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燕語千言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夜風雨做成秋(十八)- 呼吸

(2018-06-03 12:55:19) 下一個

放療可以說是所有治療環節中最輕鬆的一環。放療期間,我受到的最大影響是比較疲倦,但是比起化療期間感覺好多了。治療養病的同時,我非常享受這段靜心讀書的時光。

我在放療期間讀的書中有兩本很讓我感慨:史鐵生的《病隙碎筆》和 保羅·卡拉尼什的《當呼吸化為空氣》(  - by Paul Kalanithi )。一個是常年困於輪椅纏綿病榻的病人;一個既是優秀的年輕神經外科醫生同時也是四期肺癌病人。他們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文化宗教背景思考人生,思考生命。

在我的少女時代,史鐵生的文字給了我很大影響,可能因為他的追問和思考引起正在尋求中的我的共鳴。然而二十多年過去了,當我現在讀他2008年出版的《病隙碎筆》,我有些失望但更多的是難過。我成長了,他還在原地。更令人悲傷的是,那時,留給他繼續思考尋求的時間已經不多了。2010年,史鐵生因腦溢血病逝。

疾病把他困於輪椅囿於病榻,也把他的思維限製了,他隻能在一小方天地苦苦冥想,而他在《我與地壇》中沒有思考清楚的問題,依然沒有結果。寫《病隙碎筆》時,他已得了嚴重的腎病,靠腎透析維持生命。這本書的確是“碎筆”,寫於掙紮於病痛間隙的類似意識流的思想獨白,記錄下他對關於人生,命運,科學,信仰等人生命題的用心思索。然而可惜這本書並沒有實現突破,在看似抽象深刻的文字後麵是他依然無解的內心,整本書充滿了類似自我辯論自我說服的吃力和勉強。

蘇東坡在去世前,他的老友維琳方丈對他說,“現在,要想來生!”蘇東坡輕聲說,“西天也許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錢世雄對他說,“現在,你最好還是要作如是想。”蘇東坡最後的話是:“勉強想就錯了。”(《蘇東坡傳》-林語堂)這大約是我那麽喜歡蘇東坡的原因之一:自然豁達,從不勉強,生前享受心靈的喜悅和思想的快樂,走到人生終點的時候,平和而坦然。

《病隙碎筆》雖然提到約伯,上帝,聖經等,但是史鐵生並不是基督徒,他所指的上帝其實是虛指,是他借用的符號,可以是任何的宗教皈依。他說“我尋找他多年”,為什麽他卻始終徘徊在那裏尋找而不得呢?書中有提到瘋狂的年代,他總結道,“那是一次信仰的災難。”災難過後的重建是極其困難的。幾代人迷失了精神家園。但是至少,史鐵生以殘病之軀一直堅持著在努力尋求。如今,大部分寫作者和讀者都在熱衷追求大IP,10萬+,更加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對生命進行探索了。那麽,當每個人或早或晚,總有一天要和死神狹路相逢的時候,我們準備好了嗎?

********************************************************************************

“I am ready (我準備好了)。” 保羅·卡拉尼什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保羅的妻子Lucy寫道:“準備好了。他的意思是:準備好撤除呼吸輔助設備,準備好注射嗎啡,準備好去世了。”保羅和他深愛的家人告別,安然離去。

保羅·卡拉尼什曾獲得過美國斯坦福大學英語文學及人體生物學雙料學位,並於英國劍橋大學獲得科學史與哲學研究碩士學位,以優異成績獲得美國耶魯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即將獲得斯坦福醫學院外科教授職位並主持自己的研究室,等待他的將是似錦的前程。保羅寫到:“At age thirty-six, I had reached the mountaintop; I could see the Promised Land, from Gilead to Jericho to the Mediterranean Sea.”年輕英俊充滿感性才華橫溢的保羅意氣風發地站在他人生的巔峰上,眺望著神應許的“流著奶與蜜”的迦南美地,從Gilead 到Jericho,直到浩瀚的地中海。我莫名心痛地想起白居易的那句詩:“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2013年,年僅35歲的保羅,忽然被診斷出患有第四期肺癌,並於2015年病逝。

這本書分兩部分:Part I: In perfect health I begin ; Part II: Cease not till death.

第一部分:當我身體健康的時候。我覺得中文譯本對這個標題翻譯得不夠準確。英文原文讓我滿懷悵惘,在人生剛開始的時候,一切是那麽完美,我們年輕蓬勃,有健康的體魄,青春的容顏,和對未來的美好夢想。人生若隻如初見......

這一部分,保羅回憶了兒時,父親帶著全家搬到亞利桑那州沙漠中的一個偏僻小鎮開診所行醫。父親忙於工作,犧牲了陪伴家人的時間,以至於保羅從小就堅定地決定以後不會從事醫生這個職業。保羅在媽媽的影響下,從小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愛上了文學,高中畢業後到斯坦福大學學習英語文學專業。而對生命的不斷思索最終使他改變方向走上了從醫的道路。有什麽職業比醫生更直麵生命呢?

