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天

It's just another day in life.
正文

摻和著與三位談,被忽略的幸福

(2008-08-05 03:25:44) 下一個
 看到了三位從進步引發的關於幸福的討論,覺得有一個點沒有談到,趕在被製成標本封存前提出來。幸福的成本,和追求幸福的成本與風險的管理。
一開始就那個掙了錢以後享受海灘的故事沒有在這個意義上展開,我覺得各位疏忽了:)在沒有辦法比較的情況下比較,結果實在是沒有說服力。我以為,每個人對滿足欲望(就幸福了?:)的需求程度不同,其實可以歸結為對成本與風險的管理。特別是物質方麵的欲望,完全沒有風險和成本是不可能的。對風險和成本博弈結果的選擇其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來比較幸福程度。
讓我來據一個可以簡單計算和比較的實驗:彩票!
沒有人會拒絕彩票的高額獎金,但未必人人都會因此去買彩票。假設兩個人,或兩個人群,其他方麵一致,僅在對彩票獎金的欲望管理方麵分歧。甲想要得到,那必須花錢買號,猜測,等待,對獎。乙也想得到,不過想想千萬分之一的概率,還不如花錢買個冰棍呢。不需要複雜的計算,可以知道通過買彩來滿足金錢欲望的,和放棄買彩而轉移這部分成本的,那個欲望更多的被滿足?實際上,如果有這麽兩群人,往往乙會幸福些,對不?當然,在這個例子中,如果甲認為猜測等待對獎是種娛樂享受而附加了幸福的成分的,不算。至於一個人的極大滿足和數百萬人的不滿的平均,與數百萬人的些微滿足比較結果如何,就見仁見智了。
這是一個非極端情況下,考察物質滿足和物質滿足自我管理對幸福程度的影響。似乎看起來,物質麵的影響比較小。這涉及到欲望的壓抑和忽略麽?
回到早前的享受海灘的故事。幾十年的工作加十幾年的悠閑退休生活和幾十年的悠閑類退休生活那個更幸福,恐怕也要見仁見智了。不過通常人們比較喜歡happy ending, 前者實現happy ending可能比較有物質保障。
再到ICLL的極端例子,可惜沒有一樣現代化/工業化的東西是free的。車子汽油不便宜,醫療更貴。再比較40年的儲蓄和20年的腫瘤治療,最後說一聲:我奮鬥過了;和40年50年的吃吃喝喝心肌梗死中風之類的,最後說一聲:我享受過了,哪一種比較幸福也是見仁見智的。
由此,不丹人的幸福感是來自於知道美國生活不現實而被迫選擇潛意識的忽略呢,還是來自於知道美國生活的代價不值得而主動選擇放棄呢?恐怕得由另一份調查報告來揭示了:)
根本上,我懷疑是不是可以從熱力學第二定律推導出物質追求行為的淨成本總是大於不追求行為的:)不過至少在幸福感這麽人性化的東西的比較上來看,恐怕自我調適比物質滿足更能提供幸福感。如果可以合理的調試/管理/克製生存的物質保障之外的物質欲望,人應該會比較幸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