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滅諦 - 佛的二身(25)

(2009-01-18 19:13:48) 下一個



佛的二身

根據大乘傳統,在證得完全滅諦以後,修行人不僅證悟涅槃,在修行人死後,他覺悟後純淨的色蘊將成就佛的色身,而他覺悟後純淨的心識將成就佛的法身

迷妄心寂止了,但心識的相續仍然持續,完全純淨無漏,俱足慈悲和智慧,慈悲和智慧要從修行之初開始培養。菩提心-即證悟空性的慈悲心-是成就佛陀法身的基礎。

法身有兩個方麵,證悟空性的心識、和那個心識事實上的空性。所以你會經常看到法身分為兩類:智慧身-它是佛的心識;自性身或真身-它是佛的心識的空性。

樣的,色蘊成就了佛陀的色身。這不是以某種古怪的煉丹術,將粗大的物質色身變成佛陀的色身,而是修行人粗大的物質色蘊分解,基於極其細微的物質色身,修行人成就佛陀的色身。

小乘幾乎不討論佛的色身。我認為佛的色身觀念是大乘和小乘之間又一明顯的區別。色身不一定指物質形式,他實際上指佛陀無所不知的心識中包含的慈悲和智顯現為不同的形式。因為佛陀顯現的唯一理由是去利益其它眾生,不同層次的眾生有著不同層次的理解,因而佛陀有不同層次的顯現,恒順眾生,隨緣應化,因而佛陀的色身又分為兩類:應身(又稱受用身)和化身。

某些眾生能直接看見佛陀圓滿的應身。他們能與佛的應身交談並受教言。阿羅漢證悟的程度,已能夠親見佛陀的應身而受教言,他們的證悟在見道以上。我們以後會討論”五道”。你經常看見西藏唐卡中佛陀的應身,他們裙裾美麗,瓔珞莊嚴。與此相反釋迦牟尼佛顯現為一個平常的僧人,身著簡樸的三衣,這是佛陀的化身。大乘佛教認為,曆史上釋迦牟尼佛是佛陀顯現的化身,普通人因此能夠親眼見到他,並聆聽他的教言

佛陀能夠同時在不同的地方,隨緣化現成不同的身相。當他們剛開始修行成佛之道時,他們主要的發願是去利益眾生,當然一旦他們獲證佛果,必然會全力以赴的救度眾生,不然他們豈不在欺妄們。大乘佛教指出當修行人證悟成佛之時,佛的二身-法身和色身將同時顯現,法身是佛陀脫離於二障後的心識,色身是為了讓其他眾生看見佛陀的一種顯現。

這正是為什麽大乘傳統強調同時修行廣行門。廣行法門將生成佛陀的色身;而門將生成佛陀的法身。菩提心、布施、持戒、和忍辱等是廣行法門的部分,它將引導成就佛陀之色身;得到證悟空性和無常的智慧是深見法門,它將引導成就佛陀之法身。

如果佛陀的色身是一有法,它由此是無常的。也許會有辯論-無常在性質上是苦諦,那麽佛陀的色身是否亦是苦諦。這裏又是大乘和小乘之間的區別之一。爭論是關於解讀佛陀基本的教言-四法印。

四法印是
諸行無常(一切合和的現象皆是無常)
-有漏皆苦(一切有漏的現象在本質上皆是苦)
諸法無我(一切現象空無自性)
涅槃寂靜

小乘的學者認為假若某事物是無常的,它也必定是有漏的,因而它是苦諦。但是大乘學者引證了四法印,指出有漏的事物是苦諦,但並非一切無常現象皆是有漏的。大乘將無常現象劃分為有漏(垢染的)的和無漏(無垢的)。由貪、、癡和有漏業中造作的事物是苦諦,因為它們是有漏的,但其它的無常事物,比如佛陀的色身,並非苦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