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北加州,紅葉李小粉紅正準備謝幕,“梨花”隆重登場!
-簇一簇掛滿枝頭的小白花,五片花瓣,微微透光,宛如春天的飄雪。
正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以前的農業社會,人們種梨是為了吃那又甜又脆的梨子。後來社會發展了,城市越來越多,麵積越來越大。城裏人為了多吸收氧氣、保護城市生態,也為了能經常看到美麗花朵,讓心情愉悅,就開始把農村的果樹做了改良,成為觀賞樹。
梨樹就是果樹變為觀賞樹中的其中一個品種。
美國也一樣,有兩大類梨樹。
能結果實的梨樹,開的梨花清香淡雅,結的果實又脆又甜,但是花簇不會茂密如雲。
城市觀賞樹,到春季的時候,茂盛的花簇,仿佛是一團一團的的雲朵;梨花如飄雪般璀璨;但是很少結果,結的小果子也基本被鳥兒吃了。
在美國看到滿街梨花,讓人有置身中國故鄉的感動。
美國流行的觀賞梨樹(Callery Pear),在美國的曆史大約隻有100年左右。
這種觀賞梨的原始品種,來自中國,可以稱它是“遠嫁美國的中國姑娘”。由植物探險家弗蘭克·尼古拉斯·梅耶(Frank Nicholas Meyer ),在1916年從中國引進。
梅耶先生, 一位傳奇人物,他從中國引入了2000多植物品種到美國,除了梨樹,最有代表性的貢獻是“梅耶檸檬”(Meyer Lemon),也叫“北京檸檬”。
梅耶先生,1875年生於荷蘭,25歲 移居美國。他從小對植物充滿好奇,14歲開始進入植物園做園丁助理。
梅耶對很多工作沒有什麽耐心,每一個崗位都以辭職告終,唯獨對植物充滿敬畏和耐心。他在農場和果園裏可以盯著一棵樹或者一朵花發呆半天。
一位植物學家十分讚賞梅耶對植物的熱情,就介紹他到美國農業部工作。
別人在辦公室裏抄寫文件、喝咖啡,梅耶卻是要經常出外考察各種植物生長。不管是烈日酷暑,還是寒風凜冽,他的工作就是到世界各地的農村和森林探險,尋找適合在美國生長的農業產品。
梅耶先生樂此不疲。
1905年至1918年期間,他先後共進行了四次亞洲考察。
拿著一把鋤頭、背著一個帆布袋、腰袋裏放著一本皺巴巴的筆記本;睡樹皮、吃野果,喝溪水,梅耶在中國的農村和森林之間不斷奔波。
1916年,他在中國湖北、湖南等地發現了一種耐病、抗旱、生命力極強的梨樹。他大為興奮,希望引進這種中國梨樹到美國,可以改良當時的美國果梨,因為美國的歐洲梨樹普遍容易感染病。
梅耶引進的“中國姑娘”梨樹,吃苦耐勞,頑強不屈,在美國生根發展。
1950年代,美國的城市建設迅速發展,幾位植物研究專家發現,梅耶從中國引進的梨樹,不僅抗病性強,而且樹形優美、花朵繁茂、適應性強,非常適合作為觀賞樹。
美國園藝學家 John Bradford,在中國梨樹裏選育出了一個品種,它生長迅速、春季繁花滿樹、秋葉變紅。很快,這個品種成為了園林綠化的熱門樹種。
梅耶先生對植物不僅是“熱愛”,而且是“癡迷”。據說,他喜歡給植物起名字,每天對著植物說說話。“阿黃”、“大根”、紅麗”,“喝水啦!喝水啦!!”、“給你剪剪頭發”....,喃喃自語,充滿對植物的熱愛。
在中國期間,他寫下了大量旅行筆記和信件,描述了當時中國的風土人情、植物生態、農民耕作等情況,是研究清末中國鄉村生活的重要文獻之一。
有一封他寫給上司的信裏,寫道:
“我並不覺得孤單,因為這些植物就像是朋友,它們在告訴我故事,隻要我耐心傾聽。”
1918年5月31日,梅耶先生在中國安慶神秘失蹤,6月5日,其屍體在長江裏被發現,遺體後被安葬在宋慶齡外國公墓區。
梅耶先生去世已經100多年了。
梅耶檸檬仍在果園、庭院中發出清香,他從中國帶到美國的原始品種梨樹,改良後,每年春天,燦爛梨花開滿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