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深度與理想主義者的光芒——歌劇魅影1943
(2009-01-07 19:19:47)
下一個
提起《歌劇魅影》這部作品,中國觀眾似乎不會陌生。中國電影史上早期的故事片《夜半歌聲》即是由此改編而來。前些日子,偶然看到環球公司1943年製作、 獲得三項奧斯卡獎的版本,內心受到極大震撼,可謂欲罷不能。這幾天反複對比英德文版本觀看,不知不覺中竟然熟記主題旋律,甚至到了能用鋼琴自行彈奏的地步。以此,當是獻給劇中魅影那樣的理想主義者的深深致意。
巴黎歌劇院中,年近五旬、其貌不揚的小提琴家Claudin暗戀純淨甜美的年輕女演員Christine; 而同時愛上Christine並大獻殷勤的,還有青年才俊巴黎警督與風流倜儻的首席男演員。從三年前開始,Claudin窮盡心血為Christine秘密譜寫協奏曲,並傾其所有、匿名重金聘請名師指導其演技。Christine終於以合唱演員的身份起步而漸受重視,而Claudin卻默默承受著愛情的煎熬與生活的窮困。
不久Claudin因為左手的傷勢被迫提前退休,連房租也負擔不起的他寄所有希望於自己作品的出版問世。唯有這樣,方能繼續保證Christine才華的培養和顯現。在受盡冷眼與輕慢侮辱之後,Claudin發現自己的作品被剽竊,憤而勒死出版商,而自己亦遭毀容。痛苦而絕望的他逃往巴黎歌劇院地下廢墟,從此生活在無邊的黑暗、孤獨與悲憤之中。
從此巴黎歌劇院開始鬧鬼。而Claudin所作的一切,不過是要讓Christine登台演唱,讓世人認識和承認她美妙的藝術天賦。最終於一場大混亂之中,Claudin終於握得Christine之手,把她引往地下廢墟並以抑製不住的顫抖表達永不分離的愛意,而此時地麵上他的作品響起,由著名鋼琴家Liszt親自登台演奏。Claudin激動得再也無法控製自己而以廢墟中的鋼琴應和,而Christine卻終於伺機揭開他的麵具,驚嚇得無與倫比。此時警督與首席男演員趕到,在Claudin拔劍自衛的那一瞬間,警督鳴槍,廢墟轟然倒塌,其它三人安全逃出,而Claudin卻被永遠地葬身於廢墟之中,留下的,隻有一把在巴黎歌劇院中伴隨他二十年的陳舊小提琴和作為魅影的麵具。
無疑,這是三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但劇情處理卻大大衝離突破了俗世價值觀念。劇中三個男人個個都是真紳士,全心全意地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愛慕著Christine,但魅影Claudin的愛無疑最具深意,並且超越了男女情欲的尺度,處處散發著理想主義者的唯美光芒。因為他愛她,所以他對她嗬護敬重之極,並視她的天賦與發展前途為自己的整個生命,不惜以一個清貧而卑微的小提琴家身份來托此重負。但是,直麵Christine時候,他竟然羞於表白自己的感情。因此,可以說,他對她的珍視實在是來自於靈魂深處的吸引,而不帶任何一點雜質與褻意。並且,由於年齡差距,他對戀人的愛情甚至不由自主地交織著慈父一樣的深情:比如,他為她的成名而創作的協奏曲主題恰好是她童年聽過的搖籃曲; 而最後的混亂時刻,他以顫抖的口吻情不自禁地稱呼她為“我的孩子”,終於親口說出“沒有你我是多麽的孤獨”、“讓我們永不分離”這樣的情話,但是,這樣的場景,卻不禁讓人深深迷惑,迷惑這究竟是他對戀人的生死表白還是對音樂理想的執著與夢想?縱觀整個劇情發展,觀眾不難最終看出,這其中一定二者兼之:因為音樂本身就是Claudin畢生的心血; 而Christine無疑也是他的作品、夢想與生命。正因為如此,所以他都夠在這個世俗無法認可的年齡、以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提琴家的身份,不惜堅忍地耗損著自己,以千方百計地成就戀人。在沉默地承受以至慘烈地反抗一切來自於世俗的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折磨與挑戰之後,Claudin悲慘地消失了,甚至沒有得到戀人一個微小的默認,但是,他獻給愛情的作品卻終於得以在世間流傳,而他深愛的戀人也終於獲得觀眾的厚愛,立誌永不辜負歌劇事業。我想,這就是魅影刻骨而真摯的愛情以及唯美的理想主義精神留給人間最美好的作品; 並且,我還猜想,在每項震動人心的藝術作品之後,不管是音樂、美術還是文學等領域,一定都不缺乏魅影那種無視俗世代價、不惜以生命而赴理想的沉默得甚至卑微的真正的勇士。
成功的作品無疑離不開優秀的演員。在這個版本中,飾演魅影的是四次獲得奧斯卡最佳配角提名的Claud Rains。這位性格派演員本身誕生於英國倫敦一個窮困的舞台演藝家庭,可謂曆盡人情冷暖,並深深體會過理想主義者在這個世界上的激情、痛苦與無奈。因此,在飾演魅影Claudin時,他甚至拒絕上妝,堅持本色演出。多年後,他甚至離開好萊塢離群索居,與田園風光為伴,一如魅影生活在俗世的視野空間之外。Claud Rains的表演深沉、細膩而富有張力,於無聲處亦有潛伏激情。 影片開始時,他僅為1.69米的身高、典型的中年人外形體態,以及低調的平淡樸實在我看來實在無法引起任何觀眾的愛慕,但隨著情節的發展,他把主人公在美好的理想與刻薄的現實之間的掙紮、把他麵對音樂時候的癡迷以及對戀人的深情依戀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至魅影獨自於地下廢墟傾聽愛人歌聲時候,那種落寞與慰籍的神態深深打動人心,其中滋味,有如陳年老酒,回味濃鬱淳厚,使人不飲自醉。同時值得一提的,還有名不見經傳的德語版魅影的配音演員。德語版配音演員聲線與原演員極為相似,但經後來更為先進的錄音技術而顯得更為清晰而誠摯,同時又具備飽經憂患的厚度。這完美的配音與嚴謹的德語台詞相結合,委實更加賦予魅影形象理性深沉的一麵。難怪有人評論說,這個1943版本是迄今為止最不浪漫之版本,但卻是情節迄今為此最為合理感人之版本。
1943年正值法西斯主義當道, 在充斥著殺戮與掠奪的囂喧鬧世,美國好萊塢獨樹一幟,冷靜逼真地創作出如此蔑視世俗、充滿人性的經典作品,不得不令人驚歎佩服。讓我們隨這首反複貫穿於整部影片的搖籃曲一道,見證人性的溫馨美好,同時向世上所有甘於寂寞孤獨的理想主義者們致以深深的敬意:
“ Hear the bells ringing soft and low,
bringing peace through the twilight glow,
according to everyone night has begun,
turn from Your weary toil,day's work is done.
Hear them ring while my love and I,
dirft and dream to the lullaby...
Hear them ring while my love and I,
dirft and dream to the lulla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