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冠疫情間的回憶 (一) : 2020年的美國

(2024-06-11 10:28:42) 下一個

新冠疫情似乎基本結束了。各種悲歡離合的故事也開始在記憶中淡忘,趁記憶還在頭腦中,趕緊寫下來。

 

1. 疫情初期的恐慌

2019年12月底,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一種神秘的肺炎病毒開始在武漢傳播。2020年1月11日,中國政府報告了第一例因為新冠病毒死亡的例子。一位61歲的病人在武漢因為感染了這種病毒而死亡。

 

2020年初的時候,武漢疫情來得凶猛,當時中國各種口罩和醫護資源一下子跟不上,很多國家,包括美國,有不少民間組織和個人積極向中國捐贈醫療物資。

 

我在美國的朋友,有不少人也積極聯係做口罩生意的公司和朋友,捐贈口罩到中國。

 

我在洛杉磯的一位朋友告訴我,他的一個住在三藩市的外甥女,那段時間自購了一萬個口罩捐回中國,她分批寄出,還是用快郵寄出。點滴故事,溫暖人心。

 

從2020年1月底開始,美國的情況開始不妙。

 

2020年1月21日,美國發現第一例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這位病人30多歲,近期從中國武漢返回美國。

 

接著,美國開始出現多例感染了新冠病毒的病人。

 

2020年2月2日,美國政府發布規定,要求所有從中國回美國的旅客,必須在家自我隔離(self quarantine) 14天。多家航空公司開始取消去中國的航班。

 

2020年2月6日,一名住在加州Santa Clara County 的57歲的婦女死亡。直到當年4月22日,美國政府才正式宣布這名婦女是死於新冠病毒。這是美國第一例因為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病人。

 

這名婦女近期並沒有去過中國,所以美國衛生部門開始意識到,新冠病毒已經進入美國,開始在美國社區傳播。

 

2.  疫情命名與政府應對

 

2020年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命名這種新冠病毒叫“COVID-19”。 

 

2020年2月26日,美國衛生部門報告,在華盛頓州發現美國第一例因為社區病毒傳染而死亡的新冠病毒病人。當時,加州的57歲婦女還沒有被確認是第一例死亡病例。

後來的數據確認,加州死亡的婦女才應該是美國第一例因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的病人。

 

2020年3月4日,加州州長(Gov Gavin Newsom) 宣布加州處於“緊急狀態” (state of emergency)。加州已經發生一例因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53例新冠病毒測試顯示陽性反應的情況。

 

加州州長宣布,公共場所不能有超過250人的集會;大型場所要關閉;餐館隻能提供外賣,不允許堂吃;65歲以上的老人和有基礎病的人群,盡量不要外出;老人院要封閉,除了特殊情況,不允許外來人員進入老人院探視。

 

2020年3月16日,加州幾個郡開始宣布多項在公共場合的隔離規定(shelter-in-place orders) ,   要求人們在公共場合要戴口罩,人與人之間要保持六英尺距離。

截止到這一天,加州已經發現有472人是新冠病毒測試陽性,11人死亡。

 

接著,全美國開始恐慌,很多公司開始要求員工在家上班(work from home)。

 

接著,紐約發生疫情大爆發。美國各地派出醫療增援隊到紐約支援抵抗疫情。

 

那段時間,在電視上天天看到全世界各地疫情爆發的消息。電視畫麵裏的民眾,個個戴著口罩,麵容嚴肅;救護車聲音“呼呼呼”響著,疾快狂奔。

 

疫情越來越嚴重。那幾天電視上看到,穿著白色防護服,戴著防護麵具的醫護人員緊張地搬動著一具一具的屍體。驚怵的畫麵讓人產生恍惚感,難以分辨這是電影還是現實?

 

美國很多民間社團和個人開始熱心捐贈口罩和醫療物資給醫院。

 

我的女婿也是其中一位熱心人。平時不善言語的女婿,在美國出生和長大。那段時間,他天天關心疫情,為凶猛的疫情痛心。他在網上聯係到幾位朋友,大家組織起來,一起向加州和紐約的幾所醫院捐贈口罩。

 

他說,紐約是他出生和生長的地方,現在紐約的新冠疫情那麽嚴重,他應該為紐約做點事情。

 

3.  生活的變化

 

我住在離三藩市不遠的一個小城市。自從加州州長宣布加州處於“緊急狀態”後,往日喧囂的市區一下子沉寂下來。街道空空蕩蕩,商業區悄然無聲。

 

