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燕語千言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每周三天工作製

(2014-08-06 19:51:13) 下一個
           WHY NOT A THREE-DAY WEEK?(為什麽不每周三天工作日?)正逢周三,讀到《紐約客》上這篇文章,心有戚戚。
           文中寫道,1930年,John Maynard Keynes 提出,一百年後,由於資本的迅速積累,科技的高度發達,人民平均生活質量將會極大提高。人民將不必再擔心基本的生存問題,而會麵臨如何利用空閑時間如何智慧地生活這個新問題:”How to use his freedom from pressing economic cares, how to occupy the leisure, which science and compound interest will have won for him, to live wisely and agreeably and well.”
           1926年,汽車大王Henry Ford 提出每周五天工作製。1935年,國際勞工組織設定了每周四十個小時的工作製度。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大部分國家采用了這一製度。1998年,法國立法減少為每周工作三十五小時。從2011年到2012年,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的32個成員國中24個國家每周工作34小時以下。兩周前,墨西哥電信巨頭Carlos Slim 提出工作時間應該減少為每周三天。
          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是,積極推動減少工作時間的居然是“萬惡的資本家”。資本家們提倡減少工作時間的思想基礎是:一味延長工作時間並不等於有效率。當人們有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照顧家人,將會更加身體健康心情愉快,而更快樂的人工作效率更高。並且減少個人的工作時間,可以降低失業率,減少過度生產和過度消費,降低社會的不平等,等等。福特曾經做過試驗,工人從每周工作六天改為五天後,產能不僅沒有下降,還有所增加。
          每周工作三天的提議廣受懷疑和批判。現在社會的趨勢是人們的工作更加繁重。Keynes在1930年提出的將會把人們從工作中解放出來的高科技實際上把工作更加侵入到人們的業餘時間。很多人在下班回家後,乘飛機,或參加聚會等,都會即時快速地回複Email或處理各種工作事務。減少工作時間目前來說,還是很不容易的。
         假如每周工作三天真的成為現實,那麽明天就是周末了。讓我今晚做個好夢。我將會怎樣度過4天的周末呢?我將不用糾結是否要quit 瑜伽課或至少減少為每周一次;我可以帶著孩子們隨意來個說走就走的自駕遊;可以把學了個開頭就被孩子們的出生到來打斷了的鋼琴課繼續;可以在圖書館隨便泡上半天。。
         如果人們擁有更多的時間,那麽怎樣利用leisure time 就成了一個很大的挑戰。小時候,我錯誤地理解共產主義就是,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一切按需分配,人們不再擔心基本的生存問題,幸福而無憂無慮地生活。實際上,物質文明並不必然地帶來精神文明,物質文明也不是幸福的充分條件。美國二戰後的經濟繁榮帶來了“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今天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伴隨著信仰危機,道德危機。
        想象一下,在現有的精神文明程度下,人們每天工作三天,或者隻需要少數人工作就能滿足全世界的需求,大多數人不用工作就能享受舒適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條件,人們會怎樣利用他們的時間呢?我想,應該有一部份極其熱愛工作的人,視工作為人生最大享受,無論規定一周工作幾個小時,他們都是把自己全部奉獻給工作;有一部分人無所事事,肥胖,吸毒,犯罪,參見現在某些富N代和窮N代;有一部份人今生沒有什麽可以追求的,虔誠信仰各種宗教,追求來生;有些人陷入極度迷惘和空虛中,或者成了哲學家或者得了憂鬱症;很多孩子很小就沉迷於網絡和電子遊戲,因為他們很容易就享受一切,為什麽要努力學習呢?當然也有大部分普通人會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鍛煉身體,享受人生的各種樂趣。可是我們真的懂得怎樣享受人生嗎?也許那時學校裏會專門開設How to use your leisure time 的課程。然而更大的問題是,在沒有生存壓力的條件下,幸福的意義是什麽呢?小時候,誰要是羨慕豬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一定會被大人斥責,“象豬一樣會被宰了吃!”那麽做寵物狗寵物貓會不會幸福呢?
        扯遠了,今天這個世界大多數人都承擔著生活重壓為生活奔波,心為形役,身口相累。那些共產主義或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問題還是留給後人操心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NJM 回複 悄悄話 Ⅰ can't wait.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