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轉法輪經 (1)

(2008-06-24 01:25:49) 下一個

節選譯自紮西次仁喇嘛的講義《四諦》

在二千五百年多年前,曆史上的佛陀-釋迦牟尼佛成道了。

他放棄了做王子悉達多時奢華的生活。在六年中,拋棄世間享樂,故意經受苦行,期望能證悟真諦,這種苦修沒有幫助他尋找到真諦。佛陀發現偏於樂和苦行的任一極端,皆不夠證悟到真諦。於是,他坐在那羅加納河邊的菩提樹下,戰勝了內心中最後的心魔後,發現了自己存在世間的真相,最終證得了滅除人身痛苦的真諦。他證悟成佛了,為一覺悟者。

起初釋迦牟尼佛保持沉默。在隨後的四十九天裏,他從菩提伽耶漫遊到鹿野苑。鹿野苑是靠近印度中部的波羅捺斯城遺址郊外的一個小鎮。在這裏,釋迦牟尼佛遇見了他原先的五個同修,他們和釋迦牟尼佛曾在一起修了六年的苦行。開始,五個苦行者懷疑佛陀放棄了修道,但是在見到釋迦牟尼佛遍體放出光明後,他們就轉而向佛陀祈求教言了。於是釋迦牟尼佛給他們開示了四諦法門。四諦法門組成了以下的《轉法輪經》也是本書的主要講的內容。

在佛陀寂後不久,他的信徒開始聚會設法保存他的珍貴教言。佛典中的經部事實上直接取自於佛陀的開示。這些開示被他的信徒背誦,然後以口傳的方式傳下來。直到佛陀滅寂幾百年以後,它們才被書麵記錄下來,經因此保留了許多口傳的傳統形式。詞句琅琅押韻,行文易於誦。盡管如此一來佛經一些行文變得讀懂,但是佛經的涵義和其中的直接取自於佛陀的教言仍然能象地圖一樣指點我們脫離痛苦陷阱的途徑。

以下的《轉法輪經》是釋迦牟尼佛覺悟成道之後,所開示的第一部佛經,由此極為出名。它又被稱為初傳法輪。簡單的說就是四諦。因為四諦涵蓋《轉法輪經》之精要。

《轉法輪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波羅捺斯城近郊的鹿養苑,世尊白五比丘言:
  諸比丘,出家人應避兩邊:
  1.沉緬於色聲享受,此為卑賤,低下,庸俗,無益。
  2.執迷於自我折磨,此為痛苦,荒唐無益。
  拋棄此兩個極端,如來了悟中道,增長知見,趨向安樂,智慧,菩提和涅槃。
  諸比丘,何為如來所悟增長知見,趨向安樂,覺悟,菩提和涅槃之中道?
  如來所悟中道為八正道,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佛陀繼續說道:)
  

    諸比丘,此是苦諦。  生為苦,老為苦,病為苦,死為苦,怨憎會為苦,愛別離為苦,求不得為苦,總之,此五蘊之聚即是苦。


  諸比丘,此是集諦。
輪回之因即是貪,以情欲執著彼此,貪執感官享受,貪執有生,貪執無生。
  

    諸比丘,此是滅諦。
  徹底遠離斷除貪欲,舍離,由此得到解脫,無有任何執著。
  

    諸比丘,此是道諦。
  此乃八正道,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此是苦諦。
  諸比丘,我對聞所未聞之法生起眼,識,智,悟,光。
  此是苦,我應知。
  諸比丘,我對聞所未聞之法生起眼,識,智,悟,光。
  此是苦,我已知。
  諸比丘,我對聞所未聞之法生起眼,識,智,悟,光。
  

    此是集諦。
  諸比丘,我對聞所末聞之法生起眼,識,智,悟,光。
  此是苦之因,我應斷。
  諸比丘,我對聞所末聞之法生起眼,識,智,悟,光。
  此是苦之因,我已斷。
  諸比丘,我對聞所未聞之法生起眼,識,智,悟,光。
  

    此是滅諦。
  諸比丘,我對聞所未聞之法生起眼,識,智,悟,光。
  此是滅,我應證。
  諸比丘,我對聞所未聞之法生起眼,識,智,悟,光
  此是滅,我已證。
  諸比丘,我對聞所未聞之法生起眼,識,智,悟,光
  

    此是道諦。
  諸比丘,我對聞所未聞之法生起眼,識,智,悟,光。
  此是道,我應修。
  諸比丘,我對聞所末聞之法生起眼,識,智,悟,光。
  此是道,我已修。
  諸比丘,我對聞所未聞之法生起眼,識,智,悟,光。
  

