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說文論武:農村建設(7)

(2011-09-17 00:48:09) 下一個

 

當時中國的人民公社製度,後來被迫放棄,主要問題不在於其組織形式,而是在於其功能。因為中國的工業化需要農村經濟輸血,所以公社的職能,主要是配合國家政策,是國家簡化和幾億農民打交道的手段。

這樣的一邊倒的組織,自然在照顧農民自身利益上有很大虧欠,自然極大的影響了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但是如果大的環境變化了,中國因為工業化和城市化大幅發展,不光不需要再從農村抽血,而且可以將城市和工業的資金和技術,反哺農村的經濟發展,而將小農經濟提升到現代農業技術經濟。

當然當年的人民公社,是集政治、經濟和文化為一體的組織,而今天就隻應該保留經濟和文化功能,讓其成為保護農民權益、推廣農業技術、便利農民融資、提供公共服務的農民自己的自治組織。而在這中間,如何讓農民可以享受到可能的農地轉非農地應用,帶來的土地溢價,和如何讓農民離土不離鄉,而從各種副業、工商業上麵,提供農民的收入,從而最終為消除中國的城市、農村經濟二元化的弊病。

要知道,中國的新農村建設,主要的落腳處,是在於鄉鎮這個級別,也就是以前公社對應的地方。

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農村發展的大趨勢,是整個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伴隨著的是,大規模農民進城而成為城市居民。這樣的話,對農業土地的利用,才可以從精耕細作的小農形式,發展到依賴資金和技術的現代農業公司經營方式。隻有在這種方式下,從事農業的人口,才不會僅僅限製在利潤最薄的初級農產品的生產上,而是走入利潤更豐厚的農業加工品上麵。

在世界的絕大多數國家中,基本上農村人口的轉移,走的是兩種不同的道路。對發達國家而言,其曆史道路,基本上是農民從農村向小城鎮轉移,從而通過小城鎮的發展,再集中到大城市和城市圈裏麵,而達到了減少農業人口的目標。

但是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而言,尤其是人口規模比較大,和中國可比性比較明顯的國家,比如說印度和巴西,都是靠農村人口進入大城市,從而把這些大城市,變成超級城市的道路。比如說巴西的聖保羅和裏約熱內盧,印度的孟買和加爾各答等等。

中國的農民進城流動,有一個非常大的障礙,就是戶籍製度的限製。很多城市,尤其是東部沿海的城市,容納了大量的農民工,但卻不願意將這些為其經濟發展做出極大貢獻和犧牲的農民工,成為其永久定居居民的一部分。這種隻想趁人家年輕的時候,榨幹能量,然後老了就滾回去的做法,是非常不人道,也對中國的城市化增加了阻力。

當然如果這些城市放開人進來,恐怕也會因為財政壓力和公共服務能力不足,從而導致貧民窟的大幅出現,也不是一件好事。如何發現一個折中的法子,倒是值得大家深思。

從中國的農民工流動來看,如果把中國分成西部、中部和東部三大塊的話,那麽一個主要的趨勢,是從中部的人口身份,向東部遷移為主,向西部遷移為輔。

最大的人口遷入地區,是廣東、上海和浙江,其中廣東(主要是珠三角)的數量大大高於長三角。西部的新疆也是一個主要人口遷入地區,而西部的西藏、青海和寧夏,是最少的人口遷入地區。

最大的人口遷出地區,是四川、安徽、和湖南。而基本上,就是這些地區,再加上河南、貴州等,向東邊的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和北京等地區的移動。

其實通過對大量農民的調查了解,人家農民其實是比較重鄉土的。因此其就業的傾向,首先是農村裏麵的非農領域,其次是外出打工,最後才是繼續做農活。

而對出外打工的選擇,通常是省內城市作為首選,然後省外城市,最後才是附近的縣城和小城鎮。

而對城市的發展而言,在初級發展的時候,通常是城市外郊縣的人口向城市中心集中,然後但城市發展比較成熟之後,就出現城市向外麵擴張,延伸到附近郊縣的局麵。比如說上海,在90年代的時候,最大數量的流動農民工,首先是來自於上海的郊縣,其次才是來自安徽和江蘇的農民。但隨著上海市的擴張,在2000年代,就很少有郊縣的農民工了。

這種情況,就造成中國城市發展的一個新格局,那就是城市向外擴張,就把附近的縣城的鄉鎮,變成了城市某個區的街道。這個是城市發展的第二階段。

那麽城市發展得比較猛,就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就是直接把人家一個縣,給改成了市區。

當然城市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就是把人家縣城,從地區市裏麵給扒拉出來,有真正的城市來管轄。

最近發生在安徽撤銷巢湖地區市,把廬江給了合肥,含山和和縣給了馬鞍山,無為給了蕪湖,就是第一階段的例子。

第二階段的例子,比如說河南的周口市拿了淮陽縣的許灣鄉,洛陽市洛龍區拿了偃師的龐村鎮,江蘇的鹽城市亭湖區拿了射陽縣的黃沙港鎮等等。

第三階段的例子,比如說湖南的長沙市,把望城縣收歸為望城區。

估計中國在今後的很大一段時間裏,出現最多的,就是城市擴張,把附近的鄉鎮,變成城區的一個街道,而這個街道,就會擴張,從而把其他鄉村的轉移人口給安置下來。

因此這個地方,就會成為中國農村人口城市化的一個主要切入點。通常這些鄉鎮的人口,大概也就是3-4萬人左右。在沒有融入城市之前,就搞農民自己的農民協會,融入城市之後,就搞城市現在已經比較成型的小區自治組織。

那麽就要求現在的鄉鎮政府,要向城市的街道委員會靠攏,而出現某種情況下的瘦身運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fromq 回複 悄悄話 Ding!!!
登錄後才可評論.