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集

事來心始顯,事去心隨空
正文

赫 爾 姆 斯 參 議 員

(2008-07-26 21:48:20) 下一個

上周的“來去集”中花了一些篇幅介紹美國海軍官校和她的著名學員,而本期專欄所要涉及的人物、剛去世不久的原北卡羅萊納州聯邦參議員赫爾姆斯 (Jesse Helms),也是一位曾服役美國海軍多年的政壇重量級人士。在美國社會的保守陣營人士心目中,赫爾姆斯是一位英雄般的人物,其地位和功勳同高德華(Barry Goldwater和裏根齊名。退休前曾連續擔任了五屆聯邦參議員的赫爾姆斯,是國會山上保守派議員的領軍人物,曾誓言“要用自己的生命來阻擋美國自由主義列車的前行”。赫爾姆斯早年堅決反對設立全國性的“馬丁路德金”紀念日;當1972年尼克鬆總統展開曆史性的訪華之旅時,赫爾姆斯公開抨擊尼克鬆是在“奉承紅色中國”;克林頓總統剛上任時提議允許同性戀者參軍服役,對此,赫爾姆斯忿怒地警告克林頓去北卡羅萊納州訪問時“最好帶上保鏢”。在擔任極有權勢的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一職時,赫爾姆斯常常“挺身而出”,攔下和凍結具有自由派背景人士的外交任命案,因此得到一個雅號叫作“不參議員”(Senator No)。在國際事務上,赫爾姆斯的強勢作風也令世界領袖們印象深刻。赫爾姆斯曾力主減低美國對聯合國的財務支出、立法嚴懲同古巴進行貿易的國家,其中包括北方鄰國加拿大。當論及赫爾姆斯在國際事務方麵留給美國的“遺產”時,不能不提到他同中國的“高手過招”種種。

在美國國會,赫爾姆斯是強烈友台的參議員,曾有媒體稱其為“來自福爾摩莎的參議員”,他也是參院《加強台灣安全法》法案的起草人之一。赫爾姆斯以反對共產主義著稱,始終稱中國為“紅色中國” (Red China),絕對不用正式國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對親中國的美國官員不假辭色,常常在聽證過程中擱置他們的任命案,已故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約翰.霍德裏奇(中文名何誌立,基辛格助手,參與中美秘密外交的重要人物)等都領教過他的厲害。據報道,美前駐緬甸大使李文 (Burton Levin) 深知赫老的個人偏好,在他的外交經曆中不忘恭敬地列上曾任國務院中華民國科長,用的文字是Republic of China, 不是Taiwan Desk (台灣科),因此深獲赫爾姆斯歡心,在聽證會上輕鬆愉快地得以過關。一九九五年李登輝訪問母校康奈爾大學時,赫爾姆斯親自前往紐約上州的 Syracuse 機場接機,他也是李登輝訪美成行的主要促成者之一。再早些時候的九零年代初期,赫爾姆斯是在國會中堅決反對給與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的重量級參議員。當時,筆者剛來美國,雖然忙於打工,但對電視新聞上赫爾姆斯在國會殿堂中的慷慨陳詞還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日後發生的赫爾姆斯與中國駐美大使李肇星的一次書信交鋒,則引起了美國主流媒體的關注。

200029日,赫爾姆斯給李肇星寫信,對中國駐美公使劉曉明(現任中國駐朝鮮大使,時任駐美公使時才四十出頭)在記者會中批評美國眾議院通過《加強台灣安全法》法案的有關講話感到“震驚” aghast),並要求李肇星對這位中國大使館第二號人物的發言做出澄清。據報道,劉曉明在23日舉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如果美國國會通過《加強台灣安全法》,其後果比當年李登輝訪問康奈爾大學要嚴重得多,將超出中國召回駐美大使的程度。劉曉明還批評支持《加強台灣安全法》的議員對中國問題的了解“隻及小學生的水平”。赫爾姆斯認為劉曉明對國會議員進行了人身攻擊,並質問:劉先生的這番話是不是表明一旦國會通過《加強台灣安全法》,中國就要對台動武?

李肇星在212日回複赫氏的信中說,我在查閱了有關的記錄後得出的結論是:劉公使在記者招待會上所說的話並無錯誤或不當。他在招待會上確實提醒過人們,1995年允許李登輝訪問美國的決定曾經使兩國關係嚴重倒退。他要傳達的信息是,如果《加強台灣安全法》果真成為法律,其後果隻會更加嚴重。我完全讚同這一評估。李肇星在信中再次闡述了中國堅決反對《加強台灣安全法》的立場,即《加強台灣安全法》法案嚴重損害了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基本框架,違背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其實質是提升美台軍事關係和增加對台軍售。他指出,某些議員對台灣問題的來由及中美關係的發展過程缺乏了解也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他們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確定的美國對台灣問題的承諾缺乏了解。你自己的這封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已逾20年,而你仍然稱中國的台灣省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稱台灣領導人為總統。僅僅說這是無知不了解,實在是很客氣的了。

李肇星在信中還指出,據我記憶所及,他(指劉曉明)從來沒有把你和任何一位國會同事比作過小學生。我能想到的最接近的比較是,有些美國學者曾經說過,連小學生都知道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許多政治人物卻好像還不懂得這個事實。

後據報道,氣憤的赫爾姆斯在讀罷李肇星的複信後,曾揚言要求國務院宣布李肇星為不受歡迎的人物。被美國參眾兩院通過的《加強台灣安全法》要求大幅度提升美台軍事關係,增加美國對台軍售。該法案後被克林頓總統否決而告結束,但是,當時有關《加強台灣安全法》的爭論和它在美中台三邊掀起的巨大波瀾,並沒有隨著赫爾姆斯的去世而被人們遺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