第二部分,至死方休。這一部分講述了保羅得病以後和癌症抗爭的經曆。

開始,體重下降,夜間盜汗,背痛給他的健康拉起了警報。他的家庭醫生給他造了X 光,什麽也沒查出來。他周末去紐約探望友人,持續的難以忍受的背痛使他在紐約機場清楚地意識到“癌症“這個他一直回避並且害怕說出口的詞。他提前結束了旅行回家,終於確診為四期肺癌。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的主要靶點有三個:EGFR, ALK 和 ROS1. 幸運的是他的基因檢測是 EGFR 陽性。他的醫生給他用一種口服靶向藥Tarceva ,有些病人可以持續服藥好些年並且保持正常生活。他的腫瘤對Tarceva 響應很好,藥物大大減小了腫瘤負擔。他的肺以前布滿了數不清的腫瘤斑點,用藥後變得很清晰,隻剩一個一厘米大小的結核。保羅重新回到工作中 – 高強度的每天如上戰場般緊張的神經外科醫生的工作。他的背痛越來越厲害,他靠大量服用止痛片堅持工作。他的藥效隻維持了九個月,癌症複發了。這一次,化療成了唯一的選擇。醫生給他用的一線化療藥物是Carboplatin,每三周一次。開始化療情況還好,他正準備周六參加畢業典禮,突然劇烈嘔吐,腹瀉,嚴重脫水。強烈的化療藥物反應導致他在ICU 昏迷了一星期,身體極度虛弱。醫生不得不停止了化療。至此,對癌症束手無策。

保羅在他的行醫生涯中,無數次為了病人和死神打交道,而這一次死神對他進行了私人造訪。生病使他深入思考醫生和病患以及家屬的關係。醫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肩負著生死攸關的責任。即使死神總是最後的勝者,醫生也要拚勁全力為病人奮戰到底,“你永遠無法到達完美的境地,但通過不懈的努力奮鬥和追求,你能看見那無限接近完美的漸進曲線。” 而另一方麵,保羅因為自己的病意識到,“醫者的職責,不是延緩死亡或讓病人重回過去的生活,而是在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分崩離析時,給他們庇護和看顧,直到他們可以重新站起來,麵對挑戰,並想清楚今後何去何從。

保羅一直在問自己,“What makes life meaningful enough to go on living? (是什麽使生命富有意義而值得繼續活著?)”作為醫生和病人,作家和科學家,丈夫父親和兒子,保羅在他人生的各個角色中不斷思索探尋生命存在的意義。保羅生病以後,積極配合治療,在主治醫生也是朋友Emma 鼓勵下,回到工作崗位繼續治病救人,還和妻子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Cady, 而且寫了這本“未完成”的書。最後他說,“我準備好了。”

保羅耗盡最後的心血寫這本書,絕不是用生命來熬雞湯。他說,“直麵絕症的方法之一,就是深愛——袒露自己的脆弱,滿懷善良、慷慨與感恩”他的深愛照亮了別人。

比爾蓋茲在他的博客上寫讀後感 《This book left me in tears》,說 “I’m usually not one for tear-jerkers about death and dying. But this book definitely earned my admiration – and tears.(我通常並不喜歡關於死亡的催人淚下的作品。但是這本書絕對贏得了我的崇敬和眼淚。)” 比爾說,讀者通過文字認識了保羅並且喜愛他。保羅一定會為這樣的評語而欣慰吧。(P.S.,比爾的媽媽64歲時因乳腺癌去世。)

保羅也贏得了我的崇敬和眼淚。我一直流著眼淚把這本書讀完。感動我的不僅是他極富衝擊力和感染力的文字,而且是因為我在閱讀一個坦然真誠善良高貴的靈魂,既有人性的軟弱,也閃耀著從神而來的恩慈和悲憫。

如果我能早點讀到這本書就好了,那會是在我最軟弱最黑暗的時候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安慰。那樣,我不會因為自己的脆弱而感到羞恥,我會坦然接受命運的突然襲擊而不會把時間無謂地浪費在不停哭泣上,我會積極地配合治療,對自己曾經擁有的和仍然擁有的充滿感恩,珍愛生命,並且盡可能地保持優雅地麵對疾病和隨之而來的生活的改變。

What makes life meaningful enough to go on living? (是什麽使生命富有意義而值得繼續活著?)”我也不停地問自己。

希伯來書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並不是隻有犯下惡行品行低劣的人才懼怕神的審判。沒有認真生活過的生命也經不起檢驗和審判。與其說是對死亡的恐懼,不如說是對沒有意義的人生的恐懼。

而保羅說,“The main message of Jesus, I believed, is that mercy trumps justice every time. (耶穌基督帶給我們的訊息,我相信,是恩慈每一次都戰勝了審判。)”

***********************************************************************************

後記:《當呼吸化為空氣》是我最近幾年來讀到的最好的書。在我這個年紀,我評價一本好書的標準是:是否能讓我產生共鳴。

這一章我選的音樂是電影《泰坦尼克號》中的曲子《更近我主》。二十年前,看這部電影時,最感動我的不是Jack和Rose的愛情,而是當麵對災難時,樂師們平靜而從容地在甲板上演奏這支曲子,安撫人心。那時我深刻地體會到什麽是優雅。優雅不僅僅是穿著打扮,言談舉止,以及生活中的小資的小情小調,而是以強大的內心和深厚的修養麵對生活。二月時我寫下了“盡可能地保持優雅地麵對疾病和隨之而來的生活的改變”,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即使現在我也很難做到“優雅”。但是至少這是我努力的目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