果真正確嗎?從歐洲戰場的全局看,42年11月前英美的合作的確停留在口頭上,但11月2日英國人在阿拉曼獲勝,
緊接著英美才成功地在北非登陸,而這時候第6集團軍已經在斯大林格勒被圍,隻要美國參戰成為現實,而蘇聯還沒被亡國,納粹德國的命運在42年11月已經鐵定在那裏了。曼斯坦因具有指揮得起在蘇戰場的所有德軍的軍事才幹,但在更高一層上他是無法悟到的,而且他隻看到蘇軍的軍事能力來評估敵我雙方的局麵,但蘇聯人民抗擊侵略者,為國為民族而獻身精神他是無法體會到的,他僅僅是一個正直的軍人,1936年他已經是德軍副總參謀長,因為反對納粹黨幹預軍隊被貶為師長,對蘇開戰以後希特勒下旨對蘇軍俘虜中政委或黨代表一律槍決示眾,但他反對這種屠殺俘虜的政策而從沒有執行過。他從心底裏瞧不起希特勒但他不會去謀反他。他深愛著自己的部隊,他的參謀,他的司機,所以他的果報比其他二戰的侵略者要好,53年因病提前獲釋後平靜的過完了他的一生,我用《失去的勝利》的最後一節結束這篇讀後感。
    

      1944年4月3日,我離開了在利沃夫的集團軍群總司令部。我所有的同僚都在火車站上送別。當列車已經開動時,有一個人喊我,他是我的座機駕駛員,南格爾中尉(Lt. Langer)——在各種意想不到的惡劣天氣中,他都曾經安全的使我在空中飛行。現在他已經誌願投效戰鬥機部隊,不久就一定會捐軀殉國。對於我而言,他的話也就代表我的僚屬們對我的最後敬禮。  
  他高聲喊著說:“元帥,今天我已經把我們的勝利象征,‘克裏米亞之盾’,從飛機上取下來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