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各位,請猜猜看,這是誰講的話,講誰的?

(2009-03-17 22:33:32) 下一個

各位,請猜猜看,這是誰講的話,講誰的?

    、、、

、、、

其實,還在臨全大會之前,xxx斷言:“我們的黨差不多已成為一個空的軀殼而沒有實質了,黨的形式雖然存在,但黨的精神差不多是完全消失了!”

xxx就時常抱怨yyy黨員:

    1)做官不做事; 

    2)有私利而無公利,有小我而無大我; 

    3)重權位而不重責任,享權利而不盡義務;    

4)有上層而無基礎;有黨員而無民眾,驕奢淫逸,自高自大,而不知民眾疾苦,與民眾相隔離; 

5)有組織而無訓練,有黨章而無紀律,有議案而無行動。 

    xxx聲稱:由於黨的腐朽,有能力、有獻身精神的黨員離開了黨,而黨外有才華的人又不予吸收。結果,黨變得“空虛薄弱,消沉腐化。……黨的工作如此鬆懈,如何還能推進革命事業!”、、、、

xxx還進而補充說道:“黨員幾乎成了一個特殊的階級,黨在實際上不能幫助民眾,當然不能夠領導民眾,民眾感覺不到黨的存在於他們有什麽好處,不但對黨冷漠,甚至要產生反感。” 

   

 

 

2009-3-16 Munter.w Pastor Skype上的對話:

[10:28:01] Munter.w 說: 郵件看到了嗎?知道是誰講的嗎?

[10:29:02] Pastor 說: 許多人都講過呀

[10:29:45] Munter.w 說: 一個大官!

[10:33:01] Munter.w 說:蔣介石。

[10:38:17] Pastor 說: 有什麽奇怪的地方嗎?

[10:40:24]Munter.w 說: 奇,也不奇;蘇聯,國民黨,    ,殊途同歸,結局都一樣! 

 

附件:

第四章 國民黨的政治內幕:三民主義青年團

------引自:《毀滅的種子》作者: []易勞逸 

    

抗戰初期,國民黨政府比戰前十年中的任何時候,都表現得更加強大,更加團結。但是,許多問題依然存在。蔣介石深信:如果他能夠提高國家在道德上和政治上的團結,那麽,中國就能夠有力量把戰爭打下去,並建立戰後和平。因此,蔣介石認為中國必須隻有“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意誌”。張其昀,《黨史概要》,第3卷第1236—1237頁。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開戰不久,蔣介石就竭力想把國內的各個政黨合並成一個政黨。他甚至表示,隻要有利於建立一個唯一的、團結的政治組織,他願意改變國民黨的組織和名稱。青年黨接受了蔣介石的計劃,國家社會黨的張君勱表示準備談判這一問題。但是,由於共產黨表示願意合作,而拒絕與國民黨合並《陳布雷回憶錄》,第101頁;張其昀《黨史概要》第3卷第1236—1237頁。,所以,蔣介石的“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意誌”的設想落空了。盡管如此,1938年成立的代表各個政治派別利益的協商組織——國民參政會,還是非常符合蔣介石心願的。國民參政會在蔣介石的領導下,把若幹非國民黨的政治派係團結了起來。關於國民參政會,參見徐乃力《中國的戰時國會: 國民參政會》,第273—313頁;及該作者的《國民參政會和中國戰時問題》。    

 

在戰爭爆發的最初幾個月內,蔣介石非常關切的第二個政治問題是國民黨自身的衰弱與無能,這曾使他深深地陷入困境之中。在1938329日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以下簡稱“臨全大會”)的開幕式上,蔣介石斷言:“我們的黨差不多已成為一個空的軀殼而沒有實質了,黨的形式雖然存在,但黨的精神差不多是完全消失了!”朱子爽,《中國國民黨曆次全國代表大會要覽》第70頁。蔣介石說,講這樣的話使他深感悲痛,但是,由於國民革命正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所以除非國民黨現在自己重新振作起來,否則就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了。 

   

