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去青城山玩,滿街的餐館都掛著大招牌:白果燒雞。顯然是當地引以為榮的名菜,可惜太貴,於是這個菜名就留在心裏,成了一種遺憾。雖然長大後也多次去都江堰、青城山遊玩,不知道為什麽就沒再想到要品嚐這一名菜,可能那個時候“吃”並不是我的最大愛好。直到今年秋天,在美國的首都看到很多結滿果實的白果樹,第一個躍入腦子的念頭:哦,白果燒雞!回到自己居住的城市,發現也有白果樹,撿了一大包,洗淨備用,過程不容易,白果的前世今生,請看這篇博文。
於是昨晚親力親為了“白果燒雞”,彌補了少時的遺憾,人生完整了。
“白果燒雞”是成都青城山地區的傳統名菜。青城山風景優美,以幽靜著稱。這裏飲食美味與眾不同,其中一絕“白果燒雞”湯汁濃白,雞肉異常鮮美。相傳“白果燒雞”為青城山天師洞的道士創製。據說二三百年前,青城山一位年高的道長久病不愈,日益消瘦;天師洞的一位道士就多次取用山上一棵500多歲的銀杏樹所結的白果,同嫩母雞燒湯,文火燉濃後,給道長食用;不久道長便恢複了健康,精神煥發。從此,“白果燒雞”便聞名遐爾,成為一款特色名菜。
====================================
【菜名】 白果燒雞
【所屬菜係】 川菜
【特點】 色澤淡黃,湯汁醇鮮,雞肉酥嫩,白果回甜,香糯適口。
【原料】 嫩母雞、白果、薑、蔥白、料酒、胡椒粉、胡蘿卜、鹽5克、水澱粉
【作法】
1、嫩母雞一隻,我用的是Cornish hen,剖開背脊處(腹部不要剖開),沸水飛水去除血粕清水洗淨待用;
2、白果一小碗,剝殼去胚芽(一定要除去有毒的胚芽),開水燙半熟去皮至翠綠色果肉,放少量油(菜譜說用豬油,咱就一般的油吧)快炒起鍋待用;
3、少許胡蘿卜切成小梅花狀,焯熟;
4、薑片用少量油炒香後,將整隻嫩母雞入鍋,加水(以淹沒雞為度),放蔥、胡椒粉、紹酒,燒沸換微火;大約30分鍾左右,湯汁趨濃後,放入白果、鹽,加蓋用文火燒15分鍾左右,至雞肉酥爛、湯濃出鍋,倒入一隻大的圓湯盤內,雞肚朝上、背脊朝下,白果圍在四周;鍋內湯汁置旺火上,撈去薑蔥,勾入薄澱粉,胡蘿卜小梅花置雞周圍即成。
=====================================
我的湯燒得不夠濃,主要是因為砂鍋太大,搬家後一直沒找到那口小砂鍋。不過,湯真是鮮美,還不夠分呢!婆婆非常讚賞,她很驚歎我連吃都沒吃過居然也能做得象模象樣。
古狗的時候看到這麽一段話:“道教聖地——四川灌縣青城山盛產白果,道人用白果仁配豬肘燉雞,湯純色白如玉石,汁鮮味美。”看來下次可用豬肘一起燉來試試看;或者加一點西洋參,適合冬令進補。
掛在樹上的白果,銀杏樹姿優雅,樹葉完美。
千錘百煉出來的白果,光潔可愛
一磅多重的嫩母雞
我的大砂鍋,第一次啟用
鮮美無比的“白果燒雞”,照片模糊,想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