我有一次開車經過一所醫院,看見醫院外掛著一幅橫額,“Heroes are here!” (英雄們在這裏!),後來得知,這所醫院是當地接收和醫治新冠病人的醫院。

 

從2020年3月中旬開始,我擔任中文老師工作的學校也關閉校園了。學生開始在網上上課。老師們被學區領導要求馬上學習如何上網課,學習如何使用各種網上學習資源。

 

我這“科技小白“馬上手忙腳亂地學習著各種“高科技”,學習如何應用網上開會程序來上網課,學習如何在網上搜尋和利用資源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氣氛。

 

想不到,在自己即將結束教師生涯的人生階段,遇上了這場抗病毒世紀大戰,還要學習如何上網課。這真是應了一句老話,“老革命遇上新問題”。

 

我的學生是從學前班到初中,(K - 8年級),九個班。每個班的學生人數從十幾人到二十幾人。

 

美國和世界其國家的很多非盈利組織很快在網上提供了各種免費學習資源。中、小學生們可以在網上參觀動物園、博物館,也可以去圖書館聽故事。

 

我經常搜尋各種學習網站,學習如何在上網課時,列出學習字卡,出測試題,還可以在網上與學生們一起互動玩遊戲。

 

先生在家上班,除了開會,他在房間裏是安靜地用電腦工作。我上網課的時候,因為要與學生互動,又要玩遊戲,所以經常是瘋瘋癲癲地"自嗨",在房間裏對著電腦又叫又跳又唱地。

 

第一次上網課的時候,心裏很緊張,手忙腳亂。打開網上開會程序後,隨著”叮咚!叮咚!叮咚!叮咚!“的學生進入網站的聲音響起,學生們一張一張的臉孔出現在我的電腦上。有的學生正經地坐著,微笑看我;有的學生懶洋洋地靠在床上,無精打采;還有一些學生,抱著他們的狗和貓,興奮地向我介紹他們的寵物;還有一些學生整堂課就抱著他們的毛絨絨玩具不離手。

 

慢慢地,我的網課也開始上軌道,沒有那麽緊張了。隔著屏幕,我開始多些觀察學生。往日活潑好動的孩子們,一下子從擁有社會大空間轉變到隻能一天到晚呆在家裏生活,我能感覺到孩子們的無奈和無聊情緒。

 

我也開眼界了。有的學生的房間裏四壁掛滿各種動漫人物,有的學生家裏除了有狗有貓,還有烏龜、小魚、小兔和小鳥。有一天上網課,一位學生抱著一隻萌萌的小黃狗。小狗盯著我看,當然是在視頻中的我。十多分鍾,小狗一動不動地盯著我。我忍不住問:Peter,那隻小狗是你的寵物還是毛絨玩具啊?學生馬上親吻一下小狗,小狗動了,還回吻了學生一下。

 

每年的五月初,美國的學校都有一個“Teacher Appreciation Week ” (教師節)。很多家長會主動給老師們送來各種小禮物或者辦一些慶祝活動。

 

我們的學校,在2020 年的教師節,家長們也組織了一場別出心裁的活動。

5月5日,中午11點,按照校長的電郵說明,我們老師每個人必須戴著口罩去學校操場集合。到達後,必須遵守社交隔離規定,每個人之間必須有6英尺的距離。

老師們已經兩個多月沒有見麵了,一見麵,大家挺激動的,但是,我們之間隻能相互點點頭,遠遠地做個擁抱的姿勢,就算是打了招呼。

 

過一會,當地的一輛警車開來學校,給每位老師送來午餐。警員戴著口罩和手套,從警車的窗口把飯盒遞給我們。我接著香噴噴的飯盒,心裏除了感動,也別有一番滋味。這疫情,突然把一切都變得那麽陌生。

 

接著,家長和學生們的汽車遊行開始。一輛接著一輛的汽車”嘟嘟嘟嘟“地從外麵開進學校停車場,繞學校一圈。喇叭響,學生叫,寂靜的校園一下子變得熱鬧非凡。

 

幾乎每輛參與遊動的車都裝飾起來,掛著彩旗,貼著標語,寫著“Thank you, Teachers”(感謝老師), “We love our teachers” (我們愛老師)。

 

每輛車從老師們身邊經過的時候,車裏的學生就會揮舞著彩旗,大聲叫”Thank you, Teachers”,開車的家長就更大力的按幾下喇叭。老師們也向學生和家長們大力揮手,遠遠地做著擁抱的姿勢。

 

學校的網課一直上到 2020年 6月,也就是學年結束。

 

