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課的震撼
(2009-05-19 14:21:32)
下一個
一向是個懶人,懶得連車都不想開。上周申請駕照考試,不過是為了給公公婆婆交作業。但是沒想到公民局斷然拒絕了我的申請,理由是:首先學習急救課程。
急救有什麽難的呢? 托了醫生親人們的光,家裏光急救箱就有好幾個。不過,當我星期六捧著咖啡懶洋洋地走進教室,還是吃了一大驚。因為同學們早已正襟危坐。
第一個問題是回答為什麽參加急救課程。有人和我一樣,是因為駕照考試。有人想當護理員或警察。我的同桌是公司派送,因為他申請了救護車司機職位。還有幾位回答說,擔心忘了在中小學學到的急救知識,所以再次充電。
接著回答施救的必然性。我回答說:自救。一位MM回答說:良心。還有一位男同學回答說:法律。教員微微一笑,給我們看幻燈,上麵是一款醒目的法律條文:不幸事件或者緊急情況下拒絕施救者,將被處以一年以上之監禁或者相應罰金。
接下來的首要任務,便是背誦這款法律條文。
一位MM提出疑問:如果夜半獨自開車,遇上偽裝的車禍,難道也得下車施救?教員回答說:如果有這樣的判斷,您可以不打開車門而停下報警。但是如果您熟視無睹地離開,請等待法律的審判。
我們麵麵相覷。我,我非常震撼。
接下來的時間不由得小心翼翼,但還是不幸地出盡洋相。
第一個演習過程是救助尚有呼吸的幸存者。這須得把同伴的頭顱盡力後仰,以防止吞舌現象;然後應翻轉他的軀體改為側俯臥,使其能順利嘔吐、防止氣管淤塞。這位同伴牛高馬大,我隻好雙膝跪在地上,卻還是將他翻轉不過來。旁觀同學幾欲英雄救美,均被教員惡狠狠地咆哮喝退。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成功,但是我也就此磨壞了絲襪,並蹭破了雙腿。
第二場演習是施行人工呼吸。我三下五除二地扯開仿真人偶的衣扣,準確找到施行位置,但是教員放在身邊嘀嗒作響的計時計卻動人心魄,急促得令我直冒虛汗。心髒施壓三十次後應進行兩次口對口或者口對鼻的人工呼吸,看著自己留在人偶唇上的口紅,惡心得幾欲嘔吐。但是教員仍然指責我的呼吸沒有到位。無奈之中我閉上雙眼,用手捉住人偶嘴唇,不顧一切地把氣吐入。心裏暗想,如果是真人,恐怕我也需要急救,因為自己根本見不得鮮血。教員仿佛看透了我的卑鄙心思,嚴厲地說:自然您也可以選擇暈倒,不過後麵的人就得照顧更多的人.生活本來就很緊張,對不對?
接下來是麵對休克的應對措施。當抖散保溫薄膜時,教員指責我聲響過大,並且缺乏事前提醒,會使休克者受驚。當我重來一次、並且終於把休克者的頭顱也包裹起來(保溫的重要部位),卻發現由於身材高大,他的半個身軀還露在保溫膜外麵。在教員嚴厲的審視下,我隻得走回座位取來自己珍愛的米白色風衣,搭在他的腿上;並隨後半跪在地上,努力將他的雙腿抬高,以使血液盡快回流肺部和腎髒。隻此一次,教員終於對我露出讚許的目光。
從上午八點三刻至下午三點半,時間在震撼與緊張中流逝。當先生來接我回家,不由得被我的形象大吃一驚。而我卻仍然全身心地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之中。
首先,我沒有想到,出於良知和道德的選擇也應該由法律來保障實施。人們一向熱衷於對良知和道德賦予熱情的讚美,卻極少真正思索過該怎樣最大限度地實現它們。其結果,不外乎隻能寄希望於振臂一呼的個體英雄或者替天行道的俠客,以給與沉淪冷漠的社會風氣狠狠一擊。比如這次被民間譽為巾幗英豪的玉嬌妹妹。試想當良知的選擇白紙黑字地上升為法律裁定的公民義務,醜惡分子恐怕無處藏身,瀆職者或投機者亦別無選擇,相對來說,社會風氣恐怕無需俠客匡扶或明君現身,亦會因為公民必行的義務參與而規範一體。
其次,更沒想到,施助者不僅隻是履行公民義務,其施救水平也是衡量公民素質的重要指標。比如我空有施救的迫切心,卻因為膽小力弱而處處被教員當作反例示範批評。而在隨後的尷尬的圍觀氛圍中,我不得不竭盡心智努力投入,付出犧牲亦在所不辭。這一切,隻願我的救助工作卓有成效、受救者能真正受益。
由此可見,在相對完善的公民社會,法律的健全以及道德形態的監督理應相輔相成。隻呼籲公民個人高尚的道德與舍身的精神,僥幸分子則趁機大行其道,竊笑之餘甚至以明哲保身之態度愚弄威脅世人,久而久之營建出一個麻木猥瑣的社會。但如果片麵依賴於嚴厲的法律,溫馨細膩的人性關懷卻亦能因為執行者的素質各異而不見得真正落到實處,釀成不必要的遺憾。似乎隻有當強勢的法律保障與高尚的人性監督相輔相成,公民社會才得以真正打造出一個安全而溫馨的和諧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