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轉法輪經 - 為什麽四諦要按這樣的次序來教 (3)

(2008-07-03 18:32:15) 下一個

為什麽四諦要按這樣的次序來教?

釋迦牟尼佛教授四諦時用了非常特別的次序。這種次序與事物發生在現實中的次序毫無關聯。在現實中,“因”必須先於“果”產生,“果”接著“因”的後麵再發生。這種“因”“果”次序是不可能顛倒發生。在現實中,既然存在一種“因”能導致“苦果”,那麽肯定也會存在一種“因”能導致我們斷除“苦果”。組成四諦 的兩組對應的“因”、“果”關係(苦諦和集諦,滅諦和道諦)在釋迦牟尼佛的講解中,它們的次序被顛倒了。苦諦作為“果”先講,集諦作為“因”後講。同樣在第二組中,佛陀先講結果-滅諦,再講斷除苦的“因”-道諦。

在《菩提道次第》中,喇嘛宗喀巴解釋了盡管不跟從事物發生的本來順序,還是應當用這種特殊的順序來教四諦。因為這樣更符合我們的心理習慣。比如,當我們開始分析四諦的第一組“因果”對應關係時,我們很自然地先意識到“苦諦”的存在,這將引導我們接著去尋找造成“苦諦”的原因。四諦的第二組“因果”關係同樣如此。當我們察知“苦諦”的存在和造成的“苦諦”的原因,我們將會問有沒有任何方法能斷除“苦諦”?我們先推測斷除“苦諦”是終究有可能的,然後尋找解決之道。

打個比方,我廚房的水池裏放滿了茶杯。當我打開熱水龍頭要洗杯子,沒有熱水流出來。我看見熱水器上的故障燈在發亮,就打電話叫人來修。事情很自然地進展著。當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時,我們回頭去找造成問題的原因。當我們看見“結果”後,我們尋找“原因”。覺察到問題所在是促使我們尋找解決之道的動力。我們的意識 很自然得這般運作。這就是為什麽佛陀要用“先講果、後講因”的次序來教授四諦。對佛教的修行人來說,這種特別的次序合乎心理上自然習慣。彌勒菩薩《究竟一乘寶性》中比較了治病的四步:

正如診病,需除病因;欲得痊愈,靠施妙藥;
欲滅苦諦,需斷苦因,欲證滅諦,
依於道諦。

直到我們意識到自己病了,我們才開始尋找病因。推測到痊愈的可能,我們才渴望得到這個結果。此即苦、集、滅、道

四諦為什麽又稱“四聖諦”?

搞清楚究竟什麽是“四聖諦”是很有用的。因為,“諦”在佛經中會有不相同的意思。在佛經中,提到許多“諦”,如二諦,四諦等等。我們要非常仔細,不要想當然地以為所有的“諦”都是一模一樣的意思。

“四聖諦”前麵的修飾詞“聖”是指此“諦”是被聖者現量觀察到的。那些聖者是已經直接證悟了空性和無我的修行人。“聖”特指那些被聖者直接如實地觀察到的真相,此處的四種真相-即苦,集,滅,道。拿苦諦來說,聖者觀察到各種各樣的“苦”,無論是作用於身體上還是心相續上,粗重的還是微細的,聖者如實而觀,此皆是“苦“。我們凡夫還沒有直接證悟空性,盡管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察覺到身體和心相續上的苦受,但是我們不能夠察覺到實際上存在的所有程度上的苦受。與其相反,我們也許感覺到一些娛悅的事物,他們實際上卻是苦受。這聽上去不合常識。但是當我們觀察社會,你很容易明白我所說的意思。我們大部分人孜孜以求、引以為樂的事,實際上有著帶來苦受的潛在一麵。

另外的三個“諦”同樣被聖者在完全的以至於非常細微的程度上,現量地如實觀察到。沒有證悟的常人不能如實覺察到,因為缺乏現量觀察事物本質的能力。

學習四諦有何益處?

究竟是什麽促使人們走上修行佛教的道路?當人們最初對佛教感興趣的時候,這是一個要拿來問自己的問題。人們也許是發自內心地感興趣,沒有必要非去求證興趣來自哪裏。快樂是我們都渴望得到的,我們自然也有權利來滿足這種渴望

我們應該從一開始,就試著清楚地了解源自內心深處的興趣動力,而非僅僅接受這樣的想法-我們都渴望得到快樂,而沒有經過我們自己全麵調查、深思熟慮後就接受。我們需要判斷趨樂避苦的願望是否出於本性。若真是如此,這種願望是否一直在驅動我們的行為。人們同樣需要了解的是-事實上我們是否真的有效地滿足了這個願望?這是我們思考的起點。

通過分析四諦我們最低程度上得到這樣的益處,我們將會相信生命中的困難能被斷除。目前我們的生活完全被不能控的因素操縱著。但是一旦了知究竟是什麽事實上造成了我們的問題和它們將能被斷除,我們就確信可能有一種妙藥對治我們被“因緣”操縱的生命。如果能通過誦讀、分析、深思經文,使我相信斷除“苦諦“的可能性存在,我想我肯定會向往得到這個“結果”。

進一步說,如果我們相信,若聽從釋迦牟尼佛的教言,我們能漸漸學會控製自心,並且最終徹底地停止我們以”因緣和合“而存在的方式。我們就會選擇皈依佛法。佛法是佛的教言,也是三寶中的一寶。自然地,皈依佛法會引導我們尊敬釋迦牟尼佛和僧寶。僧寶本意是跟從佛的教言並且有修證的修行人。皈依佛和皈依僧是三寶中的另外兩寶。皈依三寶建立在四諦的基礎之上

皈依佛法最佳的方法是將佛法實踐到修行中去,我們從向僧寶求得皈依到變成僧寶中的一員。變成僧寶中的一員不是必須要成為一個出家的僧尼,而是通過直接證悟空性。這是學習四諦的中等的益處。

最終,當我們明白到我們所經受“苦諦”的本質,以及看到所有的眾生也同樣地在經受“苦諦”,我們的修行將會從僅考慮一己之利到謀求大眾的利益。隨著進步,我們的偏見和自私心將漸漸消減,我們的行為可以變得更無私。當然,隻有在理解和實踐“四諦”到非常強有力的地步才能做到這種發心和行為。學習四諦最高程度的益處是得到證悟、行菩薩道,以救度所有眾生脫離苦海為己任。自己得到證悟後,我們才真正有能力去救度眾生。

斷除“苦諦”不是一件他人可以給予的禮物,隻有通過自己實踐真理來獲得。隨著進步,從我們目前的無法自我操縱、因緣和合的生命,到極為純淨、完美、和平的證悟狀態之間的鴻溝可以漸漸縮小。通過發展智慧,然後真正地實踐四諦的教言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將極大地利益其他的眾生,不僅僅幫助他們脫離苦海,也同時在幫助我們自己積累修行的福慧資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