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集

事來心始顯,事去心隨空
正文

約 翰 . 霍 德 裏 奇

(2008-08-09 09:12:30) 下一個

 

前幾周的一期“來去集”中介紹了去世不久的原北卡羅萊納州聯邦參議員
赫爾姆斯 (Jesse Helms),以及他同時任中國駐美國大使李肇星的一場“筆仗”,文中還提及赫爾姆斯在擔任極有權勢的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一職時,常常“登高一呼”,阻擾或凍結同他立場相左者的外交人事任命案,其中,已故美國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約翰.霍德裏奇 John Holdridge 等同黨籍的資深外交政務官員都曾領教過赫爾姆斯說“不”的厲害。

約翰.霍德裏奇,中文名何誌立,一九四五年畢業於西點軍校, 曾服務於情報界。進入政壇後成為基辛格的助手,是參與中美秘密外交的關鍵人物之一。一九七一年,霍德裏奇隨同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秘訪北京,敲開美中關係大門,之後還參與起草了舉世矚目的《上海公報》。

霍德裏奇服務外交界近四十年,一九八六年退休前最後的職務是美國駐印尼大使;此前,他於一九八一至八三年擔任裏根政府的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當時,他的任命案在參議院外事委員會被赫爾姆斯攔下,理由是霍德裏奇走“親中”路線,“對台”立場有問題,但最終被赫氏放行,以換取白宮撤銷另一項人事提名案。其實,赫爾姆斯的耽心不無道理。霍德裏奇早在一九三七年隨雙親到北京等地旅行後,即與中國結緣,四十年代開始在康奈爾大學和哈佛大學補習漢語。一九六九至七三年任職白宮國家安全會議,於一九七一年隨基辛格借道巴基斯坦秘訪北京,為次年尼克鬆總統的曆史性訪問鋪路,並成為曆史性文件《上海公報》的起草人之一。《上海公報》中首次表明,美國“認知(acknowledge台海兩岸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此立場沒有異議not to challenge”。 

霍德裏奇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透露,《上海公報》的原始文字是“台海兩岸的所有人”,但後來發現如果這樣寫,台灣本土人士會有反彈,經過反複斟酌才將初稿改成“台海兩岸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隻有一個中國”,以求適當界定,同時也比較準確地反映了當時兩岸政府對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 一九七三至七五年間,霍德裏奇擔任美國駐北京聯絡辦事處副主任,一九七五至七八年出任駐新加坡大使,美國和中國建交那年,霍德裏奇被調回華府,在中央情報局擔任東亞情報官至一九八一年。 

裏根政府時期,霍德裏奇獲黑格國務卿任命為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洛杉磯時報資深記者孟捷慕(James Mann)在其著作《轉向》(About Face)一書中,稱黑格、霍德裏奇與當時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副館長傅立民、國務院中國科科長羅普等人為“親中派”,他們強調與中國關係的重要性,認為台灣隻是華府和北京關係中的麻煩事。 當時“親中派”的國務院官員甚至存有放棄台灣的想法。《轉向》一書中記載,霍德裏奇曾開玩笑說,他希望如果來個大海嘯淹沒台灣就好了。霍德裏奇在亞太助卿任內,美國和中國達成限製並終止對台軍售的《八一七公報 。《八一七公報 簽署的同時,情感上傾向台灣的裏根總統,則向台北方麵轉達了“六項保證”。 

一九八三年,黑格與裏根的衝突白熱化,裏根批準海格辭呈,由舒爾茲接掌國務卿,舒爾茲任命年輕氣盛的沃爾福維茨 (後任小布什政府副國防部長,伊拉克戰爭主導者之一,轉任世界銀行行長一職兩年後被迫辭職) 接替霍德裏奇,並把霍德裏奇外放到印尼,雅加達遂成為他外交生涯的終點站。 

退休後,霍德裏奇從事谘詢服務,和命運相同的傅立民(後外派沙特阿拉伯擔任大使)共同在華府創辦「美中政策基金會」,常年舉辦外交政策研討會並出版期刊,還常在媒體倡言鞏固美中邦誼。霍德裏奇的著作均集中在美中關係方麵,計有一九九七年出版的《跨越界溝》(Crossing the Divide: An Insider's Account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U.S.-China Relations),和與前副國務卿葛林 Marshall Green)合著的《同中國的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 With China),對美國和中國建交過程有許多第一手的內幕記錄。 筆者於一九九九年在一項紀念中美建交二十周年的酒會上,曾見過霍德裏奇一麵。隨著時間的推移,那時出席酒會的人士中認識霍德裏奇的並不多,瘦高個兒的霍德裏奇站在酒會一角顯得多少有些寂寞,唯時任駐美國大使的李肇星對他恭敬有加,並同他相談甚歡。

根據霍德裏奇在他的書中記載,基辛格於一九七一年七月九日在北京釣魚台六號樓與周恩來舉行首次會談,比基辛格大二十五歲的周恩來微笑著說:“按照我們中國的習慣,請客人先發言”。閱曆豐富的基辛格麵對沉著老練的周恩來,顯得有些緊張和局促,而基辛格念的開場白,就是由霍德裏奇起草的。當基辛格念到:“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不尋求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解決方案,也不尋求一個獨立的台灣”時,周恩來馬上表示:“好,會談現在可以開始了”。三十七年前基辛格對周恩來的這番表白,實際上成為了日後美國曆屆政府對台政策的基調。另據霍德裏奇回憶,周恩來對基辛格率領的美國代表團成員知之甚詳,連霍德裏奇會講廣東話也在周恩來的掌握之中。

在美國的外交界中,霍德裏奇是一位對中國問題、美中關係具有深厚研究功底的職業外交官,務實、理性,反應敏銳,執行力強且具有戰略家眼光,文武雙全,被稱為美中外交關係中的“智多星”,他為中美兩國關係的發展作出了影響深遠的貢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霍德裏奇對於自己外交生涯中沒有能夠成為駐華大使而一直感到遺憾。這位儒雅謙和的中國事務專家生前居住在馬裏蘭州貝塞斯達市,於二零零二年七月十二日病逝華盛頓,享年七十六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