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風細雨話經濟(1)財富
(2008-07-15 09:25:20)
下一個
經濟學以及商學,金融學和其他財經學科都有一樣的基本宗旨,就是研究財富問題。
所以,傳統經濟學是庸俗哲學中的一種,它不討論神的問題,不討論輪回的問題,不討論民族問題,不討論基因問題等等。它隻是簡單地關注於現實世界世俗社會中,一個個趨利避害的俗人們如何致富的問題。
盡管,現代經濟學的迅猛發展使得我們已經突破了以上界限。但是,對於不是立誌投身研究人類行為的人們而言,經濟學就是個如何致富的問題。
但是,對於那些發了宏願想真正了解它的人而言,經濟學是一種宗教,是通往朝聖山之路。對於他們來講,經濟學無所謂科學不科學的問題。你的智慧有多深,你的信心就有多大。
經濟學門徒按照大同小異的信仰建立了自己萬神殿和萬魔殿。
這些數以百萬計的受過嚴格訓練的見習牧師在世界各地頑強傳教,在他們上麵是數萬稱為經濟學家的紅衣主教,再上麵是幾十名已經獲得諾獎的受膏聖徒。再上麵呢,那已經不是人類現有的智慧所可以達到的地方。
所以,納什瘋了,斯蒂格勒哭了,弗裏德曼笑了。
鼎革連他們為什麽瘋,為什麽哭,為什麽笑都搞不清楚。
如果我們的討論進行得順利,我們會回到這些讓人著迷的概念(神,輪回,民族和基因等等)。但是,在此之前,經濟學還就是個如何致富的問題。
經濟學中公認的第一本劃分學科的書就是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這是一本關於經濟學的大預言書,基本上描繪了這兩百年來經濟學發展的幾乎所有方向。把經濟學和其他學科區分開的基本方法,就是看這個話題是不是在《國富論》所討論的範圍內。如果,你在討論這本書以外的東西,那基本上可以認為是其他學科的東西。
我們可以先把國家財富的問題先放一放,來考慮另一個問題:如何提高個人財富。
個人財富大致有三個來源:遺產,勞動和投資。
遺產問題先不談,對於在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父母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人甚至更早,大多數人基本上不會有太多財產留給後代。再加上當時沒有獨生子女政策,參與分割的兄弟姐妹比較多,遺產沒有成為財富的主要來源。
對於8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他們會有遺產。可是,他們麵臨的問題非常特殊,壓力也非常大,恐怕這些財富根本無法真正地幫助他們。我在以後的帖子裏會單獨討論80後在經濟曆史上的地位。現在讓我們集中在那些沒有什麽遺產預期的中國人身上。
在勞動和投資收入中,勞動收入基本上占中國民眾全部收入的80%以上(發達經濟中大概是60%)。
對於沒有遺產預期,金融信貸市場不通暢的中國民眾而言,投資所需的本金,其實就來自勞動收入(儲蓄)。所以,我們會重點討論勞動收入,也就是工資問題。
隻有了解工資差異的原因,我們才知道個人財富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