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哥故事】分數與偏差值

(2010-01-02 00:00:13) 下一個

2009年12月05日  陰轉雨

    昨天德哥回來的早,我買菜回家,他正坐在電腦桌前玩遊戲。我還納悶:德哥咋這麽早就回來了呢?自從辭退了劇團,德哥多了很多自由時間,放學後他會在學校裏學習一段時間,平時都是7、8點左右才能到家,今兒這是怎麽了?我第一反應就是:不會是哪裏不舒服吧?

     心裏那麽想,臉上卻一點表現也沒有,咱也是久經“考驗”的“人物”,泰山崩於前麵不改色(誇張哈),德哥那點小事算得個啥!

    放下手裏的東西,我進到書房,跟他聊起來,這才知道學校又期中考試了。德哥說考了兩門,物理和英語。物理感覺考的不錯,基本上能夠維持上一次的名次,英語就不行了,估計會掉幾位。我問他,他所謂的上一次,是家長會上提到的那次實力測驗嗎?實力測驗德哥的成績還可以,除了國語之外(國語偏差59),其它各科的偏差值都在60以上。

     偏差值是學校用來衡量學生成績的一個綜合參數,它比單純的分數或者平均成績更能客觀地反應學生的現實狀況。它的計算方法是這樣的,每次考試,老師會根據當前授業進度與深度,綜合試題及平均成績計算一個平均偏差值(具體的計算公式不詳),再用(卷麵分數- 平均成績)/平均偏差值=該科目的偏差值。例如,德哥這次實力測驗的物理成績是48分,如果隻看分數,這個成績顯然很不理想,但是因為他物理偏差值達到了69.5,所以他的物理成績依然在優秀之列。

    一般來說,偏差值達到50以上就屬於優秀,能達到80則屬於非常優秀,這次實力測驗,德哥班上有一個剛從德國分校轉來的孩子就有好幾門科目偏差值超過80,被大家譽為最完美的學生。因為他的加入,全班這次考試的平均成績全校第一,班主任先生樂得嘴都合不攏。這之前,他們理2班別說成績沒拿過前幾名,就是其它活動,也從來沒取得過令人滿意的成績。難怪班主任先生看見那孩子的父親,鞠躬,握手,無不畢恭畢敬,有板有眼,如同電影裏的黑幫囉囉見到老大。

     不知道這種偏差值方式是否隻是桐蔭自己的考核方式。無論是不是,我個人覺得它比單純分數本身更能體現學生的實力水平,畢竟老師出題的時候,也無法保證每一次試題的難易符合標準。當然,我們也不能籠統地就說這種方式就是最好的,隻能說它比分分的方式更合理,更全麵,更係統,也更科學。

     據說根據曆年的數據分析,東大的錄取平均偏差值在55~75之間,德哥的成績雖然目前暫時符合要求,但是東大畢竟是日本最好的大學,又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的聲譽,門檻不低,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德哥若想有十足把握考進東大,目前還有相當難度,尤其是國語,單是這一科就完全有可能把他擋在東大的門外。受國語的影響,英文也會稍有困難,因為考試中經常有一項英轉和的內容,要寫大篇文章,德哥英文成績最近不太好,皆是緣於此。

     德哥見我以為他說的上一次是實力測驗,很有點不滿。他說:“老媽,你怎麽總也搞不清楚我們的考試是怎麽回事呢?”我有些汗顏。他們的考試太多,不能說每周都有吧,至少半個月左右就會來一次大型的綜合測驗,什麽前期後期,什麽期中期末,什麽實力模擬,林林總總,一點不弱於國內的高中。考試一多,德哥也不是每一次都會跟我們說,而我又不是時時盯著他的考試成績,哪裏知道他這樣隨便一說指的是什麽啊?當媽媽也怪難的,盯得緊了孩子厭煩,不盯著吧,就可能會對他的話一頭霧水,也會引起孩子不滿,認為我們不重視他。幸好德哥也習慣了媽媽的糊塗,未計較我的失職。:)

     我是不在意德哥這一次考試會考成什麽樣。考得好或差,該怎麽辦,那是德哥自己應該考慮的問題,不是我的工作。相比較成績而言,我更在意他的想法,或者說心態。他滿意不滿意?為什麽?有什麽新計劃?如果有,新計劃的緣由是什麽?等等。了解了之後我再提出我的看法和意見,當然,我不幫他做決定,僅供他參考。德哥從上中學開始,漸漸地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像選擇俱樂部,報考私立學校和考桐蔭,參加各類能力考試,這些都是他自己的決定。剛考上桐蔭時,他還陷在考慶應失利的陰影中,發誓大學一定要考上慶應,可上了桐蔭之後,看到私立學校學費那麽高,他又有點後悔,於是改弦更張,把國立大學作為新的努力目標。從隻考慮自身喜好到懂得兼顧家裏的現狀,這是德哥心理意識上的一大進步,其意義非比尋常。每個人立足於世,不僅做事,更要做人,做事和做人都做得好,才能算是一個成功者。德哥做事一向非常認識,幾乎所有的老師對他的認真態度都給予很高評價,但是在做人方麵卻相當欠缺,清高傲慢,固執己見,不寬容,不通融,這些在以前的《德哥故事》裏時有記錄,也曾經是我非常擔憂的事情。從德哥的進步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一點,對待孩子的不足,我們做父母的切不可太急躁(關於這點我也要檢討,做的不是很好),給他們時間和空間,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慢慢調整,以孩子的學習能力,他們應該可以逐步改正缺點的。我們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做事,實際上也是在教育自己如何做人做事。孩子要學習,我們同樣也要學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