抗戰初期,蔣介石對國民黨的評價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說明早在戰爭剛剛打響之際,國民黨的組織已經積弱成疾,並且在戰後病入膏肓。蔣介石在臨全大會上警告說:“我們黨的缺點最顯著的是組織鬆懈紀律廢弛,以致黨的精神衰頹散漫,黨的基礎異常空虛,我們不論在組織方麵、訓練方麵、宣傳方麵,都沒有深入而實在的成績,各級黨部的工作都流於形式化,機關都衙門化。”朱子爽,《中國國民黨曆次全國代表大會要覽》第71頁。至於黨員,蔣介石發現他們絕大多數都顯得“意態消沉,生活鬆懈,興趣淡漠,工作懶散,而且也同一般流俗一樣耽安逸,講享受,甚而至於爭權利,鬧私見……如此何以能做一個革命的黨員?”朱子爽,《中國國民黨曆次全國代表大會要覽》第74頁。 

其實,還在臨全大會之前,蔣介石就時常抱怨國民黨黨員:

1 做官不做事;

2 有私利而無公利,有小我而無大我;

3 重權位而不重責任,享權利而不盡義務;

4 有上層而無基礎;有黨員而無民眾,驕奢淫逸,自高自大,而不知民眾疾苦,與民眾相隔離;

5 有組織而無訓練,有黨章而無紀律,有議案而無行動。張其昀,《黨史概要》第3卷第1224—1225頁,這段引文是張其昀用自己的話複述的,但無疑非常接近原文;參見朱子爽《中國國民黨曆次全國代表大會要覽》第71頁。 

    蔣介石聲稱:由於黨的腐朽,有能力、有獻身精神的黨員離開了黨,而黨外有才華的人又不予吸收。結果,黨變得“空虛薄弱,消沉腐化。……黨的工作如此鬆懈,如何還能推進革命事業!”《革命文獻》第62輯第25頁。蔣介石還進而補充說道:“黨員幾乎成了一個特殊的階級,黨在實際上不能幫助民眾,當然不能夠領導民眾,民眾感覺不到黨的存在於他們有什麽好處,不但對黨冷漠,甚至要產生反感。”張其昀,《黨史概要》第3卷第1229頁,參見《蔣總統思想言論集》第14卷第199頁。三青團目標的形成和轉變 

    

三民主義青年團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中應運而生的,即一方麵蔣介石在尋求變多黨為一黨的統一,另一方麵他又對國民黨感到失望。早在抗戰前夕,19375月,就已經開始醞釀三青團的組建工作了。但是,一直到武昌臨全大會,建立三青團的設想才最終被采納。三青團正式成立後的第一年主要做些規劃和籌備的事情,組織發展進行緩慢。盡管陳誠將軍占據了書記長一職,但他兼任的其他職務太多,所以對三青團的領導工作根本無法全力以赴。接著就由朱家驊代理書記長。1940年,張治中將軍接替了書記長的職務。但是,三青團的實際領導責任還是由較低一級的幹部來肩負的。大概到1944年,康澤似乎始終是三青團的支配人物。此後,至少在某些報道看來,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奪得了三青團的領導地位。《革命文獻》第62輯第1—4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史資料第一輯初稿(上編)》第1—77頁;局外人,《憶當年傳說中的“十三太保”》,《春秋》雜誌第95—118期(1961年6月16日—1962年6月1日)第7章第11頁;陳少校,《黑網錄》第28頁。 

   

蔣介石曾經期望,三青團的建立可以形成這樣一個工作關係,能使所有革命和抗戰的真正支持者取消分歧,共同努力,一致工作。因此他設想三青團應該包括國民黨內所有的對立派係,就像臨全大會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而命令取消所有的“小組織”,如複興社(藍衣社)和青白社(CC係)一樣。《革命文獻》第62輯第3頁。蔣介石還希望三青團能吸收一些社會名流,如四川的企業家盧作孚和經濟學家何廉等。他們因為對國民黨表示厭惡,所以一直沒有加入過國民黨的革命行列。《蕭錚訪問記》,台北,1981年8月14日;《三民主義青年團團史資料第一輯初稿(上編)》,第20頁。通過這些努力,蔣介石期待著能夠把對國民黨非常反感的全國青年吸引過來。因此,臨全大會取消了國民黨的預備黨員製,以便於今後青年人可以不必加入國民黨而直接參加三青團。

  

  我研究過國民黨在大陸失敗的原因:國民黨的確是一幫烏合之眾,內部派係林立,人心各異,投降、叛變成風,根本不是共產黨軍隊強大的緣故。看看中國共產黨軍隊在朝鮮第三、第四、第五次戰役的表現吧,就能充分了解放軍的戰鬥力了,相對於國民黨軍隊,解放軍是強大的,相對於外軍,差遠了!第五次戰役簡直就是大潰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