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天

It's just another day in life.
正文

一種自私VS另一種自私? 我來說說保守和更新

(2008-08-05 03:26:27) 下一個

回答: 支持或反對同性戀婚姻,是出於什麽利益需求呢?ICLL2008-06-21 00:19:35

從結論句來講,是不是就是一種自私和另一種自私的狗咬狗?博弈的結果由當時社會群體中各群體的力量/數目對比決定?聽著好沒勁哦。

先說一下,本人實驗室曾經有過一位同誌,除了很少參加同事party之外,其他一切我看不出來有啥差別的,看來對“異己”的排斥的情況不嚴重。

再來說說對“未知未來”的恐懼。這是人的保護的本能,其實也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保守。但這是不是可以歸納為“對傳統的保守,拒絕更新”呢?我以為不妥。至少在ICLL文間透露的意思來講,這個說法是很負麵的,我反對;我更要反對的是對對“未知未來”的恐懼的闡述。我分兩個層次來說明,請堅持看到第二個層次:)
對進化論和生物學(特別是動物學)有了解的壇友或許會比較明白,保守是最好的生存之道,變化才僅是對生存之道的補充。
一個例子是遺傳。遺傳複製的保守性遠遠超過突變率,而突變之中,占主體的還是中性的。對個體或短時間內,保守的重要性遠超過變異。隻有對一個種群,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跨度內(幾百幾千倍於個體壽命)而言,變異才有意義,而且還必須前提---環境的改變.沒有環境的改變,變異對個體和種群都是必須保持在沒有顯現的程度.具有原始社會架構的種群的這種種群結構的保守性其實更得到了加強.那麽在環境改變的前提下呢?突變率是相對穩定的,但變異確實是加快的--- 相較於平台期.但是絕對的時間跨度,對個體而言還是長的無法想象.任何時候,個體life span內明顯的變異都是自殺性的.這就是個體本能保守的來源.
另一個例子是人類社會的曆史了.幾乎是類似的,隻要環境不改變,保守是最多數人最好的選擇,特別是生產力不那麽高的情況下.後果就是當環境改變的時候,那些經曆改變的人比較痛苦.以經常性的改變來適應環境改變的國家級的社會結構,幾乎沒有.有的,其過程也是相當相當緩慢的. 任何以年或十年為單位的主動被動的變動,結果大多是災難性的---如果不是全部的話. 這是全體意識中保守的來源.
所以小結就是,保守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最主要的)生存之道,變化是有益的補充.這是我們之所以看到今天的生物圈背後,所有生物的根本策略.一點都不負麵.
當然,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夠不夠這個檔次的改變,是可以評估的.但如ICLL提到的,這類意識在外顯的時候是模糊的,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自己絕難分清楚.但是,絕對絕對不是負麵的.畢竟這是最自然,最可靠的反應.

第二個層次是,作為最智慧的人類,可能有意識的對保守和變化作有益的平衡嗎? 我的樂觀的看法是,可能! 因為我們有一個強大的工具:科學.從而問題就變為願不願意和如何來用這個工具,這個就扯遠了.
為什麽保守是最好的策略?因為預測是個難題.除了人類,沒有其他生物可以對稍微長的未來做出可靠的預測.那麽,唯一可靠的選擇就是經驗/記憶.在經驗/記憶的處理還是個難題的時候,最實際的行為就是一絲不苟的重複---保守.畢竟這比冒進可能造成的損失來講,預期利益大太多了.
但是,隨著現代科學的建立,人們預測的能力大大提高.人們可以在想象成為現實以前,預先做出有效的評估和準備.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小範圍的實驗可以提供額外的保證.如此一來,人們可以擁有比任何過往都快的變化而不損害整體性.
另一方麵值得注意的是,人類社會的改變,在地質尺度來講,已經是驚人的快了.加速的加速度,可能保持多久的穩定?人類完全沒有經驗.在客觀世界,科學的可靠性由經驗提供.超出經驗邊界太多的地方,科學提供的預測力是薄弱的.然而人類社會的大多數人,是很難覺察到科學的可靠性的變化---通常的錯誤是過分樂觀而忽視可靠性的降低.換言之,可靠的,科學的策略是,科學地評估可靠性.科學評估是第一步,在可靠性不足的情況下,保守策略作補充.
片麵的偏頗的使用科學這個工具,或根本拒絕使用,而做出保守或改變的行為,是危險的.在科學的保證之外,保守還是最好的策略.你們可以稱之為又一天的新保守主義,哈哈.歡迎擺事實講道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