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一種新的活法
(2011-10-26 02:08:32)
下一個
本來可以繼續就美國經濟的情況,回答大家的疑問。不過想一想沒啥了,美國生活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對窮人來說,本來就是艱難。對富人來說,當然是花天酒地。和其他國家也沒啥區別,誰願意相信美國遍地是黃金,就自己過來撿吧。你也可以成為楊致遠,是不是?
當然也可能像那位中國來的工程師,到穀歌應征,被人槍殺在街頭上。各有天命,又不是個人能夠主導的。
西方發達國家來說,貧富差距大,美國應該是第一位。然後就是其他的盎格魯-撒克遜係列的澳洲、新西蘭、加拿大和英國。然後其他的歐洲國家,然後就是日本,最後是北歐的幾個國家,貧富差距最小。
所以說,日本的窮人日子比美國的窮人好過,一點都不奇怪。
前麵我說了一個結論,估計把一些人嚇得要死。那就是美國如果運氣好的話,重新恢複經濟,可能要25-30年。
這個結論,是根據前麵兩次美國的大經濟危機得出的。
第一次,就是在1890年,美國在南北戰爭後大破壞之後的差不多工業化的30年,然後就是危機了。那個時候,美國的工業化,主要是重工業化。其代表工業,是鋼鐵業、鐵路業、輪船業和采礦業。當時的石油業還是剛開始起飛。
這種工業結構,導致的最好結果,就是戰爭機器開動。於是為了解決國內產量過剩和消費不足,而當時又沒有現在的全球化國際貿易體係,當時是靠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維持的各自為政的經濟體係,比如說英帝國的殖民經濟等等。
那時候美國又沒有實力和人家英國和法國對抗,於是找了軟柿子西班牙帝國去捏,搶了不少戰略要地,比如說古巴、波多黎各、菲律賓和關島,再加上夏威夷,算是對海外市場擴張打開的橋頭堡。
但是當時的美國工業還沒法子與歐洲帝國們對抗。這個契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摧毀了歐洲的自身工業體係,讓美國工業橫掃了不少原殖民地市場。而且美國的化工業、軍火工業,也是這個時候成長起來。
但是這個還是沒有解決危機麵臨的結構性問題,隻不過緩解了美國工業自身的產量過剩和國內有效消費需求缺乏的困境。
這個時候,一個新工業開始出現,那就是汽車業。雖然汽車是歐洲人發明的,但是把汽車進行大規模廉價生產,並把它從奢侈品變成普通消費品,這個是美國人的原創。尤其是亨利福特,提高工人工資,搞分期付款,讓大家可以買汽車,是一大創舉。
但是在這個工業大規模改變美國社會之前,美國就碰到了1929年的大蕭條。
在大蕭條的時候,美國出現了一代天驕,逆天而行的小羅斯福總統,然後他的新政,在大規模公共工程建設上麵,尤其是美國高速公路係統建設上麵,立下了美國未來發展的奠基之作。
當然美國的高速公路係統,某種程度上,是受到了德國希特勒的高速公路建設的影響。但是當時大家的想法,估計還是政府以工代賑,出錢讓人民有工作,是為了解救危機。
隻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就是在大概50年代中期,一種新型的社會形態開始出現。
就是依托汽車這個交通工具,和四處通達的高速公路係統,美國開始了一種新的社會發展模式,郊區化。
和以往的城市化不同,相對於大型城市的人口集中,和四處遍布的農村,郊區化出現的情況,是集中度沒有那麽高的郊區城市。
不是一個大城市,而是一圈圈的中小城市圈,或者說城市群和城市帶。這些地方,居住條件比大城市寬敞,但又沒有農村那樣分散。鏈接大家在一起的是高速公路,大家以車代步,到超級購物中心這樣的大商場交易,然後在寬敞的大房子裏麵,慢慢添加各種後來發展起來的家用電器,從早先的收音機,到後來的洗衣機、洗碗機和電視機等等。
這樣的生活方式,自然產生相對應的各種新的行業鏈,加上退伍軍人上學法案,工會合同保障等等,最終產生了一種消費、生產可以兼顧的新生活方式,取得了 1929年以前的重化工業經濟方式。
不過美國今天碰到的困境,其實很大原因上和其生活方式有關。
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這個整個的生活方式,建立在一個關鍵的因素上,那就是原油價格。
隻有低廉的原油成本,這種生活方式才可以維持。
從1950年開始,一直到1973年的中東危機,原油價格都是很低的,大概就是不到2美元,1.8,1.9那樣。就算是把現在的通脹算上去,那麽也相當於今天的12-13美元。
中東石油危機,加上伊朗革命,導致了原油大漲,到了35.9美元,然後到了1985年,才開始跌回20美元左右,大部分時間,是在18-19美元徘徊,也就是今天的30美元上下。
記得當時美國的汽油價格,也就是一加侖97分左右。但是從2000年開始,原油價格就一路上漲了。除了2009年大跌回到40多美元之外,現在這樣的全球經濟,原油價一樣可以衝到100美元關口。
也就是說,在這樣的原油價格之下,美國的社會生活形態,是完全不可能維持。因為這樣的成本推算上去,不光是你整個社會經濟生活都無法正常運行,而且你稍微的一點增長率,還不夠被油價填牙縫的。
美國在中東的控製力的不斷變弱,也是這種現象的一個惡性循環。除非可以讓油價回到40美元左右,那麽美國經濟是沒有出路的。
其實就是傳統的化石能源,已經難以支撐美國現在的社會生活形態。除非能夠找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才可以在30年後走出一條生天。
我一直反對的一件事,就是中國走上美國這條生活形態的道路。所以倡導高鐵,城市圈等等,都隻不過希望中國能找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來帶動中國經濟發展,出現一些新的增長行業。
http://www.snsbay.com
Thanks.
我看交通部都開口了,說中國公路建設存在資金鏈斷裂風險。
http://www.cs.com.cn/qcpd/02/201110/t20111019_3092783.html
資金鏈斷裂,目前真的是件非常嚴重的事情麽?
我知道,即使可以贏得戰爭,但是在戰略上也是有可能會輸的?比如二戰後的英國。。。
不過,還是請井大抽空回答一下縮短25-30年的問題吧:)
China has now developed the high speeed rayway network but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of the local city run into trouble by relying on personal car and taxi. This created congestion in every major cities. The only solution is to develop extensive public transportation with subway, bus, bike, like major city such as Paris and London. It now takes 45 minutes from Hangzhou to Shanghai but may need 1 to 2 hours get from the railway station to one's home or company somehwere within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