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很好看
昨天我的電腦硬盤壞了,出於對修理它的恐懼,我跑去買《赤壁》的電影票。吃飯時去影院,售票處人山人海,吃過飯去,還人山人海,屏幕上顯示,當晚9點50的赤壁已經隻有第一排的位置了。等我排到跟前,早場的第四排,邊上。早上去看電影,又人山人海,進到影院,連第一排都坐滿了。
電影很好看,又好笑。雖然搞笑的台詞讓大家從頭笑到尾,走出影院,我卻覺得和看了張氏大片的感覺不同,覺得輕鬆、透徹,得到了應有的娛樂還隱隱有著期待,不算爛片。
開頭的音樂挺棒,大氣磅礴又急促緊張,似乎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一看作曲,日本人!小歎口氣。
我懷疑很多人看過了評論,在每個評論重點指出的“笑點”上,觀眾似乎抱著一種期待,屏著呼吸,等到笑點真的如報道所講抖了出來,大家笑得更加開心。幾乎從頭到尾都有笑料,好不開心。不過,這些笑料都在文戲上,大規模地武戲氣氛嚴肅,場麵血腥。從某種角度講,這些笑料,很好的調整了全片的氣氛,讓觀眾從頭到尾都保持著興奮狀態。我喝多了水,想去廁所,可怕錯過情節,一直忍著,等我終於去了廁所再回來,電影上就在踢蹴鞠了!我甚至懷疑導演是故意搞這些台詞的!古裝戲的台詞這兩年越來越差,《投名狀》是近年電影裏語言比較講究的,可也沒人褒獎。我覺得片方也未必沒錢找有古文功底的人潤色,可能是怕觀眾不理解吧?存疑。
細細一想,意外的幽默效果,無非是因為人物說了一些不合“時”的話,但並沒有對經典人物的典型性格做過大的顛覆,也就無傷大雅。情節的主線符合觀眾預期,個別創作,比如孫尚香誘敵,也合乎情理。
另外一個問題是某些細節雕琢太過,有點做作,勢得其反。有些地方像個剛涉足寫作,看了兩本書就能得不行的網絡作者,恨不得自己掌握的資料都放在裏麵,以證明——“我---懂”。我懂什麽是“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我知道劉備是賣草鞋出身,張飛也有細致的一麵……OK.你懂,我們知道了,So? 周瑜也不必非得練兵的時候聽笛,替人家正音吧。劉備都當了新野的城主了,就是憶苦思甜,也用不著天天編成堆的草鞋來證明自己吧?至於廣為人知的“替鴿子洗澡 ”,稍微有點養鴿知識的人都知道,鴿子非常愛幹淨,喜歡一邊喝水,一邊用嘴蘸水梳理羽毛。要是真替它洗了,倒會讓它感冒。孔明兄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何須多此一舉啊。張飛繡花也就是個說法,非得讓他握筆嗎?還有,八卦陣裏,關羽、張飛,有好好的兵器不用,幹嘛非得赤手空拳,上陣殺敵呢?前頭曹操還嘲笑蔡瑁的降書裏錯別字多呢,且不說古文裏多有通假字,蔡、張戰船千艘,就沒個識字的謀臣?不過這個細節是體現蔡、張有勇無謀,文化不高。也算沒有太離譜。這些細節,個人感覺用力雖過,但是方向還算是對的。至少在突出人物,或體現人物性格的豐富多樣性。而且有的也尊重了曆史事實,至少沒讓劉備成一代大俠,孔明身懷絕技。我覺得可以原諒。
倒是片中那揮之不去的吳氏印記,有點拖了電影節奏。白鴿在赤壁翻飛,好像還過得去。大量抒情性的慢鏡,體現了人物複雜內心的同時,也拖慢了影片節奏,削弱了打鬥場麵的刺激性。本該看的人血脈噴漲的地方,就看鏡頭搖來搖去,抒不完的情。主次不分,該抒的情觀眾也覺得麻木,不太感動。兄弟情,手足義,在片中,是讓周瑜飛身替趙雲擋槍(對不起,片中是箭,不過動作是一模一樣的),來體現的。有點感覺,不過兄弟情的詮釋,不是劉關張趙更好麽?難道是什麽伏筆,要等下集?存疑。
片裏的演員,我覺得比我想象的好。張豐毅演出了一代梟雄的氣質,特別是看蹴鞠的時候,黑暗大boss的氣質挺足。梁朝偉也中規中矩,沒讓人覺得奇怪。金城武略弱,但也沒有壞事。我覺得最好的恰恰是些配角。魯肅的演員演得很好,分寸極佳,即沒被大明星搶了風頭,也把魯肅的性格體現了出來,更重要的是,他像一劑中和劑一樣,把大明星融合、調和到了一起。這個演員演過很多電視劇,似乎是個解放軍的演員。老演清官的那個誰,演了孔融,忠臣良將的氣質演得到位,到底是老戲骨。連趙薇,都表現得很好。不過她在裏麵的性格和還珠仍是一個派係,看來薇薇還是需要突破。我喜歡那個演曹操弟弟的演員,原來演過《雍正王朝》裏的老十三,一看就特像武將。佟大為踢起蹴鞠很帥,期待他下集的表現。特別能體現陽剛之美的蹴鞠戲,也是片中的點睛之筆。
周瑜的激情戲,感覺多餘,不過頗具美感。有大陸網友說沒看到床戲,難道大陸河蟹了部分場麵?
在戰爭場麵上,保證了視覺享受和智謀的體現。總體來說,片子比較中規中矩,很平衡。那些台詞,那些雕琢過分,惹人發笑的細節也就“瑕不掩瑜”了。
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葉錦添做的服裝除了將軍的某些盔甲看起來和歐洲中世紀騎士的盔甲類似,顯得不太真實以外,大多還是比較正常。沒讓小喬貼上假發片,我真想替全國女性謝謝他。
我喜歡張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