    (佛陀在結束此經時說:)
  “諸比丘,於此三個方麵,在我沒有真正以此十二種形式,明了四聖諦絕對真實如理之智之前,我沒有於此世間,包括天人、魔王、梵天,以及梵誌人天中,宣稱我已證得圓滿的無上正等正覺 。
  “諸比丘,於此三個方麵,我以十二種形式,真正明了四聖諦絕對真實如理智慧之後,我即向世間,包括天人、魔王、梵天,以及梵誌人天等,宣稱我已證得圓滿的無上正等正覺。
  “我生起知見和智觀,得不可退轉的解脫。這是我最後一生,今後更無他生。”
  世尊如是講說了此經,歡喜雀躍的比丘們歡呼讚歎世尊之語。

第一章 轉法輪經 

我這一輩子是一個佛教徒。自從童年起在色拉寺出家學經,直到現在任職法師教授佛法,我的生活始終充滿佛法。記得我曾經在辯經中,對佛經的多發起哲理質疑。辯經在藏傳佛教的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盡管如此,我從未釋迦牟尼佛的根本開示,或者懷疑過他的開示是否已然過時。

當我接觸到代的學生,經常要求我從邏輯上來解釋大部分基本的佛法概念。這令我不得不再次檢視我自己的信仰。但是,我愈多見到我的學生將佛法的見地和修行融入他們的生活之中,我就愈加相信佛陀的開示可穿越時代,始終有其價值所在。也許你會困惑於佛經中的法相名詞和概念,但是佛陀的每種教言都確有其洞察人心的力量。我寫這本書的發心在於使你領略到佛法的智慧和它穿越時代的價值。

釋迦牟尼佛在初轉法輪時最先教授四諦,可見四諦的重要性。四諦涵蓋的框架可以延伸到釋迦牟尼佛後來的四十多年的許多教言。如果因為佛經古老的語言和行文使你無法看懂佛陀的教言,那麽,祈望待你看完這本書,你能更好地明了轉法輪經的涵義。

四諦是苦,集,滅,道。

苦 - 苦是集的結果。

集 - 集是苦的原因

滅 - 滅是永斷一切的苦及苦因

道 - 道是永斷一切的苦及苦因的方法

四諦中的苦諦和集諦(苦因)反映了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間的真相。苦及苦因持續地在我們每個人身上起作用。滅諦和道諦是永斷一切苦及苦因的修證途徑。要斷除苦及苦因,我們需要從己內身來求證滅諦和道諦,而非求借於外境物質。因此來說,四諦不僅僅揭示了我們的生命及其所處整個世間的真相,它還告訴我們,我們有可能做到永遠斷除我們在此世間不竟圓滿的存在,到達無有一切痛苦及苦因的存在狀

四諦中最先講的苦諦,指的是普遍存在於我們身體和心靈上的種種病苦,挫折,痛苦,憂愁以及不滿足。佛陀在開示苦諦後,接著解釋了造成痛苦的原因(集諦)。集諦主要來說是貪,嗔,癡。佛陀在滅諦中揭示了確有方法能永斷一切痛苦,通過道諦中方法,佛陀顯示了如何能證到斷除一切痛苦及苦因佛陀所講的令我們斷除痛苦的方法即是八正道。我們會在後麵的章節詳述。在四諦中,我們可以找到兩組相互對應的因果關係。苦諦是集諦(苦因)的結果;反過來集諦是苦諦的原因。同樣地,滅諦(永斷一切的苦及苦因)是道諦的結果;道諦(永斷一切的苦及苦因的方法)是滅諦的原因。

四諦教言奠定了佛陀整個思想和實踐的基礎,也是個人修證成就的框架。它貫穿了佛教的所有哲理。因此,佛教徒學習,靜坐潛思,以求究竟理解四諦教言是最重要不過的了。假若沒有理解四諦,那麽我們也不可能完全將佛陀的思想和實踐溶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去。

我們的本性中皆渴望得到快樂,趨避痛苦。升起這種渴望完全無需憑借後天的培訓,教導和文化熏陶。這種趨樂避苦的渴望乃是出自於本能。我們想極力避開的痛苦並非憑空產生。痛苦的產生有其特定的“因”和“緣”。在四諦中,佛陀精確地羅列了我們在世間的每一天所要經曆的種種痛苦,從粗重的苦到非常微細的苦。痛苦可以微細到我們覺察不出來的地步。佛陀同樣精確地解釋了痛苦的原因。

相似地,我們所希求的快樂也不是憑空而降的。快樂的來臨有其本來的“因”和“緣”。所謂快樂,在這裏並非泛指那些暫時的聲色五欲之樂,而是特指最高層次的“ 大樂”。“大樂”是一種永恒的“快樂”,它不囿於外境影響,不隨外境而遷轉改變。斷除苦諦本身不應僅僅視為一種覺受。憑借正確的途徑修證到了斷除苦諦的 成就乃是最高層次之“大樂”。四諦的教言明白無誤地解釋了修證的途徑。通過它,引導我們達成人性中最基本的“趨樂避苦”的願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