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菜 根 譚》的 來 去 觀 - 博客 | 文學城

來去集

事來心始顯,事去心隨空
正文

《菜 根 譚》的 來 去 觀

(2008-07-26 21:43:21) 下一個

記得筆者開始為<<新世界時報>>每周定期寫稿時,曾為專欄取名費了些心思,但最後以"來去集"命名之。當時用這個名字可以說有兩個原因:一是,許多<<新世界時報>>的讀者同我一樣,都是從國內來到美利堅大地上的新移民,在大洋兩岸之間的往來行走,構成了我們人生經曆的重要框架。二是,由於筆者在華府城內上班,每天搭乘地鐵通勤,在晃動的車廂內全程讀書看報有時會有頭暈目眩之感,閉目養神又覺得太浪費時間。於是我便想利用在上下班路上的"來去"之間,理一下思路,打一些腹稿,回到家中記錄下自己的觀察與感受,同讀者諸君分享我在"來去"途中的心得,故取其名曰"來去集"

在同一單位工作的好友陳麗川 (字雲天),飽讀詩書,博古通今,東西方學養俱佳,筆者常籍每日"共進工作午餐"之際向他請教。一日,雲天兄問道:"來去集"的出處是否和《菜根譚》有關?他這一問就把我給問暈了:過去在大學裏曾聽說過《菜根譚》這本古籍,但從未有機會閱讀過。我告訴雲天取"來去集"為名的丘氏理由,但是心裏十分想了解《菜根譚》中和"來去"有關聯的語錄及意義。雲天兄侃侃道來:他過去讀《菜根譚》時,對其中的一段話印象非常深刻,便是:"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 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顯,事去而心隨空。"這句禪意甚濃的話,同我年前選名時的心境並沒有聯接,但是,"事來心始顯,事去心隨空"一語所呈現的意境,倒是引起我閱讀《菜根譚》的極大興趣。

《菜根譚》是明朝萬曆年間洪應明寫的一本語錄體著作,作者生平不詳。據說起名《菜根譚》,是因為作者把菜味比作世味,那麽種菜人的隻有厚培菜根才會有味。也有人說是“咬得萊根則百事可為”的意思,菜根味苦,但苦中帶有泥土的芬香;菜根味純,與君子的本色一樣質樸厚實。古德有言為證: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不管怎麽說,《菜根譚》所表達的是四百多年前一位哲人對為人處世、修身養性乃至治學家訓的認識、體會。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佛(釋)家的出世和自身的體驗,形成了一套頗為完整和融會貫通的出入世法則,表現了中國人對人生、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關係的獨到見解,整部著作有如一位“聞道者”的箴言集,啟人心智,被後人譽為心靈之藥石

《菜根譚》的內容和格式如敘家常,完全是由作者侃侃而談集成,一段話數十百字不等,共三百六十則(與360度巧合),格言警句,信手拈來,文辭幽雅,對仗工整“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顯,事去而心隨空”是《菜根譚》中的一段格言,意思是說,當風來時竹子就知風因緣遇合,風過去之後,緣盡又一切皆空。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也是一個道理,對這兩件事情的描述,使人看過以後有一種大覺和澈悟。也就是說萬事萬物不論是長是短是苦是樂,都是一個過程。人在其中應當抱有隨遇而安的態度,事情來了就應該盡心去做,事情過去後,心象要立刻恢複到原來的虛空平靜,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於不失。《菜根譚》中這樣寓意深刻的格言警句,比比皆是,但是,此句“事來心始顯,事去心隨空”,比較集中地體現了作者既有積極入世、經營天下的儒家思想,又有清淨無為、修身養生的道家旨趣,更有透徹禪機、空靈無際的佛家智慧,蘊涵著寬廣精妙的人生態度和以仁取勝的機智,對於個人如何正心修德,看待人生的喜怒得失,有著十分通達的體察。書中還有一段格言也頗能代表作者將儒家濟人利物的精神與佛道兩家避世超俗的思想融為一體的要義:“學者有段兢業的心思,又要有段瀟灑的趣味。若一味斂束清苦,是有秋殺無春生,何以發育萬物?”意思說:一個做學問的人,既要有謹慎的行為、刻苦敬業的精神,又要有瀟灑脫俗的高遠情懷,這樣才能保持生活的情趣。假如隻知一味克製約束自己,使自己過著清苦的生活,就隻會感到生活如秋寒的凜冽而毫無春天的生機,這又怎能培育萬物的成長而至開花結果呢?

那日雲天兄對《菜根譚》的一番介紹,讓我得以在網上找到這部典籍,細讀之下,自己好像也經曆了咀嚼菜根,參透禪機,感悟人生的體驗過程。《菜根譚》裏,修辭譬喻,妙筆生花,每一種修身言辭都孕育在自然景觀之中,作者似乎對大自然的道體了然於胸,並將自然律與道德生活兩者有機融合,令讀者心生共鳴,感受作者觀察天地自然而後達到的“從心所欲,不逾矩” 、“智者不惑,仁者無憂” 之境界。我在想,難不成《菜根譚》是中國哲學思想中“天人合一”至高境界的入門普及本?

文友金勇靜日前在“半杯清茶社”的網站上向大家推薦了一篇好文,說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這段語言便是: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意思是說: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瑕,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麽就是什麽;隨著年齡漸長,經曆的世事漸多,就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多且複雜,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人到了這個時候看山也感傷,看水也歎息;最後,有人通過細心觀察和修練,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 ,終於茅塞頓開,回歸自然 - 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進入“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之達觀的人生境界。我等已過不惑之年,離知天命亦不遙遠,現在尋得機會找來《菜根譚》細細品味,竟會發現其中不少論述有“似曾相識燕歸來”之感;回首往事,漂泊疲憊的心頭也曾經對讀過的“至理名言”心生不屑和懷疑。如今發現,真理依然在那裏微笑如故,隻是自己變矣!也許,人生就象在是山非山,是水非水之間來去行走一樣,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