我母親那年90歲,在中國生活。發生疫情前,我的計劃是教完這個學年,就不再繼續教,辭職回中國,好好陪媽媽一起生活,也可以幫忙照顧一下患了晚期肺癌的婆婆,就是我先生的母親。

 

但是,從中國領事館的網上通知看到,這個中國十年簽證從2020年3月開始停止,無效了。要回國,必須有特殊的原因,需要再重新申請簽證。這個特殊簽證包括商業簽證和人道主義簽證。但是網上沒有說明具體要求。

 

我很茫然和心痛。母親一個90歲的老人,在社交場所封閉,每個人都被要求盡量呆在家裏的情況下,她一個老人要過著更加孤獨的生活。

 

我和也生活在美國的妹妹幾乎每天給媽媽打電話,聊聊我們的日常生活。那時美國的疫情比較緊張,估計中國的電視節目不斷播放美國的疫情消息。母親一接電話,每次都緊張地問:你們還好嗎?是不是美國疫情很嚴重啊?我好擔心你們。

 

母親說了幾次:當媽媽真是好辛苦,心裏總是惦掛孩子。

每次聽到這句話,我的眼圈就發紅。

 

我在電話上總是笑嘻嘻地說:沒事沒事!這裏不緊張。我們好著呢。菜也不用出去買了,在網上訂,直接送到家門口。現在天天在家研究吃什麽?蛋糕怎樣做得更漂亮?我的廚藝大大進步呢。

 

母親最喜歡聽我的小外孫的聲音。小外孫用奶聲奶氣的聲音一叫“太婆好“, 母親就顯得特別開心。以後我一打電話,小外孫不用大人提醒,直接就大聲叫”太婆好!太婆好!”,快快完成他的任務,又接著去玩。

 

我的公公和婆婆生活在中國。婆婆已經是晚期肺癌,在吃靶向藥。她的病情控製得不錯,但是經常有反複,時不時有新情況。幸虧我先生有三個弟弟在中國,大家可以幫忙照顧婆婆。我和我先生是愛莫能助,隻有經常打電話給老人家問好和聊聊天。沒能在老人家生命最後的日子陪伴她,我們心裏深感遺憾。

 

11月的一天,趁著兒子和兒媳婦來加州陪我們住一段時間,我們一家大小八口,女兒彈電子鋼琴,我抱著兩個月大的外孫女,在家裏合唱了一首我婆婆最喜歡的歌曲,“青春舞曲”。

 

太陽下山明朝依舊爬上來,

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

我的青春一去無影蹤,

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別的那樣喲,別的那樣喲,

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歌詞雖然有點悲傷,但是曲調歡快、上口。唱著唱著,讓人想起在大洋彼岸的婆婆和親人,鄉愁、親情、思念,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2020年八月,新學年開始,校園重新開放,學生們可以回學校上課了。開學前,老師們要上培訓課,加強對新冠病毒的理解,要學習如何正確戴口罩和洗手消毒,要知道如何在校園和課室裏貫徹執行“Social Distancing” 政策,就是說,在社交場合下,每個人之間至少保持6英尺距離。

 

按照學區規定,學生們從進校園起,必須佩戴口罩,課室裏學生的座位不可以緊挨著;課室外的操場裏,學生們也不可以成群結隊一起玩,每個人都要分開。

 

因此,課室裏的雙人桌子隻能是一張桌子隻坐一個學生,前後拉開距離。學校操場的地麵上,按照6英尺距離間隔,畫滿一個一個的小圈圈。學生們在操場裏走動或坐下,隻能一個人在一個圈子裏活動。

 

八月開學後,沉寂了幾個月的校園恢複了孩子們的喧鬧聲,盡管這喧鬧聲有點怪怪的,因為大家都戴著口罩,但是有吵鬧聲總比沉寂的校園讓人感到開心。

 

每個老師都麵臨新的挑戰。在課室裏,對著大麵積分散的戴著口罩的學生,老師要戴著口罩和麵罩上課,像外星人上課一樣。

 

同時,因為有些家長不讓孩子回學校上課,老師還必須要顧及這些在家裏上課的學生。每次上課,老師要調節電腦,既要讓上網課的學生看到老師的上課內容,又要在課室裏注意自己來回走動的位置,利於與課堂裏的學生們互動。有時候遇上在家裏上網課的學生調皮搗蛋、做做鬼臉讓課堂裏的學生哄堂大笑,老師們還得訓斥一下,聳聳肩,又繼續上課。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的聖誕節,我特意在網上買了一個聖誕老人戴上口罩的小裝飾物擺在家裏。心裏默默祈禱:疫情快點結束吧!生活快點恢複正常!我要回家看看媽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